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分子化学习题

高分子化学习题

高分子化学习题一、填空题1.尼龙66的重复单元是–NH(CH2)6NHCO(CH2)4CO-。

2.过氧化苯甲酰可作为的自由基聚合的引发剂。

3.自由基聚合中双基终止包括岐化终止和偶合终止。

4.苯醌可以作为自由基聚合以及阳离子聚合的阻聚剂。

5.竞聚率是指单体均聚和共聚的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或r1=k11/k12, r2=k22/k21) 。

6.涤纶的重复单元是-O(CH2)2OCOC6H4CO- 。

7.引发效率不足100%的原因主要是笼蔽效应和诱导分解。

8.由过硫酸钾和亚硫酸氢钠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适合水溶性聚合体系。

9.偶氮型自由基引发剂的代表是AIBN 。

10.链转移反应会造成聚合物分子量下降。

11.本体聚合常采用分段聚合时为了解决传热问题。

12.由两种单体单元按交替方式排列而形成的共聚物称为交替共聚物。

13. 自由聚合的单体有乙烯、氯乙烯、醋酸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等。

14. 单体可分为乙烯及其衍生物、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小分子化合物和环状化合物三大类。

15.表征乳化剂性能的指标是临界胶束浓度、亲水亲油平衡值和三相平衡点。

16.每个活性种从产生到真正“死亡”所消耗的单体的分子数称为动力学链长。

17.根据共聚物大分子链中单体单元的排列顺序,共聚物分为无规共聚物、交替共聚物、嵌段共聚物和接枝共聚物。

18. 连锁聚合包括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和配位阴离子聚合。

19. 连锁聚合的全过程一般有链引发反应、链增长反应、链终止反应和链转移反应等几个基元反应。

20. 控制共聚物组成的方法有调节起始单体配比的一次投料法、连续补加活性单体和连续补加混合单体等方法。

21.自由基聚合体系中,用引发剂引发的引发速率方程式Ri=2fkd[I] 。

22.塑料按其受热行为的不同可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23.在合成聚合物中合成纤维、塑料和合成橡胶称为三大合成材料。

24.表征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物理量有动力学链长和平均聚合度。

25.高分子化合物有天然高聚物和合成高聚物两大类。

26.引发剂引发的自由基聚合体系中,影响聚合速率的因素是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聚合温度和引发剂分解活化能。

27.单体在搅拌下借助乳化剂的作用分散于水(或其他分散介质)中形成乳状液而进行的聚合称为乳液聚合。

28.不用溶剂只用单体和/或少量的引发剂或催化剂进行聚合的方法称为本体聚合。

29.用于悬浮聚合的分散剂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水溶性有机高分子物和不溶于水的无机粉末。

30. 整个自由基聚合过程一般分为诱导期、聚合初期、聚合中期、聚合后期。

但当除净阻聚杂质,可以做到无诱导期。

自动加速现象出现在聚合中期。

二、选择题1.一对单体共聚时,r1=1,r2=1,其共聚行为是(A )。

A.理想共聚;B.交替共聚;C.恒比点共聚;D.非理想共聚。

2.两对单体可以共聚的是( AB )。

A 、Q 和e 值相近;B 、Q 值相近而e 值相差大;C 、Q 值和e 值均相差大;D 、Q 值相差大而e 值相近。

3.能采用阳离子、阴离子与自由基聚合的单体是( B )。

A 、MMA ;B 、St ;C 、异丁烯;D 、丙烯腈。

4.丙烯腈在60℃进行自由基聚合时的链终止方式为。

(B)A 、歧化终止B 、偶合终止C 、既有偶合终止也有歧化终止,但以歧化终止为主D 、既有偶合终止也有歧化终止,但以偶合终止为主5.乳液聚合的第二个阶段结束的标志是( B )。

