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填空题答案【篇一:7年级历史上册课后习题答案】案整理七年级上 p15 活动与探究1. 远古传说: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
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炎帝、黄帝时代的传说,不仅在《史记》中的《五帝本纪》有记载,而且已被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的考古发掘所证实。
历史事实: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p25活动与探究1.制表:简单做一个夏、商、西周大事年表,内容要包括重要年代、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三大项。
2.自上而下分别为国王、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p40活动与探究2.它说明了春秋战国时,人们已经掌握了牛的生理特征和习性,为利用畜力进行生产创造了条件;也反映了当时牛耕已经普遍的史实。
p45活动与探究1.看图猜字:右排文字的意思从上向下依次是:人荷戈,守卫的意思;一手执斧钺,一手捉俘虏;人手持刀;用弓射箭;一手拿戈,一手拿盾牌。
p49-50活动与探究1.孔子“仁” 的学说和孟子的“仁政”;孔子关于教育的主张;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墨子的“兼爱”“非攻”;韩非子的法制思想都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和借鉴。
2.男孩说的有理。
3.填表:按表中的要求,填写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诸家代表人物各一名的情况。
2.首先,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其次,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再次,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最后,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
p61活动与探究1. 小讨论:你在影视剧中了解的秦始皇与历史上的秦始皇有没有差别?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电视剧中的秦始皇是艺术形象,带有“戏说”甚至虚构的成分。
历史上的秦始皇是历史的真实,两者差别很大。
p66活动与探究1.查找成语故事:“指鹿为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约法三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p71活动与探究2、比一比:一、秦始皇:功劳:政治上:1.灭六国,统一全国2.建立我国一整套封建专制集权制度。
经济上:1.统一度量衡2.统一货币。
文化上:统一文字。
军事上:1.派兵出击匈奴,修筑长城2.派兵攻打越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过错:统治残暴,赋税沉重,兵役繁重,焚书坑儒二、汉武帝:功劳:政治上:削弱诸侯势力,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制。
经济上:兴修水利。
文化上:在长安兴办太学,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军事上:打败匈奴,开辟通往西域的商路,扩大疆域过错:大肆征兵征税,加重人民负担;“罢错百家,独尊儒术”,钳制人民思想p75-76活动与探究:1.看图分析:汉朝实行抑商政策,所以长安的东、西两市不设在城中心,而设在西北角,并用墙围起来,以便于官府的控制和管理。
2.找一找:有犁壁、耧车、水排等。
3.议一议:这说明早在汉代,我国和日本的交往已很密切。
p79页“动脑筋”:a、政治上:实行“削藩”,加强中央集权。
b、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c、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抑商政策。
d、军事上:大规模武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国家的统一。
p80页“动脑筋”昭君出塞50余年间,汉匈两族和平友好相处,边境安宁,百姓免遭战争之苦,促进了汉与匈奴的友好相处,推动了汉匈两族的经济文化和民族融合。
p80页“活动与探究”:1.看图分析:说明当时的匈奴没有自己的文字,采用汉字,同时也说明汉匈文化交流的密切。
2.判断:汉武帝以前,对匈奴实行退让和亲的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则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武力反击。
这种政策变化,自然和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有关,但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西汉国力的变化。
因为国力的强盛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物质基础。
如果不是国力强盛,汉武帝不可能多次对匈奴大规模用兵,并取得战争的胜利。
p85-86活动与探究1.议一议: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2.找一找:其中,水稻、小麦和丝绸是中原原有的;葡萄、石榴、核桃、苜蓿是从西域传入的。
p106-107活动与探究1.找一找:图上所标魏国“曹操称帝,221年,长安”,错了,应改为“曹丕称帝,220年,洛阳”;蜀国“诸葛亮称王,220年”,也错了,应改为“刘备称帝,221年”;吴国“孙权称帝”,应改为“孙权称王,都城“赤壁”也不对。
2.比一比:魏国实力最强,蜀国实力最弱。
3.看图分析。
(1)从画像上看,诸葛亮的年龄大。
(2)文艺作品从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性格的需要出发,可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进行虚构。
因此,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的实际情况往往会不一样。
p112-113练一练这是因为:第一,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第二,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第三,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活动与探究1.填图与思考:流动趋向: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迁往中原地区,中原的部分汉族人民迁往江南地区。
