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W2H分析法
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在发明和设计中,对问题不敏感,看不出毛病是与平时不善于 提问有密切关系的。对一个问题追根刨底,才有可能发现新的知识 和新的疑问。所以从根本上说,学会发明首先要学会提问,善于提 问。阻碍提问的因素:一是怕提问多,被别人看成什么也不懂的傻 瓜。二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提问欲望渐渐淡薄。如果提问得 不到答复和鼓励,反而遭人讥讽,结果在人的潜意识中就形成了这 种看法:好提问、好挑毛病的人是扰乱别人的讨厌鬼,最好紧闭嘴 唇,不看、不闻、不问,但是这恰恰阻碍了人的创造性的发挥。
5W2H法案例分析
5W2H分析法实际案例分析 笔记本设计
5W2H法案例分析
笔记本用户购买行为分析 品牌方面:学习喜爱的笔记本电脑品牌集中 度高;高校学生更倾向于购买一线厂商产品; 喜爱的产品有:联想、华硕、戴尔、索尼、苹 果、宏基等。
5W2H法案例分析
5W2H法案例分析
Why 学生
笔记本电脑一直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尤其是大
经济因素:人民生活水平、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技术因素: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出现。
5W2H法案例分析
理性消费时主流,价格、质量和潮流是心音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 在实际产品消费过程中;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消费观 念,他们的购物目的是为了追求商品的使用价值,更多的关注商品的质量, 为对外表则不是分挑剔,只要使用也就满足了,此种心理在当代大学生消 费群体中具有普遍性。 这是由于中国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赚钱打工 挣钱的不多,大学生每月可支配的资金是相对固定的,而这笔资金的主要 用于支付饮食及日常生活的用品开销。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多数大学生 在购物消费时十分谨慎,力求物有所值,尽量搜索物美简练的商品,即注 重商品的实用性、质量的可靠性与商品价格的完美结合。
由于这五个因素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是M和E,所以常简称为5M1E。 6要素只要有一个发生改变就必须重新计算。
5M1E分析法
操作人员因素
凡是操作人员起主导作用的工序所生产的缺陷,一般可以由操作人员 控制造成操作误差的主要原因有:质量意识差;操作时粗心大意;不遵守操 作规程;操作技能低、技术不熟练,以及由于工作简单重复而产生厌烦情绪 等。
5M1E分析法
工艺方法的防误和控制措施: (1)保证定位装置的准确性,严格首件检验,并保证定位中心 准确,防止加工特性值数据分布中心偏离规格中心; (2)加强技术业务培训,使操作人员熟悉定位装置的安装和调 整方法,尽可能配置显示定位数据的装置; (3)加强定型刀具或刃具的刃磨和管理,实行强制更换制度; (4)积极推行控制图管理,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调整; (5)严肃工艺纪律,对贯彻执行操作规程进行检查和监督。 (6)加强工具工装和计量器具管理,切实做好工装模具的周期 检查和计量器具的周期校准工作。
5W2H分析法
目录
1 2 3 4 5 6
5W2H的定义、由来 5W2H的内容 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5W2H法的应用程序 5W2H法案例分析 5M1E分析法
5W2H的定义
5W2H分析法又叫七何分析法,是二战中美国陆军兵器修理部首创, 简单、方便,易于理解、使用,富有启发意义,广泛用于企业管理和技 术活动,对于决策和执行性的活动措施也非常有帮助,也有助于弥补考 虑问题的疏漏。
5W2H法的应用程序
(4)何时(when)? 何时要完成?何时安装?何时销售?何时是最佳营业时间?何时工作人 员容易疲劳?何时产量最高?何时完成最为时宜?需要几天才算合理? (5)何地(where)? 何地最适宜某物生长?何处生产最经济?从何处买?还有什么地方可以 作销售点?安装在什么地方最合适?何地有资源? (6)怎样(How)? 怎样做省力?怎样做最快?怎样做效率最高?怎样改进?怎样得到?怎 样避免失败?怎样求发展?怎样增加销路?怎样达到效率?怎样才能使产品 更加美观大方?怎样使产品用起来方便? (7)多少(How much)? 功能指标达到多少?销售多少?成本多少?输出功率多少?效率多高? 尺寸多少?重量多少?
