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认知心理学总论
(2)深 度 知 觉 ——空间知觉
婴儿所感知道到的是个二维世界还是三维的世界 ”逐渐逼近“——如果你抬头,突然看到一个篮球向你逼近,你是何反应:你眨
眼,头后仰,扬起胳膊,并且将采取逃避行为。尽管有时是无意识的,但是对这种反 应,但你知道篮球是一个空间移动的三维物体——某种深度知觉能力对于婴儿的实验 一般利用投影仪,以形成很快逼近的样子,才1个月的婴儿,就会对这种刺激做出眨眼 的反应,3-4个月的婴儿会产生防御性的反应
1.婴儿视觉
• 视神经将眼睛和视皮层(visual cortex) (图中紫色区域)连接在一起,视皮层 是视觉信息处理的中心。婴儿视皮层的 细胞还没有像成人那样按照功能和类型 区分开来,并且,大多数细胞的外面还 没有被裹上髓磷脂(myelin),这种白 白的脂肪状的东西是用来辅助神经传输 的。右上图显示正常发展下,左右眼球 的树枝晶(dentrites)可以达到视皮层 的第4层,下图受损的左眼的树枝晶明 显就短了。而婴儿初生时的树枝晶就比 成人的要短许多。此外还有一种主要负 责分辨细致的线条和色彩的视锥 (cone),在一个大人在看东西的时候, 需要动用视网膜(retina)的中央凹 (fovea)里的5万个视锥细胞,当然, 对于婴儿来说,别说视锥远不够成熟了, 他连中央凹都还没有完全形成。
•
•
2.听觉
• • • • 新生儿听觉阈限比成人高10——20分贝 婴儿出生前有无听觉? 25周对声音反应出生理的变化和身体运动 28周对靠近母亲腹部的响亮的振动声音刺激,胎儿的反应 是紧紧闭起眼睑,有趣的是所有不能做出这一方式反应的 胎儿,在出生后往往带有听觉问题。 • 那么胎儿听到了什么? • 子宫内环境的记录:植入子宫的麦克风,发现来自外环境 的一些声音(噪音,母亲附近对话伙伴的言语声)——最 清晰传递到胎儿的声音是母亲的言语声
• 新生婴儿视物的最佳 距离就是母亲自然抱 起他在怀里时,母亲 的眼睛到他的眼睛的 距离,大约20厘米, 太远或太近就更看不 清楚了。
• 早期教育专家们做过有趣的实验,发现新生婴儿 虽然看不清楚,但已经有视觉偏好了哩(就像我 们长大了更爱看美女帅哥一样)。他们此时已经 具备形状恒定的感知,会在下面几样图案 (patterns)上注目更久: • 大而单一的元素(比如一个大圆点),成圆圈状 的线条(比如靶子),纵向的线条,以及轮廓分 明的图像(比如黑白相间的格子)。( Slater and Morison, 1985)爸爸妈妈可以打印一些诸如此类 的黑白图案,让宝宝不用太费力就能成功看到这 些图案本来的样子。
• • •
前运算阶段 (2—7 岁) 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 (11岁以后)
皮亚杰
• 日内瓦学派创始人、 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 学家和发生认知论的 开创者,他的关于儿 童智力发展的理论, 受到世界各国学术界 的重视,对发展心理 学的各个方面都有很 大的影响。感源自运动阶段认知发展的特点主要内容
• • • • • • • • • • • • • • • • 婴儿认知的生理基础
知觉: 视觉(深度知觉) 听觉(语音知觉) 不同感官的相互联系
婴儿的非社会认知 婴儿的社会认知 概念 性质 形成条件 社会认知与非社会认知的异同 认知装置 依恋的形成 自我意识
一. 婴儿认知的生理基础
• 知觉 • • • •
哈尔滨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学前教育 韩影
认知发展
• 传统的认知看法限制在人类心智特别明确的 “智力”过程和产物,高级心理过程(知识, 意识,智力,思维,创造,推理等) • 当代心理学家认为应该增加一些成 分有些低级的较少需要皮层智力的活动 (婴儿有组织的运动和知觉)
• 认知包括:非社会认知和社会认知 • 非社会认知:物理认知(美好河山,世间 万物) • 社会认知:关于人的认知(你,我,他, 她)
• 背景 在心理学界,人们常常提起一则 有关S.B.先生的趣事。S.B.先生天生看 不见东西,直到他52岁时,一种新出现 的先进手术(即现在已很普遍的角膜移 植术)才使他恢复了视力。虽然S.B.获 得了视力,但并不意味着他自动地获得 了和我们正常人一样的视知觉能力。这 一点在手术后不久,他的视力还没完全 恢复的时候就变得十分明显。当S.B.从 医院的窗户向外望时,他十分好奇地发 现在下边的地面上移动着一些小东西, 于是他爬到窗边,想探出身子用手去接 近并仔细观察这些东西。幸亏医院的工 作人员几时阻止了他的行动。他当时住 在四楼,下面移动着的小东西是汽车! 尽管S.B.现在能够看见东西,但他不具 有知觉深度。心理学家对此很感兴趣, 为了确定这种知觉能力是习得的还是天 生的,必须把研究移到实验室中进行。 研究者想在实验室里科学地研究深度视 知觉能力。为此,他们构思并设计出了 一种“视崖”的实验装置。
“伸手触及”——3-4个月形成,能根据要著我的物体的大小而改变自己的手型。 陡坡——作为成人我们遇见陡坡能作出密切相关的反应?
