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常见害虫及其防治[学习与研究5]2008-1-4来源:发展管理部李彦1 仓库常见害虫1.1 蟑螂善于爬行,会游泳,危机时也可飞行。
扁平身体使其善于在细小缝隙中生活,几乎有水和食物的地方都可生存。
喜暗怕光,喜欢昼伏夜出,白天偶尔可见。
一般在黄昏后开始爬出活动、觅食,清晨回窝。
温度在24-32℃最为活跃,4℃时完全不能活动。
在热带地区,可四季繁殖、活动。
繁殖快,一只受精雌性蟑螂在食料充足下,一年内可演化成数十万只,且可无性繁殖三代以上。
它生存能力强,能自由穿梭于1.6mm的空隙,若有水即使不吃任何食物也能存活40天。
现已成为入侵室内最多、危害人类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仓库害虫。
1.2 褐家鼠栖息地非常广泛,主要栖息于住宅墙根屋角、厨房、畜圈、厕所、垃圾堆、下水道以及随着季节和作物的成长迁居到附近的耕地、菜地、沟边、路旁、河堤上。
其掘土挖洞能力强。
活动多在夜间,每夜外出吃食两次。
一次在天刚黑后,一次在黎明前,行动敏捷,视觉差,但听觉、嗅觉和触觉都很灵敏。
攀登能力较差,行动时多沿墙根壁角。
记忆力较好,警惕性高,在活动期间遇到惊扰,立即隐避。
对环境的变更很敏感,遇新出现物体(即使是食物)常回避一段时间。
繁殖力特强。
分布很广,属于世界性分布的鼠类,凡是有人类居住的场所几乎都有它的踪迹,往往可以随各种交通工具而扩散。
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是危害最大的一种家鼠。
1.3 黄胸鼠栖息于建筑物的上层,如屋顶、天花板、屋山尖、椽瓦间隙、门框和窗框上端等,夹墙、墙缝、地面杂物堆中和地板下也有。
野外则在住区附近的水沟、灌丛、田野中活动。
夹墙中的鼠洞构造一般较复杂,洞口多,上通天花板,下达地板,前后左右相连贯。
黄胸鼠多在夜间活动,能攀高、跳远,警惕性高,稍有异常即逃窜。
一般是夜里9时出洞,11时左右回洞,到了凌晨1时再出来,3时左右再回洞。
在农村,部分鼠随农作物的生长、收获等,在住房和田野间作季节性的迁移。
生活条件好时,一年四季均可繁殖,一般一年6-8胎,每胎产仔鼠4-8只。
寿命约1-2年。
主要分布在华南各省及其沿海地区,江苏、淮河以南和山东鲁南等地区也有发现。
1.4 粉啮虫(别名:书虱)体长1-1.5mm,扁平,柔软,灰白色至草黄色,略具光泽。
头大,唇基突出,复眼小,前胸狭窄如颈状,中、后胸愈合,其间无缝,腹部宽肥,后足腿节扁平膨大,跗节3-3-3式。
腹末有不明显的小黑斑一个,触角16节,通常无翅。
若有翅,则翅脉不分叉。
每年发生3-4代,多至6代,在高温季节完成一代约需28-35天,以卵越冬。
成虫常与螨类和尘虱同时发生,喜在高温环境中生活,夏天常栖于粮堆表层30厘米以上或群集在窗框、梁柱、仓门、粮堆边角等处。
1.5 玉米象玉米象是重要的第一食性仓库害虫,可在稻谷、麦类、高粱、玉米以及油料、薯干、中药材、粮食制品等储藏物上发现,是我国头号仓库害虫。
米象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北方较少。
1.6 药材甲药材甲是一种世界性储藏物害虫,食性相当复杂,但主要危害谷物、油料、薯干和药品等储藏物品,也能危害图书,档案等物品。
药材甲发育为成虫之后,要在蛹室(茧)内停留约一个星期,然后破蛹室而出。
我国大部分省区都有分布。
成虫能飞,有假死性,喜昏暗的光线,常在黄昏或阴天飞翔。
对储藏物品的危害,主要是由药材甲的幼虫所造成的。
