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二轮复习专题2:大气运动

1.2二轮复习专题2:大气运动


判读等压面关键把握以下几点。 (1)温压关系:近地面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气温高的地方气 压低;高空气压的高低状况与近地面相反。 (2)风压关系:同一水平面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3)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4)确定空气流向要注意高空与近地面风向与受力的差异。 (5)气压高低是针对相同高度不同位置相对而言的,因此在热 力环流系统中“高气压”数值不一定大于“低气压”, 气流并不总 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三、季风环流 1.形成
1 月份气压分布
7 月份气压分布
2.季风环流比较分析
四、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1.锋面与天气
2.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与天气
五、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影响气候的影响因素应注意以下几点: 1.熟练掌握从多个方面分析某种气候类型的形成,尤其是自 然因素。如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可从纬度、海陆、大气 环流、地形、洋流等方面逐一分析。 2.分析气候的区域差异要抓住主导因素,如南北差异重点考 虑纬度和大气环流因素, 东西差异优先考虑海陆和洋流因素, 局部 差异首先考虑地形因素。 3. 分析每种因素的影响时都要落实到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上。
(2014· 浙江文综)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力的差值, 反映 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分盈亏量>0 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 润;当水分盈亏量<0 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干燥。下图为我 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温度曲线图。读图,完成 6~7 题。
6.某农作物喜温好湿,能够正常生长和安全结实的温度要求 是≥20℃, 最短生长期为 4 个月。 评价该农作物在两地的生长条件, 正确的是( ) A.①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B.②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C.①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D.②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
4 .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 A.气温分布 B.降水分布 C.地势起伏 D.洋流分布
答案:D 解析:洋流受盛行风的影响,北半球低纬流由西向东流动,这与图中 低纬度吹东风、中纬度吹西风的分布规律相似。
(2014· 天津文综)结合图文材料,回答第 5 题。
(2)该季节③地的气候特征为( A.低温少雨 B.炎热干燥 C.高温多雨 D.温和多雨
)
解析:该季节海洋上气压较低,陆地上气压较高,说明同纬度 海洋温度高于陆地,此时正值北半球冬季。③地大致位于 (30° N,120° E),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特征为低温少雨。 选 A。 答案:A
1.甲地此时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2.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M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 B. 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 压 C. 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 D. 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
[归纳总结] 一、气候类型的判断 1 . 根据气候要素 ( 气温与降水 ) 的统计资料判断 ——(1) 以 “形”定“位”(根据月气温变化曲线的形态确定所处半球,北半 球呈“∩”形,南半球呈“∪”形);(2)以“温”定“带”(根据最 冷月均温确定所处热量带); (3)以“水”定“型”(根据年降水量和 降水季节分配确定气候类型)。 2.根据区域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分布与区域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在空间上具有对应关系。 3. 根据与气候类型相关的地理事物判断 —— 构成地理环境的 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自然带、典型动植物、土壤类型 等可以反映当地气候特征。
体验高考 (2014· 安徽文综)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 蒸发和传 导。 下图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变化。 读图完成 1 题。
1.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 量、海—气热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 ) A.Q4、Q1、Q3、Q2 B.Q3、Q4、Q2、Q1 C.Q3、Q1、Q2、Q4 D.Q2、Q3、Q1、Q4
答案:C 解析: 从总体上看, 海面热量总收支自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 区递减,低纬度地区收入大于支出,高纬度地区收入小于支出,故 Q3 曲线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Q1 曲线总体自低纬度地区向 高纬度地区递减, 且最高值出现在北回归线附近, 北半球高纬度地 区低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故 Q1 曲线表示辐射收支差额;海面年 蒸发耗热量随纬度的变化较大, 在赤道地区受云量和湿度增加等的 影响,蒸发耗热量稍有降低,故 Q2 曲线表示蒸发耗热量;海—气 热传导对海洋热收支影响最小, 故 Q4 曲线表示海—气热传导差额。
[归纳总结] 风向和风力大小的判断技巧 1.风压定律:在北半球近地面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右后方, 低气压在左前方;在南半球近地面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左后方,低 气压在右前方。