5W2H法的应用程序
找出主要优缺点 如果现行的做法或产品经过七个问题的审核已无懈可击,便可 认为这一做法或产品是可取的。如果七个问题中有一个答复不能令 人满意,则表示这方面有改进余地。如果哪方面的答复有独创的优 点,则可以扩大产品这方面的效用。
总结
以后做任何工作和事都可以采用5W2H方法来思考问 题和解决问题,这样能有助于我们的思路清晰并有条理; 并可以杜绝盲目的做事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工作汇报 上也可以使用5W2H方法,既能节约写报告时间又能减 少看报告的时间。
5M1E分析法
材料因素 主要控制措施: (1)在原材料采购合同中明确规定质量要求; (2)加强原材料的进厂检验和厂内自制零部件的工序和成品检验; (3)合理选择供应商(包括“外协厂”); (4)搞好协作厂间的协作关系,督促、帮助供应商做好质量控制 和质量保证工作。
5M1E分析法
工艺方法的因素 工艺方法包括工艺流程的安排、工艺之间的衔接、工序加工手段的 选择(加工环境条件的选择、工艺装备配置的选择、工艺参数的选择) 和工序加工的指导文件的编制(如工艺卡、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工 序质量分析表等) 工艺方法对工序质量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指定的加 工方法,选择的工艺参数和工艺装备等正确性和合理性,二是贯彻、执 行工艺方法的严肃性。
5M1E分析法
测量的因素 主要控制措施包括: (1)确定测量任务及所要求的准确度,选择使用的、具有所需准 确度和精密度能力的测试设备。 (2)定期对所有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确认、校准和调整。 (3)规定必要的校准规程。其内容包括设备类型、编号、地点、 校验周期、校验方法、验收方法、验收标准,以及发生问题时应采取的 措施。 (4)保存校准记录。 (5)发现测量和试验设备未处于校准状态时,立即评定以前的测 量和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并记入有关文件。
What 户使用
针对大学生大型游戏、高清电影、配置高的用
Where 在笔记本性能、价位、适合人群入手 When 在上代笔记本余温中 Who 某IT公司
5W2H法案例分析
购买笔记本用途
从购买笔记本的用途 来看,四成以上的学生购 买笔记本主要用于一般与 娱乐;其中有21.25%的 学生购买笔记本用于一般 办公学习;17.5%的学生 是为了编程制图;11.25% 的学生购买笔记本用于游 戏。
5W2H的内容
2H的内容
(1) HOW ——怎么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怎样? (2) HOW MUCH——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水平如 何?费用产出如何?
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提出疑问对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极其重要的。创造力高的 人,都具有善于提问题的能力,众所周知,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就 意味着问题解决了一半。提问题的技巧高,可以发挥人的想象力。 相反,有些问题提出来,反而挫伤我们的想象力。 发明者在设计新产品时,常常会提出:为什么(Why);做什么 (What);何人做(Who);何时(When);何地(Where);如何 (How );多少(How much)。这就构成了5W2H法的总框架。如果 提问题中常有“假如……”、“如果……”、“是否……”这样的 虚构,就是一种设问,设问需要更高的想象力。
5M1E分析法
环境的因素 所谓环境,一般指生产现场的温度、湿度、噪音干扰、振动、照明、 室内净化和现场污染程度等。 在确保产品对环境条件的特殊要求外,还要做好现场的整理、整顿 和清扫工作,大力搞好文明生产,为持久地生产优质产品创造条件。
人机料法环鱼骨图
The end 谢谢!
5W2H法的应用程序
检查原产品的合理性
(1)为什么(why)? 为什么采用这个技术参数?为什么不能有响声?为什么停用?为什么变 成红色?为什么要做成这个形状?为什么采用机器代替人力?为什么产品的 制造要经过这么多环节?为什么非做不可? (2)做什么(What)? 条件是什么?哪一部分工作要做?目的是什么?重点是什么?与什么有 关系?功能是什么?规范是什么?工作对象是什么? (3)谁(who)? 谁来办最方便?谁会生产?谁可以办?谁是顾客?谁被忽略了?谁是决 策人?谁会受益?
防误可控制措施:
(1)加强“质量第一、用户第一、下道工序是用户”的质量意识教育, 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 (2)编写明确详细的操作流程,加强工序专业培训,颁发操作合格证; (3)加强检验工作,适当增加检验的频次; (4)通过工种间的人员调整、工作经验丰富化等方法,消除操作人员 的厌烦情绪; (5)广泛开展QCC品管圈活动,促进自我提高和自我改进能力。
5W2H的由来
如图:发明者用五个以W 开头的英语单词和两个以H开 头的英语单词进行设问。发现 解决问题的线索,寻找出创新 和发明新项目的思路,更进一 步进行设计构思,从而搞出新 的发明项目,这就叫做5W2H 法。
5W2H的内容
5W的内容
(1) WHY——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么? (2) WHAT——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 (3) WHERE——何处?在哪里做?从哪里入手? (4) WHEN——何时?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时机最适宜? (5) WHO——谁?由谁来承担?谁来完成?谁负责?
5M1E分析法
机器设备因素 主要控制措施有:
(1)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测机器设备的关键精度和性能项目, 并建立设备关键部位日点检制度,对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备进行重点控制; (2)采用首件检验,核实定位或定量装置的调整量; (3)尽可能培植定位数据的自动显示和自动记录装置,经减少对工人 调整工作可靠性的依赖。
5M1E分析法
5M1E分析法就是人、机、料、法、环、测
5M1E分析法
造成产品质量的波动的原因主要有6个因素的总称 a) 人(Man/Manpower): 操作者对质量的认识、技术熟练程度、身体状况 等 b) 机器(Machine): 机器设备、工夹具的精度和维护保养状况等; c) 材料(Material): 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 d) 方法(Method): 这里包括加工工艺、工装选择、操作规程等; e)测量(Measurement):测量时采取的方法是否标准、正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f) 环境(Environment) 工作地的温度、湿度、照明和清洁条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