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2》苏教版

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2》苏教版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2》一闻鸡起舞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①,同寝,中夜②闻鸡鸣,蹴琨觉③,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④以为军谘祭酒⑤。

逖居京口,纠合骁健⑥,言于睿曰:“……大王诚⑦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⑧者矣!”(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主薄:主管文书的官吏。

②中夜:半夜。

③蹴(cù)琨觉:踢醒刘琨。

④睿:即司马睿,东晋元帝,当时担任左丞相。

⑤军谘( zī)祭酒:官职名,类似军事顾问。

⑥纠合骁(xi āo)健:集合勇猛健壮的人。

纠合,集合。

骁健,指勇猛健壮的人。

⑦诚:如果,假如。

⑧望风响应:听见消息就起来响应。

【阅读提示】晋代的祖逖小时候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人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选文除了叙述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闻鸡起舞的故事外,还叙述了祖逖为了恢复中原,自募勇兵,誓师北伐的历程,集中表现了祖逖“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 ) (2)因.起舞( )(3)及.渡江()(4)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B. 因起舞C. 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D. 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

(2)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4. 本文主要表现了祖逖怎样的优秀品质?二蜈蚣与蚓一蜈蚣盘旋蚓穴之上。

蚓匿穴中,忽探首拔去蜈蚣一足。

蜈蚣怒,欲入穴,而穴小不能容。

正仿徨①旋绕③,蚓复乘间拔其一足,蜈蚣益怒而无如之何,守穴口不肯去。

蚓遂渐拔其足,阅③一时许,则蜈蚣已无足,身虽未死,而不能转动,横卧于地,如僵蚕焉。

蚓乃公然④出穴,噬⑤其腹而吸食之。

(选自《庸庵笔记》)【注释】①仿徨:来回地走而不前进。

②旋绕:环绕。

③阅:经过。

④公然:公开地,毫无顾忌地。

⑤噬(shì):咬。

【阅读提示】本文开门见山,交代了对立的双方:蜈蚣和蚯蚓。

因为蜈蚣强大而蚯蚓弱小,所以蚯蚓只能隐匿穴中,不敢出去交战。

然而,蚯蚓却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屡屡拔去蜈蚣的脚。

尽管蜈蚣号称“百脚”,但在蚯蚓持久战的攻略之下,脚被拔得精光,最终成了蚯蚓的盘中餐。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蚓匿.穴中()(2)蜈蚣怒,欲.入穴()(3)蜈蚣益.怒()(4)阅一时许.()2.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噬其腹而吸食之.A. 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B. 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C. 而置之.其坐(《郑人买履》)D. 至之.市(《郑人买履》)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蚓复乘间拔其一足。

(2)蚓乃公然出穴,噬其腹而吸食之。

4.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三士人之常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①,食常五碗盘②,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

虽欲率物③,亦缘其性真素④。

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⑤平昔时意⑥,今吾处之不易。

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⑦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水俭:因为水灾而年成不好。

俭,歉收。

②五碗盘:古代南方一种成套食器,由一个托盘和放在其中的五只碗组成。

③率物:率人,为人表率。

④真素:真诚无饰,质朴。

⑤豁:抛弃。

⑥时意:时俗,文中指生活习惯。

⑦登枝:攀上高枝,指做官。

【阅读提示】古人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一个人不论所处的环境是贫还是富、是贵还是贱,能保持安贫乐道的心态,是难能可贵的。

选文中的殷仲堪作为荆州刺史,平时生活俭朴,遇上水灾之年,每顿饭只上五个菜,饭粒掉了也捡起来吃。

他还经常告诫自己的亲人,安贫乐道是“士”最起码的修养,为人不可忘本。

其言行着实令人钦佩。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值.水俭()(2)辄.拾以啖之()(3)虽欲.率物()(4)今吾.处之不易()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

(2)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3. 你认为殷仲堪是一个怎样的人?四张敞制盗长安市偷盗尤多,百贾苦之。

上以问敞,敞以为可禁。

敞既视事①,求问长安父老。

偷盗酋长数人,居皆温厚②,出从童骑,闾里以为长者。

敞皆召见责问,因贳③其罪,把其宿负④,令致诸偷以自赎。

偷长曰:“今一旦召诣府,恐诸偷惊骇,愿一切受署⑤。

”敞皆以为吏,遣归休。

置酒,小偷悉来贺,且饮醉,偷长以赭污⑥其衣裾。

吏坐里闾阅出者,污赭辄收缚之,一旦捕得数百人。

(选自《汉书·张敞传》)【注释】①视事:办公。

②居皆温厚:生活都十分富足。

③贳( shì):宽大,赦免。

④把其宿负:抓住他们过去所做的坏事。

⑤受署:安排。

⑥赭(zhě)污:用红褐色颜料做记号。

【阅读提示】汉代张敞,曾为京兆尹,他体恤民情,治郡严宽相辅而行,成绩斐然。

选文叙述了张敞任京兆尹期间以盗制盗的故事。

张敞先让几个盗贼头子在自己手下任职,并要他们摆酒庆贺,小偷们都来饮酒,于是乘机将他们逮捕。

其“赭污”作为捕捉盗贼的权术,成为历史典故。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长安市偷盗尤.多()(2)今一旦召诣.府()(3)小偷悉.来贺(4)且.饮醉()2.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敞以为..可禁②敞皆以为..吏③今一旦..捕得数百人..召诣府④一旦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今一旦召诣府,恐诸偷惊骇,愿一切受署。

