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第十一章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一、选择题1. 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包括A.I、Ⅱ、Ⅶ、ⅥB.Ⅱ、Ⅶ、Ⅸ、ⅩC.Ⅱ、Ⅴ、Ⅶ、ⅥD.Ⅱ、Ⅴ、Ⅹ、ⅥE.Ⅱ、Ⅲ、Ⅴ、Ⅹ2.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形成凝血活酶都需要什么因子A.ⅧB.ⅥC.XD.ⅦE.Ⅵ3.凝血酶原时间(PT)检查有助于诊断A.内凝系统因子缺乏或异常B. 外凝系统因子缺乏或异常C.凝血第三阶段因子缺乏或异常D. 纤溶亢进E. 有抗凝物质存在4.血友病A是下列哪种因子缺乏A.Ⅷ:C.B.ⅦC.ⅣD.ⅨE.VWF5.治疗血友病A. B首选A.库存全血B.VitKD.新鲜血浆E.基因治疗6.女性,18岁,实验室检查:PLTl20×l09/L,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1min,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十),血块收缩时间正常,患者哪方面异常A.血小板功能异常B.血管壁功能障碍C.血液凝固障碍D.血中有抗凝物质存在E.纤溶亢进7.男性,18岁,转移性右下腹痛4小时,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出血不易止,查PLT计数正常,BT、PT、TT均正常,CT延长,APTT延长,可被正常血清纠正而不被硫酸钡吸附血浆纠正,你考虑A.Ⅷ因子缺乏B.Ⅸ因子缺乏C.Ⅶ因子缺乏D.vWF缺乏8. 凝血过程分为三期,其共同途径是指下列哪期?A.第一期B.第二期C.第一、二期D.第二、三期E.第三期9.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始动因子是:A.因子ⅧB.因子ⅪC.因子ⅦD.因子ⅩⅢE.因子Ⅸ10. 外源性凝血途径因子是A.因子ⅫC.因子ⅨD.因子ⅦE.因子Ⅷ11. 参与凝血第一阶段的外源性凝血活酶系统的主要因子有:A.因子Ⅱ、Ⅴ、Ⅶ、ⅩB.因子Ⅱ、Ⅲ、Ⅶ、ⅩC.因子Ⅲ、Ⅶ、Ⅹ、ⅤD.因子Ⅴ、Ⅶ、Ⅱ、ⅠE.因子Ⅲ、Ⅶ、Ⅹ、Ⅸ12. 凝血过程的三个时期(即三个阶段)是:A.血管收缩期、血小板聚集期和纤维蛋白形成期B.内源性凝血系统作用期、外源性凝血系统作用期和纤维蛋白形成期C.血小板粘附期、纤维蛋白形成期和血栓形成期D.凝血活酶形成期、凝血酶形成期和纤维蛋白形成期E.血小板粘附期、凝血酶形成期和纤维蛋白形成期13.下列哪种因子除肝脏外也可由血小板产生?A.易变因子(v)B.抗血友病球蛋白(Ⅷ)C.血浆凝血活酶成分(Ⅸ)D.血浆凝血活酶前质(Ⅺ)E.纤维蛋白稳定因子(ⅩⅢ)14.下列哪项属于内源性纤溶酶激活物?A.组织型纤溶酶原徽活物(tPA)B.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C.激肽酶D.肿瘤细胞性组织型纤溶酶原徽活物E.白血病细胞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15.外源性凝血途径抑制物(TFPI)的作用原理是:A.通过吞噬作用B.通过中和组织因子活性物质D.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E.通过释放灭活物质16.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主要作用A.作用于Ⅲ因子参与外源性凝血B.激活因子ⅫC.提供ADPD.提供血小板第Ⅲ因子E.稳定纤维蛋白17. 促使血小板发生聚整的主要物质之一是A.环磷酸腺苷B.钙离子C.第Ⅻ因子D.血小板第Ⅲ因子E.二磷酸腺苷18. 凝血第一阶段参与外源性凝血系统的有A.Ⅲ十Ⅶ十Ⅹ十Ⅴ十Ca2+十磷脂B.Ⅻ十Ⅺ十Ⅸ十Ⅷ十Ca2+十磷脂C.Ⅹ十Ⅱ十Ⅰ十ⅫD.Ⅻ十Ⅺ十Ⅰ十Ⅶ十Ca2+十Ⅹ十ⅤE.Ⅹ十Ⅴ十Ⅷ十Ca2+十磷脂19.凝血活酶的组成是A.Ⅹ十Ⅴ十Ca2+十磷脂B.Ⅶ十Ⅲ十Ⅹ十Ⅴ十Ca2+十磷脂C.Ⅹ十Ⅴ十Ca2+十磷脂D.Ⅻ十Ⅺ十Ⅶ十Ⅹ十Ca2+十磷脂E.以上都不是20.外强性凝血系统和内源性系统形成蟹血酶都需要哪种凝血因子A.因子ⅧB.因子ⅦC.因子ⅩE.因子Ⅺ21.血块退缩不良的最主要原因是A.Ⅷ因子缺乏B.血小板质和量的异常C.凝血酶原缺乏D.血管通透性增加E.