2.根据等压线的高低及气压场所处的南、 北半球确定任一地点 的风向: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 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 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 沿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 (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画出 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 (以北半球气压场为 例 ):
9.锋面过境时,M 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 ) A.气温升高,出现降水 B.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C.风力增强,出现降水 D.风力减弱,天气转阴
答案:C 解析:考查锋面与天气。图中 M 地位于冷锋锋前,锋面过境 时,气温下降,选项 A 错误;出现阴雨天气,选项 B 错误;锋后 的冷气团势力强(图中锋后等压线密集),风力增强,选项 D 错误。 故选项 C 正确。
(2014· 江苏卷)下图是 2014 年 4 月 30 日 20 时海平面气压形势 图。读图,完成 8~9 题。
8.图中虚线范围内出现沙尘天气,其中最易发生沙尘暴的地 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解析: 考查沙尘暴的形成条件。 沙尘暴形成的动力条件是大风, 从图中看出,乙地位于冷锋锋后,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因此最 易发生沙尘暴。故选项 B 正确。
答案:B 解析:考查对图表的判读能力。由图中可以看出,①地水分盈 亏量只有 7、8 两月大于 0,水分条件适宜,其他月份都小于 0,说 明水分条件不足,该地各月的平均温度都小于 20℃,不能满足该 农作物生长的条件,所以 A、C 两选项错误。②地水分盈亏量各月 都小于 0,说明水分条件不足,5~9 月的平均温度都在 20℃以上, 说明温度条件适宜,所以 B 选项正确,D 选项错误。
北京西山地形剖面示意图
5.在图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正确排序 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中“北京西山”可知该图所示地区位于我国东部 季风区,其降水受我国夏季风影响大。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 东南坡,该坡是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最多。而乙丙丁三地位于 山地背风坡,且位置逐渐偏向西北,故降水逐渐减少。
高频考点 1 结合多种天气图考查大气运动规律 【例 1】 下图为某月近地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月①②两区域的平均风力相比较( A.①区域风力较大 B.②区域风力较大 C.风力相当 D.无法比较
)
解析:该月①②两区域相比,②区域平均风力较大,因为②区 域气压梯度力较①区域大。选 B。 答案:B
3.风向表示方法,如下图所示:
4.风向的应用:根据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可以定南北半球、 定气压高低、定三力、定近地面或高空。 5.风力大小判定: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 疏风力小;在不同地图中,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的地图相比,比 例尺越大,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比例尺越 小,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
解析:里斯本位于中低纬度亚欧大陆的西部、大西洋东岸,加 那利寒流流经此地,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故夏季气温低于雅典。 答案:D
(2)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雅典( A.纬度位置较低 B.受西风影响较弱 C.地势相对较高 D.距地中海较近
)
解析: 两地的降水主要来自于盛行西风的影响, 雅典与里斯本 相比,雅典距大西洋较远,水汽到达得少,年降水量低于里斯本。 答案:B
高频考点 2 以气温、降水统计图等为载体考查气候的分布、成因及特征 【例 2】 (2014· 上海模拟)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 但两地测得的气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 据此完成(1)~(2)题。
(1)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里斯本( A.受夏季盛行风影响 B.受沿岸暖流影响 C.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D.受沿岸寒流影响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 雾防霜冻; 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既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又能增加昼 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
二、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2.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 由热力环流形成的等压面的特点: (1)高压区等压面向上凸。 (2) 近地面等压面的弯曲方向与高空等压面弯曲方向相反,呈对称分 布。如下图所示。
主干梳理 一、大气的热力作用 1.原理: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如 图所示。
太 阳 辐 射 地 面 吸 收
大气吸收
大 气 辐 射
射向宇宙空间
地面增温
大 气 逆 辐 射 地面
大 气 吸 收
大气上界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2.原理应用 (1)利用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 暖的影响。
(2014· 山东文综 )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 P1 和 P2 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 2 题。
2.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