临床医学检验高级职称题-临床血液学1、不符合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特征是()A.贫血B.黄疸C.脾肿大D.完全性抗体E.抗体为IgG型2、不符合恶性肿瘤所致贫血的是()A.肿瘤未侵犯骨髓时,不会发生溶血B.主要与出血有关C.营养不良D.造血功能减低E.除贫血外,血象和骨髓象无特殊改变3、最适宜用来鉴别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化学染色是()A.过氧化物酶B.糖原C.碱性磷酸酶D.α–丁酸萘酚酯酶和氟化钠抑制试验E.酸性磷酸酶4、有关含铁血黄素尿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A.慢性血管内溶血时少见B.Rous试验可检出C.急性溶血初期可阴性D.Hb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分解而成E.阴性不能排除血管内溶血5、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下列不正确的是()A.电泳法B.酶联免疫法C.比色法D.免疫电泳法E.以上都是6、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复合物与下列哪种血小板功能有关()A.黏附功能B.聚集功能C.分泌功能D.凝血功能E.血块收缩功能7、患者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应选下列哪一组筛选试验()A.血小板计数,束臂试验,出血时间测定B.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出血时间测定C.部分活化凝血活酶,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及凝血酶时间测定D.纤维蛋白原,血块收缩,血小板计数E.血小板计数,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测定,出血时间测定8、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检查是()A.骨髓穿刺涂片形态学检查B.外周血涂片检查C.血沉测定D.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测定E.血清免疫电泳9、不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是()A.造血干细胞损伤B.造血微环境损伤C.免疫性造血抑制D.DNA合成障碍E.以上均是10、就红细胞生成素(EP)而言,下述错误的是()A.是一种糖蛋白,主要由肾产生,而人工无制备B.能刺激造血多能干细胞形成红细胞系祖细胞C.能促进幼红细胞增殖和成熟D.缺氧状态时,肾产生红细胞素增加E.胎儿时期肝脏也可产生11、再生障碍性贫血,下列哪项检查是正确的()A.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增高B.胎儿血红蛋白增高C.血浆促红细胞生成素增高D.尿促红细胞生成素增高E.以上都是12、血象检查中,不符合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是()A.血红蛋白减低B.见”双形”性红细胞C.中性粒细胞增加D.网织红细胞正常或稍高E.可见少数靶形红细胞、红细胞碎片、铁粒成熟红细胞和铁粒幼细胞13、患者,女性,28岁,发热、腰痛、伴巩膜发黄1周,两年来有类似发作史,无酱油色尿,血红蛋白70g/L,网织红细胞18%,骨髓红系明显增生,尿胆原和尿胆素阳性,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阴性,该病人的可能诊断为()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B.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C.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D.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贫血E.以上均有可能14、下列哪项是外源凝血途径()A.因子Ⅻ被激活到因子Ⅹa形成过程B.因子Ⅻ活化到纤维蛋白形成过程C.因子Ⅶ活化到纤维蛋白形成过程D.因子Ⅲ的释放到因子Ⅹ被激活的过程E.以上都不是15、慢性溶贫时,评价尿中尿胆原下列不正确的是()A.粪中粪胆原增高比尿中尿胆原增高为早B.尿胆原增高同时隐血试验阳性C.受肝脏及消化功能影响D.受肠道菌群及使用抗生素影响E.尿胆原不增高16、血管损伤后止血栓能正确定位于损伤部位有赖于血小板的哪项特性()A.黏附B.聚集C.收缩D.吸附E.释放17、下列哪一项是恶性组织细胞病的最重要特征()A.起病急,高热,衰竭和进行性贫血B.全血细胞减少C.血涂片找到不典型的单核细胞D.骨髓涂片见到形态异常的组织细胞E.产生某些特殊的临床表现,如皮下结节、乳房肿块、胸腔积液、胃肠道梗阻、骨质破坏等18、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多发性骨髓瘤外周血可检到瘤细胞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外周血可检到幼稚粒细胞C.淋巴肉瘤细胞常在早期出现在外周血中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外周血可找到原始粒细胞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外周血中可找到涂抹细胞19、最适宜用于鉴别原粒和原淋的细胞化学染色是()A.