A 、胶束的消失;B 、单体液滴的消失;C 、聚合速度的增加;D 、乳胶粒的形成。

6.自由基聚合实施方法中,使聚合物分子量和聚合速率同时提高,可采用( A )聚合方法。

A. 乳液聚合;B.悬浮聚合;C.溶液聚合;D.本体聚合。

7.下列反应过程能使自由基聚合物聚合度增加的是( A )A 、链增长反应B 、链引发反应C 、链转移反应D 、链终止反应8.只能采用阳离子聚合的单体是( C )。

A 、氯乙烯;B 、MMA ;C 、异丁烯;D 、丙烯腈。

9.乳液聚合的第一个阶段结束的标志是( A )。

A 、胶束的消失;B 、单体液滴的消失;C 、聚合速度的增加;D 、乳胶粒的形成。

10.顺丁烯二酸酐与苯乙烯进行自由基共聚合的类型是( D )A 、嵌段共聚B 、无规共聚C 、接枝共聚D 、交替共聚11.自由基聚合的特点可以用以下哪种方式来描述( A )。

A 、慢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速终止;B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C 、快引发,慢增长,无转移,无终止;D 、慢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12.可以进行自由基聚合的单体( B . D )。

A. CH2=C(CN)2B. CH2=CH-CNC. CH2=C(CH3)2D. CH2=CH-OCOCH313. 可以进行阳离子聚合的单体( A D )。

A. CH2=CH-C6H5B. CH2=C(CH3)2C. CH2=CH-CH3D. CH2=CH-OR14.苯乙烯和反丁烯二酸二乙酯进行共聚合反应,该体系的恒比点为(B)。

A 、0.53B 、0.57C 、0.47D 、0.4315.非理想恒比共聚体系( B D )。

A.醋酸乙烯酯(M1)和丙烯腈(M2)r1=0.06,r2=4.05;B. 丙烯酸甲酯(M1)和偏二氯乙烯(M2) r1=0.84,r2=0.9;C 苯乙烯(M1)和醋酸乙烯酯(M2) r1=55, r2=0.9;D.甲基丙烯腈(M1)和-甲基苯乙烯(M2) r1=0.15,r2=0.2116. 表征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参数是( C D )A. r1B. t1/2C.νD. 17.生产聚氯乙烯时,决定产物分子量的因素是(A)。

A.聚合温度B.引发剂种类C.引发剂浓度D.单体浓度18.一对单体发生交替共聚的条件是(C)。

A 、r1·r2=1B 、r1 ≥1 ,r2≥1C 、r1=0,r2=0D 、 r1<1, r2<119.一对单体发生理想共聚的条件是 (A) n XA、r1·r2=1B、r1 ≥1 ,r2≥1C、r1·r2=0D、r1<1, r2<120.不属于影响缩聚物聚合度的因素的是(A )A、转化率B、反应程度C、平衡常数D、基团数比三、判断题1.引发剂的分解半衰期越长引发剂的活性越高。

(×)2.典型的乳液聚合,配方中使用的乳化剂用量要大于其临界胶束浓度。

(√)3.平均分子量相同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也相同。

(×)4.采用引发活性适当的引发剂可以使正常聚合速率的衰减与自动加速部分互补而获得匀速反应。

(√)5.悬浮聚合宜采用油溶性引发体系。

(√)6.一对单体共聚时,r1=0.001,r2=0.001,则生成的共聚物接近交替共聚物(√)7.高分子化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寻求合适的配方工艺条件,来合成和控制预定分子量和适当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