2 仓库害虫防治2.1 物理防治2.1.1入出库前严格检查、彻底清洁入出仓库物料,应彻底清扫、消毒和封严,严禁外界虫源侵入,还应注意将虫蛀或带虫卵的药品挑出处理,严禁将虫源带入仓库和从仓库发出。
车间也应对物料再次严格检查、再次彻底清洁,杜绝虫源带入生产车间,并建立相应的防治措施。
2.1.2 高温曝晒法对于一些不需避光保存的原料、辅料和包装材料,可以用太阳曝晒的方法防虫。
在空气温度低的情况下,利用太阳光的高热和紫外线效能,不但可以使药品干燥,而且能将害虫晒死。
例如:药谷盗曝晒至46-47℃,只能生存8-9h;晒至50℃,3-5h即死亡。
有些害虫虽不能晒死,也会因难耐高温而逃走。
太阳曝晒法简单易行,易于操作,节约成本。
此外,还可以利用烘箱、烘房或烘干机,将已生虫的物料放入其中,使温度升高到50-60℃,经过1-2h,即可将害虫杀死。
2.1.3 低温冷冻法对于一些量少的贵重药品,可以利用低温将害虫或虫卵杀死,温度越低,所需时间越短。
在冬季,如果库房的通风设备良好,亦可不必将药品搬出库外,选干燥天气,将库房的所有门窗打开,使空气对流,以达到冷冻目的。
2.1.4气调杀虫法通过充氮降氧的气调法,使容器内氧的浓度降到0.4%,则可杀死所气体,同样达到杀虫效果。
有的害虫。
另外也可充CO22.1.5远红外线辐射杀虫法利用远红外线辐射,不仅能使药品干燥,而且还能有效地杀死干燥药上的微生物、虫卵,达到杀虫的目的。
2.1.6微波干燥杀虫法微波不仅能干燥药品,又能杀菌杀虫。
2.1.7γ射线照射杀虫法利用60Co放射出的γ射线能有效地杀死药品的害虫,而且药品的有效成分基本没有变化。
2.1.8扑蝇灯诱杀虫法利用磷翅目仓贮害虫成虫(蛾类)的趋光习性,在库内或临近的地方装置扑蝇灯,夜间开灯引诱害虫,使其扑灯处死。
该法简单、成本低廉。
2.2 化学防治2.2.1 除虫菊杀虫法除虫菊为多年生草本植物,90%的有效成分含于白色花中。
除虫菊杀虫的优点是能直接将药液喷洒于药品上或其包装上,使害虫中毒快。
此法操作安全,无残毒污染。
但不持久,以密封效果为好。
2.2.2毒饵诱杀虫法选择害虫喜爱的麦麸、米糠、油饼等做诱料,加入适量的杀虫药剂制成毒饵,用以诱杀害虫。
将诱料加热炒香,或加入少量的香葱共炒,再加入浓度为0.1%的除虫菊酯或0.5%-1%的敌百虫水溶液,使诱料吸附后晾干即成。
将毒饵用纸摊开,放在药品堆空隙之间,过几天清除虫体一次。
此法持续时间长,杀虫效果较好。
2.2.3 化学药品熏蒸杀虫法利用化学药品处理药品必须首先考虑到药剂对害虫有效而不影响药品质量且对人体安全。
常用的杀虫剂主要有以下几种:氯化苦(CCl3NO3):化学名为三氯硝基甲烷,是一种无色或略带黄色的液体,有强烈的气味,几乎不溶于水。
当室温在20℃以上时能逐渐挥发,其气体比空气重,渗透力强,无爆炸燃烧的危险,为有效的杀虫剂。
通常采用喷雾法或蒸发法密闭熏蒸2~3昼夜,用量为25g/m3。
本品对人体有剧毒,对上呼吸道有刺激性,有强烈的催泪性,使用者应戴防护面具。
磷化铝(ALP):纯品为黄色结晶,工业品为浅黄色或灰绿色固体,在干燥条件下很稳定,但易吸潮分解,产生有毒气体H3P,故应干燥防潮保存。
利用本品吸潮后产生磷化氢的性质,可进行仓库密闭熏蒸杀虫。
2.3 生物防治采用化学药剂防治害虫,有的药剂会带来残毒,甚至失去药效,故有些情况下采用生物防治法较为理想。
如可将农田以虫治虫的技术应用到仓贮害虫防治中。
药品仓贮害虫的天敌主要有姬蜂(Lchneumonidap sp.)、米象小蜂(Lariophagus distingendus Forster)、拟蝎(Chelifer sp.)、食虫蝽象(Lyelocoris sp.)等。
一、烟叶仓库主要害虫种类(一)烟草甲1.分类地位:烟草甲是节肢动物门、有颚亚门、六足总纲、昆虫纲、有翅亚纲、鞘翅目、长蠹总科、窃蠹科的一种。
2.形态特征:成虫身体卵圆形,长约3毫米,红黄色至红褐色。