过氧化物酶B.糖原C.碱性磷酸酶D.α–丁酸萘酚酯酶和氟化钠抑制试验E.酸性磷酸酶20、HbF在两周岁后的正常参考范围是()A.0.20gHb/LD.10%,通常不出现在下列何者()A.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B.霍奇金病C.真性红细胞增多症D.急性传染病(如伤寒)E.以上都不是27、关于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下列概念不正确的是()A.其活性随粒细胞的成熟而增强B.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幼红细胞均呈阴性C.单核细胞为阴性,个别呈弱阳性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始细胞多呈阳性E.原粒细胞为阴性反应或阳性反应,自早幼细胞至成熟中性粒细胞均为阳性反应28、不出现骨髓象巨幼样变的疾病()A.缺铁性贫血B.溶血危象C.红血病D.白血病前期E.恶性贫血29、扫描电镜下细胞表面微结构以皱膜型为主,该特征与下列哪项相符()A.急粒B.急淋C.急单D.多毛细胞性白血病E.急性巨核细胞性白血病30、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阴性,参考值是含5个以上珠蛋白小体的红细胞不超过()A.60%B.40%C.30%D.20%E.10%5%D.外周血网织红细胞>5%E.血片中可出现幼红细胞,多染性或嗜碱性细胞80、真性与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鉴别中不必考虑的是()A.是否病毒感染后B.是否红细胞生成素增多C.是否血小板增高D.是否红细胞高于正常E.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是否增高81、珠蛋白分子结构异常称为()A.α地中海贫血B.β地中海贫血C.血红蛋白病D.海洋性贫血E.蚕豆病82、红细胞造血功能障碍引起贫血,下列何项是错误的()A.DNA合成障碍B.再生障碍性贫血C.纯红细胞再障D.骨髓病性贫血E.以上都不是83、患儿,8个月,米糕喂养,长期腹泻,血红蛋白55g/L,红细胞2.2×10/L,外周血片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央空白区增大,骨髓细胞增生活跃,以体积小的中、晚幼细胞增生为主,细胞外铁阴性,血清铁8.0μ;mol/L,应考虑为()A.营养性缺铁性贫血B.营养性混合性贫血C.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D.溶血性贫血E.恶性贫血84、成熟红细胞的异常形态与疾病的关系,下列哪项不正确()A.点彩红细胞提示铅中毒B.棘形红细胞提示β脂蛋白缺乏症C.半月形红细胞提示疟疾D.镰形红细胞提示HbF增高E.红细胞缗钱状形成提示高纤维蛋白原血症85、高雪细胞形态学突出特征是下列哪一项()A.胞体大,胞核小而偏位B.核染色质粗糙,偶见核仁C.胞浆极丰富,染淡蓝色D.胞浆中含有许多波纹状纤维样物质,排列成葱皮样E.胞浆中含有桑椹状、泡沫状或蜂窝状脂滴86、出血时间测定延长可见于()A.Ⅷ,Ⅸ,Ⅺ因子缺乏B.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减少C.止血初期缺陷D.Ⅶ因子活化E.毛细血管脆性增加87、皮肤紫癜、黏膜出血伴血小板减少,再加上下列哪一项方可诊断为ITP()A.血小板相关Ig和C3B.血小板寿命缩短和转换率加快C.骨髓巨核细胞明显增生D.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和释放功能增强E.以上都是88、表现为再生障碍危象的是()A.慢性溶血者突发全血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减少B.急发全身症状,发热,休克,出现血红蛋白尿症C.急发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5%,出现肾衰D.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骤降,出现血红蛋白血症E.以上都是89、有关异丙醇试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异丙醇能减弱Hb分子内部的非极性键力B.阳性出现混浊现象C.17%异丙醇溶液应临用时配制D.异常Hb在20℃时不稳定,易沉淀E.阳性见于不稳定Hb病90、缺铁性贫血发展过程中较早出现的是()A.仅有贮存铁减少B.血红蛋白减少C.血清铁减少D.红细胞减少E.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89%E.中性粒细胞90%50%B.体内、外血小板黏附试验减低C.血小板聚集试验正常,但对Ristoeetin无反应D.单克隆抗体(AN51,SW2)证实缺乏GPⅠbE.血小板对ADP肾上腺素及AA,TXA的聚集试验正常154、早期缺铁性贫血时,可见以下哪组改变()A.有贫血,血清铁正常,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B.有贫血,血清铁减低,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C.有贫血,血清铁减低,转铁蛋白饱和度升高D.无贫血,血清铁减低,总铁结合力降低E.以上都不是155、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增生程度大多呈()A.极度活跃B.明显活跃C.增生活跃D.极度减低E.