2.思考与判断:从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来看,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有某些相似。
战争的形式和手段虽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但战争的本质、规律和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不会变,因此用于指导战争的基本原则也就不会改变。
所以,古代战争的经验、教训对于现代的战争仍有借鉴的意义。
如《孙子兵法》,至今仍为各国将帅所重视,成为他们经常学习的著作,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p117 活动与探究1.议一议:北魏孝文帝早年受到的文明太后的教育,对于他积极推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无疑有着重要的影响。
许多没有充分受到汉族文化影响的鲜卑贵族,反对迁都洛阳,反对汉化,就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孝文帝积极推行改革的更深刻的原因则是当时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
自从北方地区进入十六国时期以来,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地区,各族人民频繁接触,相互影响,在生产技术上和生活习俗上日益接近,各民族间的差距日益缩小,民族融合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一种趋势。
重要意义: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p121活动与探究2.制表:你能否围绕魏晋南北朝的科学成就,制作一个简明扼要的表格?p125 活动与探究1.看图分析:图中的北魏帝后及大臣所穿的长袍,全都是汉族的服装,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后北魏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七年级下p8动脑筋:汉文帝的优秀之处:注意吸取历史经验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p10活动与探究1制表:设计表格,列出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篇二:2014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s=txt>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
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相应序号内)1、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在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居民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点不包括()a、过着定居生活b、会建造房子c、住半地穴式房子d、会种植庄稼3、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件是()a、禹建立夏朝b、涿鹿之战大败蚩尤c、汤战胜桀d、盘庚迁都到殷4、西周实行分封的根本目的是()a、结成部落联盟b、“公天下”变成“家天下”c、天子为巩固其统治d、为削弱地方诸侯力量5、成语的来源以及构成形式复杂,又往往包含典故史事,警事箴言,散见于历代典籍。
富含许多古人的智慧结晶,也可视为先民生活的历史写照。
下列成语中与我国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是①破釜沉舟②纸上谈兵③风声鹤唳④退避三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A、商朝 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7、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的思想a、“仁”b、“因材施教”c、“兼爱”、“非攻”d、“无为而治”8、孟子认为“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他的观点是()a、靠山吃山,靠水吃水b、要发展林业c、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d、要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中华传统医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回答9-11小题。
9、很早时候,我们先民就总结出食“五谷杂粮”有益于健康的养身之道。
我们知道,“五谷”农作物的齐备是在()a、夏朝时期b、商周时期c、春秋时期d、秦汉时期10、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它是由总结出来的a、扁鹊b、黄帝c、华佗d、张仲景11、东汉末年,出现了一部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书籍()a、《齐民要术》b、《水经注》c、《缀术》d、《伤寒杂病论》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块秦代十二字砖,砖上刻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无饥人” (见下图)。
请回答 12—13小题。
12、根据我们学过的有关文字演变知识可以判断,这块方砖上的文字应该属于()a、铭文b、大篆c、小篆d、隶书13、为秦朝“海内皆臣”格局最终形成奠定基础的关键战役是()a、城濮之战b、长平之战c、桂陵之战d、巨鹿之战14、西汉初年曾经出现过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局面。
当时,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课题是()a、提倡节俭b、发展农业生产c、以德化民d、加强中央集权统治15、汉武帝雄才大略,他的大一统在军事方面的主要表现包括:()①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②派大将窦固、窦宪北击匈奴③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④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6、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a、赤壁之战曹操败北b、曹丕定都洛阳c、刘备在成都称帝d、孙权称王建立吴国17、自北魏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