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真相揭秘:关于二战期间美国对华援助

真相揭秘:关于二战期间美国对华援助

真相揭秘:关于二战期间美国对华援助真相揭秘:关于二战期间美国对华援助一、美国欲为百万中国部队发军饷[摘要] 美国为何提出这种建议?蒋介石对该建议如何评价?罗斯福、丘吉尔提议,由美英两国以美元为中国200万部队发军饷。

1941年底,国民政府曾提出过一个向英、美两国各借款5亿美元的设想。

12月29日,蒋介石致电宋子文,命其向美国提出该项借款要求。

其时,日本刚刚成功偷袭美军珍珠港基地(12月7日),故蒋指示宋子文向美方强调:值此“日本初次胜利之时”,若不能得到这笔借款,则日本所鼓吹之口号“以东亚为东亚人之东亚”,必将发生作用,“中国人民心理必被动摇”。

中国以一不发达之纯农业国,维系一场高度工业化的现代战争,其财政困境自可想而知。

按国民政府预算,1942年的财政支出将高达170亿元,而收入则不足60亿,赤字高达百亿以上(约等于5亿美元)。

若不能获得美元借款,则该项赤字,唯有依靠印发纸币来弥补。

其后果,则是引发更严重的通货膨胀。

对蒋介石该要求,美方反应较为积极,英方相对消极。

罗斯福总统在1942年1月9日致函财政部部长摩根索(Jr. Henry Morgenthau),表示“急切地希望帮助蒋介石和他的货币。

我希望你能够设法做到这一点。

”10日,国务卿赫尔(Cordell Hull)也致函摩根索,建议立即启动对国民政府的援助,“无须等待英国……的肯定态度”。

12日,宋子文拜访摩根索。

摩根索表示:原则上极愿意援助中国,但鉴于中方未能提出任何关于借款用途的具体计划,故美方认为,以美金钞票每月向中国士兵直接发饷,是一个较为现实、可靠的办法。

美元信用度高,购买力稳定,不惧贬值,必能保证中国士兵的生活,进而提升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摩根索并询问中国士兵每月薪饷数目,宋子文答称每月合美金5元。

次日,罗斯福与摩根索就该方案进行了探讨。

罗斯福相当赞同用美元直接向中国军队发饷,并嘱摩根索转告宋子文:美国愿意每月负担100万中国军队的军费,以官兵人均10美元计,即每月总计1000万美元。

在场与闻讨论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亦请摩根索转告宋子文,英国也愿与美国同样办理,以相同额度的英镑,为中国军队直接发饷。

图注:宋子文(右一)1945年4月参加旧金山四国外长会议宋子文对该提议相当兴奋,蒋介石却认为该提议实乃亡国之策。

宋子文对上述建议极感兴奋,致电蒋介石称:“按此项办法,英、美可以无条件共同负担我军费每月美金2000万元。

我虽非一次之巨额收入,但每月有此接济,加以贷借案军械之供给,此后我军维持及整顿等问题,大致可以解决,如此事宣布,对国内外之影响,或竟甚于一次借我10亿元……维持军队即所以维持国家民族,军队有办法,其他可以徐图挽救。

”但在蒋介石看来,此事危害极大。

在给宋子文的电报中,蒋明言:“其一,此法可使中国军队与国家、政府及社会经济形成对立或脱离关系,而且只有使我国经济、政治与法币之加速崩溃,不惟毫无补益而已;其二,我国今日军事与经济不能分离,而现在经济危急,故致军事不济,若拟增强军事,绝非单纯军费之所能解决,必使经济与法币之信用提高与稳定,而后军事自能日起有功,此乃常理使然。