增生极度减低156、不符合急单白血病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结果的是()A.AS—DNCE染色呈阳性B.α–NAE染色呈阳性C.AS—DNAE染色呈阳性D.α–NBE染色呈阳性E.以上都不是157、正常人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是()A.2~3g/LB.2~5g/LC.2~4g/LD.3~4g/LE.1~3g/L158、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有核细胞与成熟红细胞的比例为()A.2:5B.1:4C.1:1D.1:10E.1:50159、溶血性疾病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的是()A.PNHB.黑尿热C.蚕豆病D.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E.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160、关于DIC的检查结果哪项是错误的()A.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延长B.血小板减少C.凝血酶原时间延长D.纤维蛋白原降低E.凝血酶时间延长161、抑制凝血酶活性最主要的物质是()A.抗凝血酶Ⅰ(ATI)B.抗凝血酶Ⅱ(ATⅡ)C.抗凝血酶Ⅲ(ATⅢ)D.抗凝血酶Ⅳ(ATⅣ)E.抗凝血酶Ⅴ(ATV)16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本病变是()A.微血管血栓形成B.微血管功能障碍C.微血管血液瘀滞D.微血管内血流减少E.微血管内血流增多163、原粒与原红鉴别,不符合原粒特征的是()A.胞体圆形或类椭圆形B.胞浆染深蓝色,常有突起及核周淡染区C.核染色质呈细致颗粒状D.核仁界限清楚E.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但后期有时也可呈阳性反应164、诊断溶血性疾病最可靠的指标是()A.网织红细胞增高B.骨髓幼红细胞增生C.尿胆原增高D.红细胞寿命缩短E.尿含铁血黄素试验165、检查冷抗体,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冷溶血试验B.自身溶血试验C.酸溶血试验D.冷凝集试验E.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患者冷抗体阳性166、最适宜用来识别原始粒细胞的白细胞分化抗原(CD)的是()A.CD33B.CD3C.CD19D.CD41E.CD44167、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不能反映下列哪一个凝血因子的活性()A.ⅠB.ⅡC.ⅫD.ⅤE.Ⅹ168、下列疾病有关溶血检验的结果哪项是错的()A.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B.PNH发作时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高C.珠蛋合成障碍性贫血HbF可增高D.G-6-PD缺陷者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高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Coombs试验阳性169、患者,女,38岁,二周来牙龈出血及月经过多,伴有低热及间歇性头痛,实验室检查结果是:Hb80g/L,网织红细胞10%,血小板计数20×10/L,白细胞11×10/L,出凝血时间正常,凝血酶原13秒(对照12秒),APTT45秒(对照30秒),尿液和肾功能异常,试问该病例可能是()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弥散性血管内凝血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过敏性紫癜E.血友病170、患者,女性,因尿路感染曾反复多次用抗生素治疗,近几天来高热不退,齿龈及皮下出血,血红蛋白50g/L,红细胞1.8×10/L,白细胞1.9×10/L,中性20%,淋巴78%,单核2%,血小板25×10/L,网织红细胞0.2%,骨髓增生明显减低,粒红二系均减少,成熟淋巴细胞占65%,巨核细胞未见,血小板难见,本病可能是()A.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B.粒细胞缺乏症C.感染性贫血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骨髓纤维化171、霍奇金病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鉴别下列哪项最重要()A.发病年龄B.淋巴结首发部位C.并发白血病D.R-S细胞E.是否为淋巴细胞恶性增生所致172、血浆游离Hb测定哪项错误()A.在pH7.6左右B.在pH5.6左右C.于530nm处测吸光度D.正常参考值95%192、下列哪项不属于纤溶酶的生理作用()A.裂解纤维蛋白原B.裂解纤维蛋白C.水解多种凝血因子D.灭活蛋白CE.水解补体193、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A.在继发性纤溶产物(fdp)大分子碎片X'存在的DIC中本试验阳性B.在继发性纤溶产物(fdp)小分子碎片D及E存在的DIC中本试验阴性C.原发性纤溶本试验为阴性D.原发性纤溶本试验为阳性E.简称3P试验194、骨髓检查中,除下列哪项外,通常用油镜来观察()A.骨髓细胞分类B.观察血细胞形态变化C.巨核细胞计数D.配合观察血象E.