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心理辅导-家长篇1

高考心理辅导-家长篇1

家长篇
第一集提升对孩子的影响力、说服力:理解与沟通(上)
家长与孩子沟通的困惑
大部分家长认为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孩子教育很困难,主要体现在与孩子沟通方面。

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总是从自身的角度提要求,但孩子总是达不到要求,结果自己常常感到很痛苦,有一种挫折感。

孩子对家长的说教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家长不让孩子做什么事,孩子偏去做什么事,或者把家里东西摔得到处都是。

孩子长大后,有很多事情宁可跟自己的朋友说,也不愿意跟家长说,家长很难掌握孩子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就没办法互相沟通。

家长苦口婆心,用心良苦,为孩子做了一切,可是孩子总是不尽如人意。

情商理论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和说服力,是家长和孩子之间有效沟通的基础。

东方人比较善于理性思考,一开口就是分析,一开口就是道理,然而常常会忽略自己或者别人的情感和感受,也就是所谓的情商不高。

这样就难以对孩子产生影响力和说服力,也就谈不上相互间的有效沟通。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情商理论的创立者,认为情商对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他的调查表明,高收入者大多数智商都很高,但是高成就者不仅智商高,情商也特别高。

情商的英文缩写为EQ。

丹尼尔·戈尔曼博士在上海做报告时说,情感很难像智力那样用商数去统计,情商应称为情感智力,即EI。

情商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自我认识;二是自我管理、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三是社会意识,就是感受别人、理解别人;四是社会技能,就是影响别人、改变别人。

家长应学会理解孩子
1.家长如何让孩子改变——理解孩子
家长们都希望能够对孩子有影响力,即有很强的社会技能。

家长怎样才能让孩子心动,让孩子改变呢?一是要感受和理解对方。

家长要知道孩子此时此刻在想些什么,需要什么,奋斗目标是什么,喜怒哀乐是什么。

如果不了解这些,就无法影响他。

二是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处于冷静、理智、客观的状态。

作为家长,如果你在回家路上遇到了倒霉事,让你心情很坏,结果回家孩子又跟你顶嘴,这时你还能冷静、理智、客观地理解和感受你的孩子吗?大部分家长是无法做到的。

三是要自我认识,了解自已所处的状态。

有时,人在情绪化的时候,未必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这时,家长就要努力控制、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2.家长要接受自身成长的挑战
家长要帮助孩子成长,首先应该接受自身成长的挑战。

在一些发达国家,对孩子的辅导,首先是对父母和教师的辅导。

教师和父母调节好心态后,再去辅导孩子。

家长首先要审视一下自己,是否善于理解自己的孩子。

大多数家长都认为自己能够理解孩子,而大多数孩子却认为家长不理解自己。

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呢?其实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表达理解更困难。

3.家长要多给予孩子一些理解
家长们跟孩子沟通经常犯一个毛病:还没表达理解,就急于提供真理。

比如,家长跟孩子反复强调要怎样做,孩子似乎也听得很仔细,结果发现孩子还是没明白家长的意图。

对同一句话,家长和孩子理解的方式和角度都是不同的,因此,孩子执行起来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家长对孩子误解自己的意思,或者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要多想几个可能性,不要马上指责,不要马上给孩子下结论。

比如,不专心,不认真,不尊重家长等等。

家长要从各种角
度去理解孩子,而不要一味主观臆断。

例如,孩子作业拖拉,缺少紧迫感,有多方面的原因:行为习惯不好、缺乏自觉意识、自控能力差、作业太多太难等等。

家长要认真分析孩子作业拖拉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如果家长武断地批评孩子,孩子就会反感,慢慢地孩子就不愿意跟家长沟通了。

理解就是无条件地接纳别人的感受。

理解不等于同意,理解也不等于同情,理解是设身处地的将心比心。

【案例1】
感受独特的孩子
孩子一进家门就说:“哎呀,今天好热啊。

”妈妈则说:“今天又不热,别人都不热,就你热。

”明天孩子回来又说:“今天好冷啊。

”妈妈则说:“昨天不热你说热,今天不冷你说冷,你这个孩子连冷热都不知道。

”殊不知,孩子昨天说热是因为打球,今天说冷是因为发高烧。

点评:感受是非常个性化的,也是发自内心的。

家长不能以自己的感受来衡量孩子的对与错。

【案例2】
不会分享快乐的妈妈
孩子一进门就很开心地说:“妈妈,今天老师表扬我了,你开心吧?”妈妈说:“为什么表扬你呀?”“我今天把教室地扫得很干净。

”“我还以为你今天得了一个好分数呢。


点评:孩子本来想跟妈妈分享快乐的,没想到妈妈不接纳他的感受和心情,而是分辨他值得不值得。

久而久之,家长就无法和孩子沟通了。

【案例3】
要结婚的小男孩
有一个读幼儿园的小男孩,一天兴冲冲地回家对妈妈说:“我们班来了一个小姑娘,很好看的,我真喜欢她。

”妈妈说:“大概这个小姑娘很可爱,所以你喜欢她。

”第二天,孩子对妈妈说:“我真的爱上她了,长大以后,我能不能跟她结婚啊?”妈妈说:“孩子啊,如果长大以后,你依然像现在这么爱她,妈妈一定会同意你跟她结婚的。

”这个小男孩很开心,没想到从此以后小男孩却把小女孩给忘记了,再也没有提起她。

点评:其实,这个小男孩只是觉得新来的小姑娘赏心悦目罢了,并不是思想有多么复杂。

家长要教育好孩子,必须先读懂孩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