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色谱分析法》PPT课件

《色谱分析法》PPT课件

死时间tm:不被固定相溶解或吸附的组分的保留时 间(即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所消耗的时间),或流动 相充满柱内空隙体积占据的空间所需要的时间,又 称流动相保留时间
调整保留时间tR’:组分的保留时间与死时间之差值, 即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的时间
tR' tR tm
或t
' R
tR
t0
保留体积VR:从进样开始到组分出现浓度极大点时 所消耗的流动相的体积
多次分配平衡,K有微小差异组分仍可获较好分离
(一)塔板理论四个基本假设 (二)色谱峰的二项式分布 (三)色谱峰的正态分布 (四)理论板数和理论塔板高度的计算
(一)塔板理论的四个基本假设
1.在柱内一小段高度内组分分配瞬间达平衡 (H→理论塔板高度)
2.载气非连续而是间歇式(脉动式)进入色谱柱, 每次进气一个塔板体积
占有机物20%
第二节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理论基础
热力学理论:塔板理论——平衡理论 动力学理论:速率理论——Vander方程
一、基本概念 二、塔板理论(平衡理论) 三、速率理论
基础
一、基本概念
1.流出曲线和色谱峰 2.基线、噪音和漂移 3.保留值:色谱定性参数 4.色谱峰的区域宽度:色谱柱效参数
VR t R Fc
注:VR为定值,与Fc无关;tR

1 FC
死体积Vm:不被保留的组分通过色谱柱所消耗的流
动相的体积,又指色谱柱中未被固定相所占据的空
隙体积,即色谱柱的流动相体积(包括色谱仪中的
管路、连接头的空间、以及进样器和检测器的空间)
V m V1 V2 V3
Vm tm FC
5.相平衡参数
分配系数K : K CS
Cm
容量因子(容量比,分配比)k:指在一定温度和 压力下,组分在色谱柱中达分配平衡时,在固定 相与流动相中的质量比——更易测定
k Ws CsVs K Vs
Wm CmVm
Vm
二、塔板理论
色谱柱每个H高度内有一块塔板,共有若干块塔板 假想:组分在每块塔板两相间分配达平衡,K小的先出柱
注:Vm为定值,与Fc无关;tm

1 FC
Vm ,色谱峰扩展 ,峰形 差
调整保留体积VR’:保留体积与死体积之差,即组分 停留在固定相时所消耗流动相的体积
VR'
VR
Vm

t
' R
FC
注:VR' 与Fc无关;t
' R

1 Fc
相对保留值ri,s(选择性系数α):调整保留值之比
标准差σ:正态分布色谱曲线两拐点距离的一半 σ→对应0.607h处峰宽的一半
注:σ↓小,峰↓窄,柱效↑高
半峰宽W1/2:峰高一半处所对应的峰宽
W1 2 2.355
峰宽W:正态分布色谱曲线两拐点切线与基线相交 的截距
W 4 W 1.699W1 2
色谱曲线所提供的信息
色谱峰的个数 ---- 样品中所含组分的最小个数 保留值 ---- 定性 面积(峰高)---- 定量 峰间距 ---- 评价固定相(流动相)选择是否合适
基线:当没有待测组分进入检测器 时,反映检测器噪音随时间 变化的曲线(稳定—平直直线)
噪音:仪器本身所固有的,以噪音 带表示(仪器越好,噪音越小)
漂移:基线向某个方向稳定移动
(仪器未稳定造成)
3.保留值:色谱定性参数
保留时间tR:从进样开始到组分出现浓度极大点时 所需时间,即组分通过色谱柱所需要的时间
r2,1


t
' R2
t
' R1
VR' 2 VR' 1

k2 k1
分配系数
一定温度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达 平衡时的浓度比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K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K只与固定相和被分离物质的性质有关 K值的差别是分离的先决条件, 差别越大,分离的可能性越大 K值大的组分后出峰
4.色谱峰的区域宽度:色谱柱效参数
气相色谱仪
1-载气钢瓶;2-减压阀;3-净化干燥管;4-针形阀; 5-流量计;6-压力表;7-进样器;8-色谱柱; 9-热导检测器; 10-放大器;11-温度控制器;12-记录仪;
三、气相色谱法的特点和应用
“三高” “一快” “一广”
适于分析气体、易挥发的液体及固体 不适合分析不易气化或不稳定性物质 样品的衍生化使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3.样品和载气均加在第0号塔板上,且忽略样品 沿柱方向的纵向扩散
4.分配系数在各塔板上是常数
(四)理论板数和理论塔板高度的计算
理论塔板高度H——为使组分在柱内两相间达到 一次分配平衡所需要的柱长
理论塔板数N——组分流过色谱柱时,在两相间 进行平衡分配的总次数
n理

L H理
或 H理 L / n理
所用平衡
不同溶液之间分 配平衡 在液体与固定相 表面的分布 吸附
离子交换
分布/筛分
气配/气-液
气配/气-液
吸附
超临界流体与键 合表面的分配
气相色谱法
第一节 概述
气相色谱法:以气体为流动相的柱色谱分离技术
一、GC分类
1. 按固定相分
2. 按分离原理分
3. 按柱子粗细分
气-固色谱 气-液色谱 吸附色谱 分配色谱 填充柱色谱 毛细管柱色谱
一般分类 液相色谱LC
分离方法
L-L分离
固定相
吸附在固定相表面的液体
液相-固定相 固定相表面键合的有机相
液固或吸附
离子交换
尺寸排阻
气 相 色 谱 GC (流动相为气 体)
气、液 气-键相 气-固定体
超临界流体色 谱 SFC ( 流 动 相超临界流体)
固体 离子交换树脂 聚合物中间隙 吸附在固定相表面的液体 固体表面键合的有机物 固体 固体表面键合的有机物
1.流出曲线和色谱峰
流出曲线(色谱图):电信号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色谱峰:流出曲线上突起部分
色谱峰
正常峰(对称)——fs在0.95~1.05之间
非正常峰 前沿峰 ——fs小于0.95 拖尾峰 ——fs大于1.05
不对称因子 f s W0.05h 2A ( A B) 2A
2.基线、噪音和漂移
色谱分析法
色谱法的分离原理
利用样品混合物中各组分理、化性质的不同以 及在两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 当两相相对移动 时,各组分在两相中反复多次重新分配,结果 使混合物得到分离。
两相中,固定不动的一相称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移动的一相称流动相(Mobile phase)。
色谱法
n 5.54( tR )2 16( tR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