以上都不是195、扫描电镜下T细胞急淋的原始淋巴细胞表面结构特点是()A.高而窄的嵴样突起B.相对光滑或出现短微绒毛C.出现长而多的微绒毛D.表面主要呈光滑型E.以上都不是196、下列哪项不属正常骨髓象特征()A.有核细胞增生活跃B.见到少量的网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等骨髓成分C.全片(1.5cm×3.0cm)有30个巨核细胞D.粒红比值为10:1E.幼红细胞占有核细胞的20%,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197、能够鉴别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的检查项目是()A.PTB.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C.D—二聚体测定D.FDP定量测定E.TT198、幼红细胞糖原染色可呈阳性的疾病是()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B.巨幼细胞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骨髓纤维化E.缺铁性贫血199、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贫血,下列何项是错误的()A.酶缺陷引起B.珠蛋白合成障碍C.免疫性溶血性贫血D.恶性贫血E.脾功能亢进200、血小板黏附率增高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巨大血小板综合征B.血小板无力症C.尿毒症D.心肌梗死E.低纤维蛋白原血症201、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的分类根据()A.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B.白血病细胞的类型C.白血病细胞的数量D.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数量E.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和白血病的自然病程202、关于叶酸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不耐热B.在酸性环境中不稳定C.存在于绿叶蔬菜、水果和动物内脏等食品中D.每天需要约100μgE.以上都是203、有关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患者红细胞呈球形B.自身溶血试验阳性可被ATP纠正C.红细胞酶缺陷所致D.渗透脆性试验阳性E.自身溶血试验阳性可被葡萄糖纠正204、关于转铁蛋白受体,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升高,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B.降低,常见于再障、慢性病贫血、肾衰竭C.可用临床观察骨髓增生情况和治疗反应D.一般可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不需要用标准曲线,即可得出结果205、血小板表面相关Ig的相应抗原是血小板膜上的哪种成分()A.磷脂酰丝氨酸和磷脂酰乙醇胺B.磷脂酰肌醇和磷脂酰胆碱C.糖蛋白Ⅱb/Ⅲa和糖蛋白ⅠbD.糖蛋白Ⅲb和糖蛋白ⅤE.以上都不是206、下列哪些不是存在于血浆的凝血因子()A.因子ⅠB.因子ⅢC.因子ⅤD.因子ⅦE.因子Ⅸ207、红细胞镰变试验与下列哪种Hb有关()A.HbSB.HbBartC.HbFD.HbCOE.HbO208、关于蝰蛇毒,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是一种强烈的因子Ⅶ激活剂B.是一种强烈的因子Ⅹ激活剂C.是一种强烈的因子Ⅻ激活剂D.与Ca无关E.是一种强烈的因子Ⅴ激活剂209、不符合溶贫骨髓象特征的是()A.骨髓增生明显活跃B.粒红比值减低C.三系显著减低D.无巨幼红细胞E.以上都是210、造血功能障碍的病理主要在骨髓,下列表现哪项是错的()A.骨髓增生减低B.全血红骨髓总量减少C.黄骨髓减少D.黄骨髓增多E.红骨髓被脂肪组织代替25%B.>55%C.>75%D.>95%E.>99%227、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可见()A.幼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B.血清铁减低C.血清铁饱和度减低D.血和尿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E.骨髓增生活跃228、典型霍奇金病患者淋巴结穿刺涂片可找到下列何种细胞()A.幼稚淋巴细胞B.Reed—Steruberg细胞C.组织细胞D.纤维细胞E.尼曼—匹克细胞229、下列哪项属于非获得性溶血性贫血()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B.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C.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D.G-6-PD缺陷E.铅中毒230、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起动因子()A.Ⅺ因子B.Ⅴ因子C.Ⅲ因子D.Ⅱ因子E.Ⅻ因子231、导致血小板聚集的因素中作用最强的是()A.凝血酶B.花生四烯酸C.胶原D.