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显微镜技术
电子显微镜与细胞超微结构研究
二十世纪60年代,电镜标本戊二醛 固定技术,观察到微管、微丝、中 间纤维。 到70年代,超高压电镜,细胞立体 结构-微梁系统, “细胞骨架” (cytoskeletom)。 1976年,K. R. Porter细胞微梁系统 模式图 1989 年 , 美 国 科 学 家 第 一 次 利 用 STM观察到了DNA双螺旋结构 1990年,我国科学家用自行研制的 STM ,观察到噬菌体DNA的三链 辫状缠绕结构
中国电镜生产简况
1959年,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 所研制成功第一台透射电镜 1975年,科学院北京科学仪器厂研制成功第一 台扫描电镜 1989年,科学院院士白春礼主持研制成功第一 台原子力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与细胞超微结构研究
电镜发明15年后才被应用于生物学研究,人 们利用电镜相继观察了各种细胞器的超微结 构。
电镜的发明和发展
↓
电子显微形态学
↓
细胞生物学、组织学、胚胎学、病理学、临床医学
电子显微技术在生物医学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 此认真学习电镜技术将为今后的科研、临床诊断工作 打下良好的基础。
复习题
1.发展史:细胞学说,电镜发明(透射、扫描)。
2.举出两个与电子显微镜有关的Nobel奖获得者,并简述 他们的贡献。 3.常用的电子显微镜有那些种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1986年,Ruska与发明扫描隧道显微 镜的Binnig和Rohreryinci共同荣获Nobel 物理学奖 此后美国RCA、日本Hitachi、荷兰 Philips等陆续开始生产各种商用电镜产 品,分辨率已达到0.15nm。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发明
1935年,Knoll提出SEM的设计思想和工作原理 1938年,M.Von Ardene阐述实现SEM的原理,自制一台SEM
2。柠檬酸铅染色法
电镜观察
图示神经元的电子显微超微结构(x 6500):大脑颞上回皮质第III层锥 体细胞的胞体 Den1- 顶树突, Den2- 基底树突,Nuc- 胞核,NB- 尼 氏体,G- 高尔基氏器(Golgi apparatus),mit- 线粒体, Lf- 脂质 小体,m- 微管
扫描电镜观查
电子显微镜技术
Electron Microscope
样品制备 超薄切片 电镜观察
图像分析
超微结构与电子显微镜
超微结构研究是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一个知识层面。 基本方法:
– 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观察组织细胞的内部结构。
–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电子显微镜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
高分辨型TEM 和
SEM:采用场发射
枪、低球差和高加 速电压等技术,易 于高分辨操作。
电子显微镜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
分析电镜(analytic electron microscope, AEM):是一类 不仅可以成像,还可以对样品 微区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 TEM或SEM。
1945年,Porter,
Claude和Fulan观察到内质
网。 1947年,Porter,Granick,叶绿体。 1950年,Doltond等,高尔基体。 1950年,Callon等,核膜。 1952年,De Dave,溶酶体。 1953年,Palade,核糖体。 50年代初,Palade,Porter等,线粒体。 1958年,Pobertson,单位膜。 1961年,J.Brachet,细胞模式图-超微结 构+动态观点。 1974年, Palade和Porter获得了Nobel医学 奖
SEM, LVSEM)和扫描低能电
镜(scanning low energy EM, SLEEM) 不导电的生物样品
不需喷镀也可以观察,在低压
时会出现新的二次发射特性和 新的衬度机制。可观察含水样
品超微结构。
电子显微镜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
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STM) : IBM苏黎世实验室的Binnig、Rohrer等人于1981年发明,获得了
1965年,第一批商用SEM,50~100nm,1万倍。
1968年,A.W.Crewe把场致发射电子源用于SEM ,提高扫描式透 射电镜(STEM)图象分辨率,开创原子成像技术。 二十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剑桥科学仪器公司、荷兰Philips、 日本的Hitachi和JEOL等不断推出各种型号的SEM ,分辨率已达 到0 .8nm。
电镜样品制备技术日趋完善: TEM超薄切片技术的基础射自显影技术 细胞化学和免疫电镜技术
电子显微镜及其相关技 术的研究进展
SEM常规技术基础上:
生物样品内部结构冷冻割断技术 高分辨扫描电镜技术 管道筑形技术 扫描电镜盐酸化学法
小结
2004年3月31日, FEI公司发布新成果:
在TEM上增加了FEI公司研制的单色器和CESO公司研制 的球差校正器,使加速电压为200kV的透射电镜分辨率提 高到1 Å以下。
在世界上第一次用200kV的透射电镜看1Å以下的样品。
硅原子的热运动、不同晶粒的原子取向
电子显微镜及其相 关技术的研究进展
电子显微镜与细胞超微结构研究
总结:
光学显微镜→ 细胞学产生 电子显微镜+其他技术→细胞生物学形成和发展 研究方向: 细胞超微结构+细胞整体活动功能 “细胞生物学”时代
电 镜 样 品 制 备 程 序
超薄切片
(Ultrathin sections, 50~100 nm)
染色
1。醋酸双氧铀染色法
198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6年美国、日本、 1987年我国研制成功。 原子尺度的高分辨本领,能显示出晶体表面的原子布阵。 观察生物大分子:DNA、RNA、蛋白质、生物膜、病毒
电子显微镜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
新用途的电镜: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TM):像留声机 1986 Binnig 发表第一张原子力显微图 1989 白春礼研制出中国第一台ATM 可在生理状态下直接观察生物样品的表面结构。对微米至纳 米水平样品表面构造作精确的观察。
观察组织细胞表面形貌。
电 镜 的 观 测 分 辨 率
电子显微镜的发明
1931年,德国物理学家Ruska和Knoll 研制成第一台TEM,13倍 1932年,发表研究成果, “电镜诞 生年”
1934年,Ruska等人使电镜分辨率达 到50nm
1939年,Ruska等在Siemens生产了第 一批商用电镜,10nm,40台
电子显微镜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
2003年FEI公司发布科学研究和 工业研究分析用“双束”(电子 束+离子束)工作站。Quanta3D 和Nova NanoLab. SEM和聚焦离子束FIB结合,样品 定位截面加工,拓展了扫描电镜的 应用范围。 生成纳米桥、纳米印记。
电子显微镜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
电子显微镜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
超高压电镜(ultrahigh voltage microscope, UTEM) :加速电压在 500kV以上的TEM,1962年G. Dupouy 教授发明。
可观察活细胞样品,体积庞大,造价
高,难于普及。
电子显微镜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
低压扫描电镜(low volt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