组织因子缺乏22.下列化验哪项检查提示DIC纤维蛋白溶解亢进A.血小板减少B.纤维蛋白原降低C.纤维蛋白原升高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多E.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减少23.关于抗凝血酶Ⅲ的临床意义,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AT-Ⅲ活性增高为异常,活性减低无临床意义B.AT-Ⅲ活性减低为异常,增高无临床意义C.AT-Ⅲ活性增高或减低,均可导致出血D.AT-Ⅲ活性增高可导致出血,减低可导致血栓形成E.AT-Ⅲ活性减低可导致出血,增高可导致血栓形成24.对凝血时间最有影响的因素是:A.血小板数量B.血小板功能C.血浆凝血因子D.血管壁的完整性E.血管壁的收缩功能25.血小板聚集是指:A.血小板与红细胞、白细的相互粘附B.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发生粘附C.血小板与血管内皮细胞下胶原纤维的粘附D.血小板与凝血因子的相互粘附26.关于FDP和D二聚体测定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FDP是指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产物,不包括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B.FDP增高是DIC的决定条件C.FDP增高是体内纤溶亢进的标志,可以鉴别原发与继发纤溶D.FDP增高主要见于容易发生DIC的基础疾病E.D二聚体是原发性纤溶的标志27.下列四种不属于蛋白C抗凝系统?A.蛋白C(PC)B.蛋白S(PS)C.血栓调节素(TM)D.α1-抗胰蛋白酶(α-AT)E.蛋白C抑制物(PCI)28.与血小板粘附反应无关的是A.血管破损B.vWFC.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D.纤维结合蛋白(Fn)E.因子Ⅷ二、名词解释1.OCS2.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3.内源性凝血途径4.外源性凝血途径5.FDP6.纤溶系统7.血栓形成8.透明血栓三、问答题1.血小板活化后可以发生哪些主要改变?2.简述手指扎伤后的主要凝血机制。
4.心肌梗死通常是由于在冠状动脉狭窄处有血栓形成,导致心肌缺血坏死。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该血栓形成的机制。
答案一、选择题1.B.2.C.3.B.4.A.5.D.6.B.7.B.8.D.9.C. 10.D. 11.C. 12.D. 13.E 14.C. 15.B. 16.D. 17.E.18.A. 19.C. 20.C. 21.B. 22.D. 23.D. 24.C. 25.B. 26.D. 27.D. 28.E二、名词解释1.循环中的正常血小板表面是平滑的,电镜下可看到一些小的凹陷,被称为开放管道系统(OCS)。
2.即FⅡ、FⅦ、FⅨ、FⅩ,其氨基端均含有10个以上的谷氨酸,谷氨酸γ羧基化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方能形成正常的凝血因子而参与凝血反应。
3.血浆内的几种接触因子(FⅫ、前激肽释放酶、高分子激肽原等)相互作用并活化FⅪ,形成内源X酶(FⅨa-Ⅷa复合物)来启动凝血。
4.受损血管壁释放出组织因子,在的参与下激活FⅦ,形成外源X酶(FⅦa-TF复合物)来启动凝血。
5.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被纤溶酶降解所形成的产物。
6.包括①纤溶酶和纤溶酶原,②纤溶酶原活化物,含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物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活化物,③纤溶系统抑制物,含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和α2抗纤溶酶等。
7.止血反应被不适当地启动或扩散所产生的病理过程。
8.即动脉血栓头部或启动部位,富含血小板,又称白血栓。