”由美国以美元按月为国军发饷,确实不可避免会造成“中国军队与国家、政府及社会经济形成对立或脱离关系”。

换言之,中国军队有蜕化为美、英两国在亚洲战场上的雇佣军的巨大危险。

蒋对此事利害的洞察,显然远甚于宋子文。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此一时期,蒋介石外交努力的着眼点,乃是试图改变美、英两国对亚洲战场的轻视,如其日记所言:“转移英美先德后倭之心理,应告其东亚战局如果延长,则其殖民地民族必动摇,且必为倭军利用,则大局不堪问矣”(1月14日);“英美先解决德国,而后对倭之方略错误,应使之彻底改正。

”(1月17日)……若应允美、英两国所提建议,以美元按月为国军发饷,相当于满足了英、美以最微小之代价维系太平洋战局的谋划,适足以刺激其将更多的力量投入欧洲战场。

这显然与中国的国家利益完全背道而驰。

因是之故,蒋严令宋子文不得接受上述建议,且须向美、英两国强调,“所拟借之款,全在友邦表示对我信任,所以不能有任何之条件及事先讨论用途与办法,否则乃非对我表示信任。

”此种强硬立场,终于迫使美方放弃以美元为中国部队发放军饷的计划,而应允提供5亿美元无利息、无担保借款。

图注:1942年6月,宋子文与罗斯福、丘吉尔等在华盛顿合影二、美国抗战援华“慷慨无私”?[摘要] 美国援助苏联、英国,是援助中国的多少倍?图注:蒋介石在白崇禧陪同下视察军队——《抗日战争中美国给中国最慷慨无私的援助》是网上流传很广的一篇文章。

文中说,“在中国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中,美国给予了中国最有力,最直接的援助,使中国抗战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揆诸史料,即会发现,美国在抗战中给予中国的援助虽然很重要,但既不无私,也不慷慨。

抗战爆发后,蒋介石即打定“苦撑待变”的外交方针,即在国内坚持抵抗,待美英对日开战,再赢取最后的胜利。

中国无力单独对日作战,所以蒋介石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争取国际援助上。

在蒋介石看来,英国、苏联都不可期待,“惟美为民主舆论之国,较易引起侠义之感”,进而有可能大举援华。

然而对于日本的侵略行径,美国只是原则性地表示,希望各国以和平途径化解纠纷。

蒋介石无奈地对记者说:“美国不能守中立……相信美国必能予中国以同情与援助。

”为获得美援,胡适、宋子文等在美国奔走多年,但收效甚微。

能促使美国逐步扩大对华援助的只有国际局势的改变。

1938年下半年,日本侵略的对象不再限于中国,而威胁到欧美各国在太平洋岛屿的利益。

美国考虑援华,但又不愿激怒日本。

此时日本发布第二次“近卫声明”,宣称建立“日满华”共荣的“东亚新秩序”。

为防止中国投降,美国才在1938年12月给予了中国第一笔援助,即“桐油贷款”:中国在获得2500万美元贷款的同时,向美国出口22万桶桐油。

1940年,中国又先后以锡矿、钨砂作保,获得总计4500万美元的贷款。

法国投降、德意日三国轴心建立,都使美国放宽对华援助。

不过1940年9月,罗斯福主持制定美国在远东行动的原则时,还是将“避免和日本冲突”列为第一条。

直到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方打消顾虑,于次年3月给了中国5亿美元“无担保、无利息、无指定用途、无任何附带条件的贷款”。

此前在某种意义上,美国还是日本侵华的“后盾”。

以石油为例,1937年日本从美国进口石油2900万桶,1940年为2300万桶,各占日本当年进口的80%和60%。

图注:1943年,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在开罗会议上此时中美已结成同盟,但美国给予中国的援助仍很有限。

