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大中型水库运行管理规程(试 行)浙江省水利厅2016年2月前 言为全面推行浙江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求,编制本规程。
本规程共分7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有:基本规定、组织管理、运行管理、信息化管理等。
本规程自2016年3月31日起试行。
本规程由浙江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规程起草单位:浙江省水库管理总站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本规程解释单位:浙江省水库管理总站本规程主要起草人:苏玉杰何雷霆 施俊跃王丽丽骆红旭吉顺文郑敏生赵法元彭洪傅克登姚月伟柳丹霞柳卓吕乐赫健目 录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基本规定 (3)5 组织管理 (5)5.1 管理单位 (5)5.2 管护经费 (5)5.3 管理人员 (5)5.4 管理制度 (6)6 运行管理 (8)6.1 注册登记(备案) (8)6.2 安全鉴定 (8)6.3 工程检查 (10)6.4 安全监测 (14)6.5 维修养护 (16)6.6 调度运行 (18)6.7 应急管理 (21)6.8 管理设施 (23)6.9 档案管理 (25)7 信息化管理 (25)附录A 现场检查记录表 (28)附录B 设备运行记录表 (29)附录C 工程检查报告 (30)C.1 汛前检查报告 (30)C.2 年度检查报告 (33)C.3 特别检查报告 (37)附录D 大坝安全监测 (40)浙江省大中型水库运行管理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大中型水库运行管理的术语和定义,提出了大中型水库运行管理工作的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我省通过蓄水验收并投入运行的大中型水库(不含国电系统水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文件。
SL 210 土石坝养护修理规程SL 230 混凝土坝养护修理规程SL 551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 601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 621 大坝安全监测仪器报废标准SL 101 水工钢闸门和启闭机安全检测技术规程SL 240 水利水电工程闸门及启闭机、升船机设备管理等级评定标准SL 722 水工钢闸门和启闭机安全运行规程GB/T 5972 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安装、检验和报废SL 105 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SL 226 水利水电工程金属结构报废标准GB/T 22482 水文情报预报规范SL 250 水文情报预报规范SL 706 水库调度规程编制导则SL 224 水库洪水调度考评规定GB/T 11822 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 18894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SL 26 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术语SL 570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技术术语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0.1 水库主管部门水库的管辖部门或水库的所有权人。
3.0.2 水库管理单位承担水库运行管理职责、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
3.0.3 工程检查为及时发现水库大坝运行中可能存在的缺陷或安全隐患,由水库管理单位组织开展的现场检查、设备检测、隐患探测、资料分析等工作。
3.0.4 安全监测通过设置观测标点、传感器等设施对工程运行状态进行系统观测、监视,将其结果与表征工程安全状态的特征值或同类工程的经验值进行比较,并依据其变化规律或发展趋势等,了解和评价工程是否处于安全运行状态的工作。
3.0.5 维修养护为保持、恢复或改善工程的设计功能和形象面貌,对水工建筑物、边坡岸坡、设施设备、管理系统等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保养、维护、修理、加固、改造等工作。
3.0.6 控运计划由水库管理单位组织编制并经有关防汛指挥机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明确水库运行控制水位和洪水调度原则等事项的控制运用计划,是水库调度运行的重要依据。
3.0.7 安全鉴定为全面了解水库大坝运行性态,由水库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开展的安全评价工作。
3.0.8 除险加固为全面排除或消除影响水库正常运行的险情、隐患或缺陷,依据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对鉴定为二类坝或三类坝的水库实施全面的加固、改建、更新改造等工作。
3.0.9 管护经费为保障工程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其设计效益所需投入的工程运行管理费用,包括管理经费、运行经费和维护经费等。
4 基本规定4.0.1 管理责任实行水库安全管理责任制。
水库主管部门对其直接管理的水库安全负管理责任,水库管理单位对其管理的水库安全负直接责任。
大中型水库应逐座明确水库主管部门、水库管理单位的安全管理责任人。
4.0.2 管理单位水库主管部门对所辖的大中型水库应逐座落实水库管理单位,足额配备具有相应专业技术的运行、操作、管理等人员。
4.0.3 管护经费水库主管部门应及时、足额保障水库安全运行所需的管护经费。
4.0.4 注册登记(备案)水库所有权人或管理单位应将水库有关情况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注册登记)。
4.0.5 安全鉴定大中型水库实行定期安全鉴定制度。
水库主管部门应按规定定期组织完成水库大坝安全评价等有关工作,落实大坝安全鉴定所需的费用。
4.0.6 除险加固鉴定为二类坝或三类坝的病险水库,水库主管部门、水库管理单位应及时采取除险加固等措施,限期排除工程险情,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水库运行安全。