三、问答题1. ①与非血小板表面粘着(粘附功能),②血小板彼此粘着(聚集功能),③释放贮存在致密、α颗粒或溶酶体中的物质(释放反应),④血小板收缩蛋白产生血块收缩,参与凝血反应,如促进凝血酶原酶的产生、吸附浓缩活化凝血因子等。
2.手指扎伤后,血管壁损伤,内皮下组织暴露,血小板迅速覆盖活化,聚集粘附形成血小板止血栓,同时释放出组织因子,促进外源X酶的形成,活化FⅩ、FⅨ,反馈加速内源凝血系活化,促进纤维蛋白形成,加强血小板止血栓的止血作用。
3. 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物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活化物可纤溶酶原活化,裂解形成纤溶酶。
4. ①内皮功能异常时的促栓功能:狭窄处血管丧失正常的抗栓功能,暴露出内膜下组织,促进血小板的粘附活化,启动凝血反应。
②血管流变学异常时的促栓功能:动脉狭窄处血流常形成涡流,局部切应力增强,可加重内皮的损伤,加速血小板的粘附活化,同时可使血小板碰撞率增加。
③血液组成异常时的促栓功能:心梗患者多处于高凝状态,如高脂血症、高纤维蛋白血症等。
一、选择题A型题1、VWF的主要作用A.介导血小板的粘附B.介导血小板的收缩C.介导血小板的聚集D.介导血小板的释放E.下调FVШ的合成2、束臂试验阳性可见于下列疾病,但应除外A.血小板无力症B.过敏性紫癜C.血友病D.血管性血友病E.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3、血块收缩不佳的指标为A.血块收缩率为80%B.血块收缩率为90%C.血块收缩率为50%—80%D.血块收缩率小于45%E.血块收缩率大于45%4、血小板粘附率减低见于A.糖尿病B.妊娠高血压综合征C.血小板无力症D.血栓性疾病E.肾病综合征5、血小板聚集试验减低常见于A.血栓前状态B.血栓性疾病C.血小板无力症E.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测定可作为6、β-TG和PF4A.分析出血原因的指标B.分析血小板形态学指标C.血小板活化指标D.血小板聚集功能指标E.分析血小板数量指标7、P-选择素测定的意义不正确的是A.作为血栓前状态的分子标志物之一B.血小板活化的指标C.血栓性疾病往往增高D.机体组织中只有血小板含有P选择素E.测血小板表面的P选择素含量较测血浆P选择素意义更大。
8、血小板活化指标的测定与下列哪种疾病无关A.妊娠高血压综合征B.过敏性哮喘C.肾病综合征D.血友病E.血栓性疾病9、外源凝血系统最常用的筛选试验是A.BTB.TTC.PTD.APTTE.CT10、内源凝血系统最常见的筛选试验是A.BTB.TTC.PTD.APTT11、PT与APTT同时延长,提示下列哪组凝血因子缺陷A.因子VII、TFB.PK、HMWKC.因子X、V、II、ID.因子XII、XIE.因子XII、XI、IX12、凝血酶时间延长,加甲苯胺蓝可以纠正,提示A.Fg含量减低B.FDP增多C.原发性纤溶增强D.因子V异常E.肝素或类肝素样物质的存在13、下列有关纤溶的说法错误的是A.纤维蛋白单体可以自行聚合B.FDP各碎片仍具有与纤维蛋白(原)相同的抗原性C.D一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D.D一二聚体在原发性纤溶时水平增高E.D一二聚体和FDP是诊断DIC的重要指标14、下列哪项是凝血活化的分子标志物A.β-TGB.PF4C.F1+2D.t-PAE.PAI15、下列哪项不是血小板活化的分子标志物A.β-TGB.PF4C.P-selectinD.FPAE.TXB2A.ET-1B.TMC.6-K-PGF1dD.SFME.DM-6-K-PGF1α17、下列哪项不是纤溶过程的分子标志物A.TATB.PAPC.FDPD.FP Bβ15-42E.D-dimerX型题18、血栓与止血检测的主要范围包括A.血管壁B.血小板C.凝血与抗凝D.纤溶系统E.血液流变19、血浆粘度增高见于A.多发性骨髓瘤B.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C.纤维蛋白原增高症D.贫血E.高脂血症20、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来源A.血管内皮损伤的释放物B.血小板活化的释放物C.凝血活化过程的裂解产物D.抗凝蛋白酶及释放产物E.纤溶过程产生的降解产物二、名词解释1、F1+2:2、D-dimer:3、P选择素:三、问答题1.简述APTT测定原理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