头生在前胸下面,背面不能见。
前胸背板高凸,圆弧形。
复眼大,黑色。
触角11节,锯齿状。
鞘翅上的刻点不明显,也不排列成纵行。
3.栖息场地和习性:烟草甲是一种世界性的储藏物害虫,食性杂。
在粮食仓库里危害谷物,豆类,油料等粮食;在烟叶仓库里危害储藏的烟叶,香烟和雪茄等烟草制品。
4.生活周及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烟草甲的发育最适条件是温度30℃和相对湿度70%,在这种最适环境下完成其生活周约需24天。
每一雌虫一生能产卵100多粒。
卵产在烟叶缝隙或粮粒凹陷处,每次产卵一粒。
烟草甲危害储藏的烟草,但它不能在田间生长的烟叶上产卵。
卵:长椭圆形,长约0.5毫米,淡黄色。
在上述最适温、湿度条件下,约经6天就孵化为幼虫。
幼虫:老熟幼虫长约4毫米,身体弯曲,密生细毛。
头部淡黄色。
有胸足3对。
在上述温、湿度条件下,幼虫期约13天,一般要脱皮4次,然后化蛹。
蛹:椭圆形,长约3毫米,乳白色。
前胸背板后缘两侧角突出。
复眼明显。
在上述温、湿度条件下,蛹期约5天。
成虫:一年发生3-6代,以幼虫越冬。
成虫是不吃东西的,喜昏暗,常在黄昏飞翔,一般可活2-4周。
烟草甲是烟叶及其制品的重要害虫,危害相当严重;它也能危害粮食,我国大部分省区都有分布。
(二)烟草粉螟烟草粉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烟草粉斑螟、烟叶螟蛾、可可蛾。
烟草粉螟分布于世界各地,国内各地都有分布。
以幼虫为害烟叶、卷烟,也取食小麦、燕麦、大豆、豌豆、蚕豆、花生仁、可可豆、面粉等。
1.主要形态特征成虫:是小型蛾类,体长5-7℃m,翅展12-19.5mm。
前翅灰黑色,近基部1/3处有一近直形淡色横纹,略斜向前缘基部,横纹外侧色较深,近端部有一略变曲的淡色横纹,横纹内外翅色较深,中室端部有时有2个小黑点作上下排列,沿翅的外缘有明显黑色斑点。
卵:椭圆形,长约0.5mm,宽约0.3mm,乳白色,有光泽,卵壳上有花生壳似的网纹。
老熟幼虫:长10-l5mm,头部赤褐色,前胸盾片、臀板及毛片黑褐至深黑褐色;腑部黄或淡黄色,背面有时桃红色;前胸气门直径明显小于K群毛间的距离。
蛹:长7-8.5mm,宽1.75-2mm,足及触角端部与腹面其它部分同为淡黄褐色至黄褐色,极少呈黑褐色,后足外露部分的长约为宽的2倍。
2.习性及发生特点据报道,在一般仓库中,烟草粉螟一年发生2-3代,一年发生2代时,成虫于5月上旬及8月出现,以第二代幼虫越冬。
在不同的食料、温度、湿度条件下,烟草粉螟卵、幼虫、蛹的历期差异较大,因而世代重叠现象严重。
烟草粉螟以幼虫越冬,但越冬幼虫的代别、虫龄及开始越冬时间不完全相同。
老熟幼虫越冬的数量占越冬幼虫数量的80-90%。
初龄幼虫食叶肉留表皮,使烟叶出现许多半透明斑,2龄以后吃成孔洞,为害严重时能将叶片食光,仅留叶脉。
幼虫孵化后先在叶片主脉两侧取食,逐渐向外扩展,取食后在烟叶上留下许多烟叶碎屑及褐色虫粪。
幼虫喜吐丝连缀烟叶碎屑及褐色虫粪成巢,潜伏在巢中,烟叶皱摺部分潜伏得最多。
被害烟叶极易发霉变质。
幼虫一般5-6龄,极少4或7龄。
幼虫老熟后在烟包外或烟包表层皱摺处吐丝结茧化蛹。
成虫白天夜间均可羽化,在夜间和暗处活动。
雌虫寿命4-6天,雄虫寿2-5天,每雌一生产卵40-60粒,最多可产120粒。
卵单粒散产,或数粒集中产在一起,多产在烟叶中脉附近或皱摺内,或产在包装物料上。
产卵对烟叶等级有选择性,喜产在上等烟叶上,在养虫笼中投人不同等级的烟叶,其产卵分布为:中一:101粒,中六:10粒,青二、末级烟上均无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