(√)8.一对单体共聚时,r1>>1,r2=0.01,则可以生成无规共聚物(×)9. 大分子主链中除碳原子外,还有O、S、N、P、和S i等杂原子的聚合物。

(√)10. 共聚物大分子链中两种单体单元严格相间排列的共聚物称为交替共聚物。

(√)11.判断下列单体能否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并说明理由。

⑴CH2=C(C6H5)2 不能。

因二个苯基体积大,位阻效应。

⑵CH2=CH-OR 不能。

因-OR是强的推电子取代基。

⑶CH2=CHCH3 不能。

因-CH3是推电子取代基。

⑷CH2=C(CH3)COOCH3 能。

因-CH3是弱推电子取代基,而-COOCH3是较强的吸电子取代基,二者垒加结果有弱的吸电子效应。

⑸CH3CH=CHCOOCH3 不能。

因有1,2-二元取代基,位阻效应。

⑥ClHC=CHCl 不能。

结构对称,极化程度低,加上空间位阻大,只能形成二聚体⑦CH2=CHOCOCH3 能。

因-OCOCH3吸电子效应性弱12.判断下列聚合体系哪些是均相溶液聚合体系?并说明理由(注:单体溶于溶剂中,聚合物也溶于该溶剂中, 该聚合体系为均相体系。

)⑴醋酸乙烯以甲醇为溶剂的溶液聚合体系:是。

⑵丙烯腈以浓的NaCNS水溶液为溶剂的溶液聚合体系:是。

⑶丙烯腈以水为溶剂的溶液聚合体系:否。

⑷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以苯为溶剂的溶液共聚合体系。

否。

⑸丙烯酸以水为溶剂的溶液聚合体系:是。

13.判断下列单体对,哪对单体较容易形成交替共聚物?⑴醋酸乙烯酯(M1)和丙烯腈(M2) r1=0.06,r2=4.05;r1×r2=0.243, 该对单体较不易形成交替共聚物。

⑵丙烯酸甲酯(M1)和偏二氯乙烯(M2) r1=0.84,r2=0.9;r1×r2=0.756, 该对单体较不易形成交替共聚物。

⑶苯乙烯(M1)和醋酸乙烯酯(M2) r1=55,r2=0.9;r1×r2=49.5, 该对单体较不易形成交替共聚物。

⑷甲基丙烯腈(M1)和-甲基苯乙烯(M2) r1=0.15,r2=0.21r1×r2 =0.032 ≈0,该对单体较容易形成交替共聚物。

⑸苯乙烯(M1)和马来酸酐(M2) r1=0.01,r2=0r1×r2=0 , 该对单体容易形成交替共聚物。

四、简答题1. 写出二元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并讨论其适用的范围?解答:d[M1]/d[M2]=[m1]/[M2]·{r1[M1]+[M2]}/{r2[M2]+[M1]}或 其中使用范围:适用于聚合反应初期,并作以下假定。

假定一:体系中无解聚反应。

假定二:等活性。

自由基活性与链长无关。

假定三:无前末端效应。

链自由基前末端(倒数第二个)单体单元对自由基 活性无影响 假定四:聚合度很大。

引发和终止对聚合物组成无影响。

假定五:稳态假定。

体系中总自由基浓度和两种自由基浓度都不变2. Q-e 概念 :Q-e 式将自由基同单体的反应速率常数与共轭效应、极性效应相联系起来,可用于估算竞聚率,其式中,P1、Q2表示从共轭效应来衡量1自由基和2单体的活性,而e1、e2分别有1自由基和2单体极性的度量。

3.缩聚反应:即缩合聚合反应, 单体经多次缩合而聚合成大分子的反应。

该反应常伴随着小分子的生成。

4、为什么自由基聚合可以双基终止而离子聚合不可以双基终止?解答:自由基是一种具有未配对电子的电中性物质,有很强的获得/失去电子而变稳定的倾向。

自由基的双基终止包括岐化终止和偶合终止,前者是两自由基通过共用电子生成共价键终止,后者是通过相互之间的得失电子而终止,由于自由基的高活性很容易做到双基终止。

而离子聚合由于活性中性带有相同的电荷,由于同种电荷间的斥力,离子聚合不能双基终止5、 乳化剂: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对单体液滴起保护作用,能形成胶束,增溶单体,能使单体和水体系成为一种非常稳定的难以分层的乳液的物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