肾上腺素E.ADP232、鉴别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细胞减少型白血病的主要检查是()A.全血细胞减少B.外周有有核红细胞C.外周有幼粒细胞D.骨髓检查E.酸溶血试验233、正常血细胞PAS反应,下列哪项不正确()A.原粒细胞阴性反应,早幼粒细胞后阶段阳性逐渐增强B.幼红细胞和红细胞均呈阳性反应C.大多淋巴细胞为阴性反应,少数淋巴细胞呈阳性反应D.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均呈阳性反应E.急生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时,原始单核细胞的阳性反应物质呈红色颗粒状,弥散分布234、下列哪项有关尿含铁血黄素试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慢性血管内溶血的有力证据B.含铁血黄素内主要为二价铁C.急性溶血者尿中始终为阴性D.经肝细胞分解为含铁血黄素E.阴性时能排除血管内溶血235、母乳喂养小儿,10月龄,贫血外貌,腹泻3个月,红细胞3.2×10/L,血红蛋白105g/L,血片中见巨杆状粒细胞和粒细胞分叶过多,属何种贫血()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B.单纯小细胞性贫血C.正常细胞性贫血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E.恶性贫血236、患者,男性,脾大,骨髓穿刺“干抽”,骨髓活检纤维组织增生,白细胞3.0×10/L,淋巴细胞0.75,糖原染色阳性,耐L—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A.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多毛细胞白血病C.原发性骨髓纤维化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继发骨髓纤维化E.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37、ITP的发病机制与下列哪项无关()A.机体产生抗血小板抗体B.抗体与血小板内含物结合C.抗体与血小板膜结合D.巨噬细胞吞噬被抗体包被的血小板E.抗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特异性抗原结合后,暴露Fc段的结合位点并激活补体238、血友病甲是缺乏凝血因子()A.ⅪB.ⅧC.ⅨD.ⅦE.Ⅴ239、做PAgT时,试验前一周内病人禁服阿司匹林类药物其原因是()A.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抑制其聚集B.阿司匹林促使血小板释放反应,抑制其聚集C.阿司匹林根本不影响血小板的释放反应及其聚集D.阿司匹林可减弱血小板的释放反应及聚集E.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的释放,促进其聚集240、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最常出现于()A.再生障碍性贫血B.正常骨髓象C.溶血性贫血D.各种白血病E.巨幼红细胞贫血3%C.可见粒细胞巨形变,见巨形血小板D.浆细胞增多E.可见多染性和嗜碱性点彩红细胞260、急性红白血病属于()A.淋巴细胞的恶性疾病B.粒细胞和红细胞的恶性疾病C.单核细胞的恶性疾病D.粒细胞的功能异常E.红细胞的恶性疾病261、成人在正常情况下,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唯一器官是()A.肝脏B.脾脏C.淋巴结D.骨髓E.肾脏262、白陶土可激活的凝血因子是()A.ⅠB.ⅡC.ⅩD.ⅫE.Ⅲ263、下列哪项是抗血小板抗体的相应抗原()A.IgMB.IgAC.GPⅡb/Ⅲa或GPID.C3C4E.ADP264、骨髓检查原始粒细胞>80%,早幼粒细胞>12%,诊断为()A.急非淋白血病M1型B.急非淋白血病M2型C.急非淋白血病M5型D.急非淋白血病M4型E.急非淋白血病M5型265、骨髓增生程度极度活跃,原始细胞占30%,这些原始细胞的化学染色结果分别是:POX(+),ALP积分5分,PAS部分细胞呈颗粒状阳性,α–NBE(-),据此,下述最可能的选择是()A.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D.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E.再生障碍性贫血266、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特点下列哪项不正确()A.出生后贫血、黄疸B.可于出生后不久死亡C.Rh型病情较重D.ABO型者病情较重E.抗人球蛋白试验间接法在母亲和胎儿均为阳性267、β–地中海贫血与下列何项无关()A.控制基因突变B.肽链结构异常C.肽链合成速度减慢D.肽链数量不平衡E.临床表现为贫血、脾大、黄疸268、有关溶血性贫血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红细胞破坏过多B.红细胞寿命期缩短C.骨髓造血代偿功能大于正常6~8倍D.有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E.以上都是26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急性白血病外周血白细胞比正常人增高B.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和早期幼稚细胞显著增多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可出现白血病”裂孔”现象D.