4.0.7 检查观测水库管理单位应认真执行工程检查、水雨情观测、工程安全监测等管理制度,切实做好检查、观测、监测等工作,发现异常要及时组织分析、科学处置并按规定报告。
4.0.8 维修养护水库管理单位应组织编制工程维修养护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及时组织开展维修养护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和验收工作,保障维修养护项目的进度与质量。
4.0.9 调度运行水库管理单位应根据批准的水库年度控运计划和有关防汛指挥机构、水库主管部门的指令进行水库的调度运用,按照公布的水库放水预警方案做好相关预警工作。
5 组织管理5.1 管理单位大中型水库应逐座落实水库管理单位,明确其管理范围、管理职责、单位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
5.2 管护经费水库主管部门负责落实水库安全运行所需的管护经费。
承担公益性任务的水库所需的管护经费,按照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承担。
有经营收入的水库,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经营性收入中计提大修、折旧和维修管理费用,专款专用。
5.3 管理人员5.3.1 岗位设置水库管理单位应以“因事设岗、以岗定责”为原则,明确水库运行管理的岗位及其职责,或者在签订的购买服务合同中予以明确。
水库运行管理岗位应包括:a)工程管理类:日常巡查、工程监测、养护维修、工程保洁、物资保管等。
b)设备管理类:金属结构机电设备的保养维修与操作运行、通信设施维护等。
c)调度运行类:水情观测、预报预警、水库调度、防汛值班等。
d)其他:如文秘档案、水政巡查、水质监测、视频监视、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等。
5.3.2 上岗条件每个岗位的上岗人员应具有与岗位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相关专业岗位人员应取得国家职业资格或专业技术职务。
5.3.3 人员配备每个岗位配备的人员数量应能满足保障水库安全运行管理(包括应急管理)和岗位工作的需要。
在不影响水库运行管理工作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一人多岗,并应满足以下要求:a)日常巡查、工程监测、水库调度等岗位之间不得相互兼岗;b)闸门与启闭机等设备操作过程中,必须有2个及以上的闸门运行岗位人员在场,同时应满足上下游检查、巡查、观测等岗位人员同步在岗的要求;c)闸门等设备运行过程中,应有2个及以上的闸门运行岗位人员现场不间断值守;d)防汛值班人员应保证2人在岗。
5.3.4 教育培训水库管理单位应逐年制定人员教育培训计划,积极组织参加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主动开展专业技术和业务技能的学习与培训,实行上岗前培训。
工程管理、设备管理、调度运行三类岗位的在岗人员年培训率应达到40%及以上。
5.4 管理制度水库管理单位应根据水库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保障水库安全运行、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各项管理制度,并定期修订与完善。
5.4.1 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各水库运行管理岗位的上岗条件、岗位责任、考核办法等。
5.4.2 工程检查制度根据水工建筑物及设施设备的具体特点,明确工程检查的组织、准备、频次、内容、方法、记录、分析、处理、报告等要求。
5.4.3 安全监测制度明确水文观测和工程监测的仪器设备、时间、频次、方法、数据校核与处理、资料整编归档、仪器检查率定、异常分析报告,以及视频监视的时间、频次、信息报送、异常报告、资料保存备份等要求。
5.4.4 维修养护制度明确日常维护项目的内容、方式、频次、质量标准、考核,以及专项维修项目实施的程序、检查、验收等要求。
5.4.5 调度运行制度明确洪水预报、水库调度、放水预警、调度实施、调度总结(洪水调度考评)以及金属结构机电设备操作的规则、程序、准备、方式、观测、记录、信息报送等要求。
5.4.6 值班制度按照汛期24小时值班制等规定,明确汛期和非汛期值班的人员安排、工作内容、信息传递、值班记录、交接班手续等要求。
5.4.7 报告制度明确水库运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信息以及检查、观测、监测等工作发现问题或异常等重要事项的内部报告的流程、时限、内容、方式,以及应当向水库主管部门、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或防汛指挥机构等报告的事项、程序、方式、内容、时限等。
5.4.8 物资管理制度根据大坝和泄洪设施设备的特点以及当地防汛指挥机构的意见,结合有关规定,明确防汛物资储备的种类、数量、分布以及储存、保管、更新、调运等要求。
5.4.9 档案管理制度结合档案管理有关规定,明确与水库运行管理工作有关的文书、科技、声像等各类档案资料的收集、分类、整编、归档、保存、借阅、归还、数字化、保密等要求。
5.4.10 安全保卫制度根据水库大坝特点及其管理范围的具体情况,明确出入大坝管理范围的审批与登记、各类建筑物与设施设备的消防等各项安全保卫工作的具体管理要求。
6 运行管理6.1 注册登记(备案)新建水库验收合格后的三十日内,水库所有权人或水库管理单位应将水库的权属、主管部门、管理单位、规模、功能等情况,报具有相应管理权限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注册登记)。
相关事项发生变化的,应在三十日内办理变更备案。
6.2 安全鉴定6.2.1 总体要求水库大坝实行定期安全鉴定制度。
水库初次蓄水运行5年内应进行首次安全鉴定,以后每6~10年进行一次。
遭遇特大暴雨洪水、强烈地震,或者工程发生重大事故、出现影响安全的异常现象时,应及时组织安全鉴定。
6.2.2 鉴定组织水库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大坝安全鉴定,水库管理单位协助做好有关工作。
6.2.3 鉴定程序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包括评价、审查和审定三个程序。
a)评价:鉴定组织单位或水库管理单位委托符合有关规定的单位开展大坝安全分析评价,提出大坝安全评价报告和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b)审查:鉴定审定部门或其委托的单位主持召开大坝安全鉴定会,组织专家审查大坝安全评价报告,通过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c)审定:鉴定审定部门审定并印发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