(2)吏坐里闾阅出者,污赭辄收缚之。

4. 张敞在制盗方面采用了什么奇招?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五破瓮救友光①生七岁,凛然②如成人。

闻讲《左氏春秋》③,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④。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⑤,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⑥,儿得活。

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注释】①光:即司马光,北宋大臣,史学家,曾编撰《资治通鉴》等书。

②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

③《左氏春秋》:又称《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编撰的一部史书。

④大指:大意,主要意思。

指,通“旨”。

⑤瓮:水缸。

⑥迸:涌出。

【阅读提示】本文开篇总写七岁的司马光“凛然如成人”。

然后记叙了司马光的两件事:一是闻讲《左氏春秋》,“了其大指”;二是破瓮救友,表现了幼年司马光的聪慧好学和机智过人。

司马光学习刻苦,“手不释书”,以致“不知饥渴寒暑”。

他痴迷学习却并不拘泥于书本,当一儿“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之时,他却镇定自若,立即作出决断,破瓮救友,显示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文末的“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一句,通过人们对司马光的事迹的传扬,从侧面烘托了他的形象。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凛然如.成人()(2)即了.其大指()(3)群儿戏.于庭()(4)足跌没.水中()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2)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3. 你从司马光“破瓮救友”的故事中获得怎样的启示?六焚鼠毁庐越西有独居男子,结生茨①以为庐,力耕以为食。

久之,菽粟②盐酪③,具无仰于人。

尝患鼠,昼则累累然④行,夜则鸣啮⑤至旦。

男子积憾之⑥。

一旦被⑦酒归,始就枕,鼠百故⑧恼之,目不能瞑。

男子怒持火四焚之鼠死庐亦毁。

次日酒解,伥伥⑨无所归。

(选自《龙门子凝道记》) 【注释】①茨(cí):用芦苇、茅草盖的屋顶。

②菽(shū)粟:指粮食。

菽,豆类的总称。

③酪:乳酪,一种食品。

④累累然:成群结队的样子。

⑤啮:咬。

⑥积憾之:对此积蓄了满腔怒火。

⑦被:遭,受。

这里是“醉”的意思。

⑧百故:百般,多种多样。

⑨伥伥:迷惘而不知所措。

伥,通“怅”。

【阅读提示】文中的越西男子,虽然独自结庐而居,却努力耕作,自力更生,生活倒也安适。

可他却因为不能忍受老鼠的骚扰,竟在醉酒之后以火焚鼠,使自己赖以栖身的茅庐也化为灰烬。

鼠患固然应除,但却于酒后怒焚,不计后果,实在是得不偿失。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具.无仰于人()(2)尝患.鼠()(3)持火四焚.()(4)庐亦.毁()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昼则累累然行,夜则鸣啮至旦。

(2)次日酒解,伥伥无所归。

3.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七西山读书声瑞彰①尝偕数友游西山,至林峦深处,风日暄妍,泉石清旷,杂树新绿,野花半开。

眺赏间,闻木杪②诵书声。

仰视无人,因揖而遥呼曰:“在此朗吟定为仙侣,叨③同儒业可请下一谈乎?”诵声忽止,俄琅琅又在隔溪。

有欲觅路追寻者,瑞彰曰:世外之人,趁此良辰,尚耽研典籍,我辈身列黉④官,乃在此携酒榼⑤,看游女,其鄙而不顾,宜矣。

何必多此跋涉乎?众乃止。

(《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瑞彰:沈瑞彰,人名。

②杪(miǎo):树枝的细梢。

③叨(tāo):客套话,指承受别人的好处。

④黉(hóng)官:学子。

⑤榼(kē):古代盛酒的器具。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1)至.林峦深处()(2)闻.木杪诵书声()(3)定为.仙侣()(4)其鄙.而不顾()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眺赏间,闻木杪诵书声。

(2)诵声忽止,俄琅琅又在隔溪。

3.本文带给你怎样的启示?八海瑞清廉都御史刚峰海公,卒于官舍。

同乡宦南京者,惟忘掉部苏民怀一人。

苏检点其宦囊,竹箱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已。

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凤洲评之云:“不怕死,不家钱,不立党。

”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即造成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注释】①都御史:职官名称,负责巡按州县,考察官吏。

②刚峰海公:即海瑞,字汝贤,号刚峰。

③宦囊:做官的俸禄。

④金:银子。

⑤葛布一端:麻布两丈。

【阅读提示】“户部”及其他。

明、清时期,中央设六部。

上文所说的“户部”是负责税收、钱粮及户籍的部门;又,上文所说“王司寇凤洲”即王凤洲,他是“刑事部”负责人,刑部主管司法、监狱等;“吏部”主管官吏的任免及科举考试;“兵部”主管军事;“礼部”主管外交事务及祭典等;“工部”主管建筑、河道等。

各部的负责人称尚书。

1、解释:①卒婚②宦③惟④而已2、翻译:即造成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3、理解:海瑞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参考答案一闻鸡起舞1. (1)一起(2)于是(3)等到(4)派遣2. D(A项中“以为”即“以之为”,是让……做的意思;B项中“起舞”是起床舞剑的意思;C项中“望风”是听到消息的意思,均与现代汉语不同)3. (1)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