急性白血病骨髓可见红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减少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象退化细胞明显增多,篮细胞(涂抹细胞)多见270、PPO阳性反应见于哪类原始细胞()A.原始粒细胞B.原始单核细胞C.原始淋巴细胞D.原始巨核细胞E.原始红细胞5%,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活跃C.慢性溶血性贫血,粒细胞、血小板数正常,网织红细胞5%,骨髓象中粒:红=6:1D.应用氯霉素,红细胞减少,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活跃E.以上都是282、白血病性原始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下列除哪些外均可出现在细胞核内()A.Auer心体B.核环C.核泡D.假性包涵体E.核内小体283、下列有关溶血性贫血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可能存在红细胞内在缺陷B.红细胞寿命缩短C.可能存在红细胞外在异常D.脾脏功能亢进E.以上都是284、下列哪种溶血性疾病血浆游离Hb在正常范围()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B.黑尿热C.蚕豆病D.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E.冷凝集素综合征285、患儿,4岁,贫血外貌,红细胞3.5×10/L,血红蛋白75g/L,骨髓增生活跃,血清铁6μ;mol/L,属何种贫血()A.大细胞性贫血B.小细胞性低血素贫血C.单纯小细胞性贫血D.正常细胞性贫血E.巨幼细胞性贫血286、不符合急性再生障碍危象的是()A.红细胞数减少B.白细胞数减少C.血小板数减少D.短期不可自然恢复E.病毒感染、氯霉素、磺胺药可能是其中的原因287、MIC小组命名的AML—M2标志染色体畸变是()A.t(9;22)B.t(15;17)C.t(8;21)D.t(8;22)E.t(1;19)288、维生素K依赖因子为()A.Ⅱ、Ⅶ、Ⅸ、ⅩB.Ⅲ、Ⅴ、Ⅸ、ⅩC.Ⅱ、Ⅴ、Ⅸ、ⅩD.Ⅷ、Ⅴ、Ⅸ、ⅩE.Ⅲ、Ⅶ、Ⅸ、Ⅹ289、下列哪种疾病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试验阴性()A.肝外梗阻性黄疸B.蚕豆病C.肿瘤D.感染E.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290、粒红比例5:1时,与下列何者不符()A.急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类白血病反应C.单纯红细胞性再障D.急性失血性贫血E.以上都不是291、不属于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所致的贫血是()A.再生障碍性贫血B.多发性骨髓瘤C.白血病D.骨髓纤维化E.缺铁性贫血292、下列哪种疾病临床上同时存在贫血及脾肿大()A.地中海贫血B.缺铁性贫血C.真性红细胞增多症D.再生障碍性贫血E.以上都不是293、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主要见于()A.先天性球形细胞增多症B.地中海贫血C.镰形细胞性贫血D.阻塞性黄疸E.缺铁性贫血294、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最常用的快速筛选试验是下列哪一项()A.嗜异性凝集试验B.鉴别吸收试验C.单斑试验D.EBV抗体测定E.外周血涂片检查295、区别中性中幼、中性晚幼和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时,最重要的标志是()A.胞体直径的大小B.染色质粗细情况C.胞浆中颗粒的多少D.胞核的凹陷程度E.胞核的形状296、成熟红细胞更替时间是()A.100天B.120天C.80天D.60天E.30天297、蛋白S(PS)在肝脏合成时,需依赖下列哪一物质()A.蛋白CB.维生素KC.血栓调节蛋白D.蛋白ZE.肝素辅助因子298、下列哪一项不会引起全血细胞减少()A.肾性贫血B.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C.骨髓纤维化D.难治性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299、下列符合幼淋巴细胞形态特征的是()A.胞核圆或椭圆形B.核仁模糊不清或消失C.核染色质较细致D.胞浆量少,淡蓝色,偶有少量深染紫红色天青胺蓝颗粒E.以上都是300、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以哪型白血病最多见()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D.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50×10/L,同时伴有3%以上幼稚粒细胞B.淋巴细胞型:白细胞增多常在20~30×10/L,分类淋巴细胞>40%C.单核细胞型:白细胞总数>30×10/L,其中单核细胞>20%D.嗜酸性粒细胞型: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20%,均为成熟细胞E.白细胞不增多症:白细胞总数10%319、珠蛋白合成异常的检验有()A.异丙醇试验B.胎儿血红蛋白测定C.HbH包涵体生成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