美国大举援华前,苏联出于牵制的日本的目的,给予了中国最大援助。

从1939年到1941年,美国援华贷款1.95亿美元,同期苏联援华总额则有2.5亿美元。

1941年4月,苏联与日本签订中立条约,停止援华。

好在美国国会此时通过了《租借法案》,这被蒋介石称为“抗战中一大事也。

”但让蒋失望的是,各国所得的租借物资极不平等。

在奉行“欧洲第一”、“先欧后亚”策略的美国看来,同德国作战的英国、苏联才是要优先援助的对象。

1941年,美国对英国援助9.99亿美元,次年为43.25亿美元,1943年增到86.25亿美元,全部对英租借占总额的64.65%。

即使是对苏联,美国也很慷慨,租借总额112.6亿美元,约占美国租借法案下全部对外援助额的23.2%。

斯大林说,如果没有美国援助,“那我们就会战败”。

相比之下,美国对中国的援助,只是维持国民政府不至投降。

从1941年到1945年,美国援华的租借总额只有15.48亿美元,占美国租借外援的3.2%。

美国对华援助不仅少,且分配不均,在中国战场最困难的1943年和1944年,美国租借给中国的物资仅分别价值4900万美元、5300万美元。

通过以上史实可看到美国对华援助的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其出发点都是自己的国家利益,而不是想象中的“道义”。

说美国慷慨和无私,都过于一厢情愿。

更重要的是,美国援助中国的回报是巨大的,使中国成功地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

1942年3月,美国飞虎队员在昆明机场P-40战斗机前合影飞虎队中的一部分飞机即是通过《租借法案》获得。

三、中国偿还了多少抗战美援?[摘要] 美国抗战援华,分借款与物资两大部分,总额多少?中方各偿还了多少?图注:史迪威与蒋介石——(一)借款方面,美国抗战援华逾6亿美元,中国大部分未能偿还——众所周知,美国在抗战期间曾给予中国大量援助,增强了国民政府的抗战力量。

这些援助,分对华借款与物资租借两大部分。

美国抗战期间给中国的借款共有六项。

其中四项名义上为商业借款,包括1939年桐油借款2500万美元、1940年华锡借款2000万美元、1940年钨砂借款2500万美元、1941年金属借款5000万美元,以上借款清偿期为五或七年,年利率4%。

合同规定,在清偿期内出口美国规定数量的物资,收益首先提作偿付基金。

1939年至1941年,中国出口桐油价值1100.8万美元,绝大部分是输往美国。

其余三次借款全需以钨、锑、锡等矿产资源偿还,这三次借款合同的签订,使美国在中国矿产出口总值中所占比重急速上升。

1939年,中国出口矿产仅有0.4%输往美国,而1940年这个数字一下飙升至66%。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开始直接援助中国,援助金额大幅提高。

1941年有平准基金借款5000万美元,年利率1.5%,用于在中国维持法币对美元的汇价,未规定清偿期限。

1942年有财政援助5亿美元,未要求利息率、清偿期限, 只规定战后协商偿还事宜。

以上六次借款总额为6.2亿美元,占抗战期间中国所获全部借款的53.5%,实际动用6.062亿美元。

对以上所欠债务,国民政府尽力偿付。

至1947年为止,前四次借款,中国已基本偿清。

桐油借款还本2200万美元,付息146.66万美元;华锡借款还本1205万美元,付息317.76万美元;钨砂借款还本2500万美元,付息380.82万美元;金属借款还本3268.88万美元,付息647.88万美元。

这四次借款剩下的2526.12万美元至1949年6月,也全部偿清。

至于1941年平准基金借款,和1942年财政援助这两笔最大额的对华援助,中国事实上并未对美国偿还。

图注:1942年,宋子文与美国财长摩根索签署财政借款后合影——(二)物资方面,美国援华总计逾15亿美元,中方回惠补偿致通胀加剧——除借款外,美国对华物资援助,主要是通过租借法案。

从1941年到1945年,美国援华租借总额为15.48亿美元。

这些援助并非无偿提供,《租借法》中即规定,受援国“给予美国的利益可用实物或财产支付偿还,或给予其他总统认为满意的任何直接或间接利益。

”在《中国租借协定》中明确,“中国政府将继续协助并加强美国之国防,并以其所能供给之物品、兵力、情报供给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