1.我们会预测它的深度 2.走在边沿我们甚至只是经过,感觉害怕 3.我们十分明智的避免涉足这样引起害怕的陡坡 婴儿是否表现相似的深度知觉?
E.吉布森和R.沃克的“视觉悬崖” 实验
• •
• • •
• 尽管刚出生的孩子显得柔弱,父母觉得他 们好像除了吃喝拉撒什么都不会,但其实 一个正常的婴儿出生时,很多知觉能力都 已经完全地发展好了,如听觉、嗅觉、味 觉、触觉;但偏偏有一样,出乎一般父母 的想当然,远远没有发育充分,那就是视 觉。那看起来明亮亮的滴溜溜转的小眼睛, 远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成熟。
• 视觉与触觉:实验(特殊橡皮奶头——1个 月的婴儿能将触觉输入到视觉领域) • 视觉与模仿(新生儿具有)
二.婴儿的非社会认知——物理知识
• 除了客体永久性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物理系形式。
• 斯佩尔克关于婴儿对客体运动和重力的认识所运用的一致和不一致事 件:上图婴儿出现习惯化,4个月婴儿对不一致事件的注士时间长, 表明敏感于物体运动规则。 • 贝恩基拉发现6个月的婴儿对不可能事件结果的注视时间长,表明他 们认识到接触和支持之间的关系。
视崖装置的组成:一张1.2米高的桌子,顶部是一块透明的厚玻璃。桌子的一半(浅滩)是用红白格图 案组成的结实桌面。另一半是同样的图案,但它在桌面下面的地板上(深渊)。在浅滩边上,图案垂直 降到地面,虽然从上面看是直落到地的,但实际上有玻璃贯穿整个桌面。在浅滩和深渊的中间是一块 0.3米宽的中间板。使用这种装置对婴儿施测的过程十分简单。 • 这项研究的被试是36名年龄在6~14个月之间的婴儿。 这些婴儿的母亲也参加了实验。每个婴儿都被放在视崖的 中间板上,先让母亲在深的一侧呼唤自己的孩子,然后再 在浅的一侧呼唤自己的孩子。结果与讨论在研究中,9名婴 儿拒绝离开中间板。虽然研究者没有解释这个问题,但这 可能是因为婴儿太过固执。当另外27位母亲在浅的一侧呼 唤她们的孩子时,所有的孩子都爬下中央板并穿过玻璃。 然而当母亲在深的一侧呼唤他们时,只有3名婴儿极为犹豫 地爬过视崖的边缘。当母亲从视崖的深渊呼唤孩子时,大 部分婴儿拒绝穿过视崖,他们远离母亲爬向浅的一侧;或 因不能够到母亲那儿而大哭起来。婴儿已经意识到视崖深 度的存在,这一点毫无疑问的。“通常他们能透过深的一 侧玻璃注视下面的深渊,然后再爬向浅滩。一些婴儿用手 拍打玻璃,虽然这种触觉使他们确信玻璃的坚固,但还是 拒绝爬过去。” 这些研究结果能证明人类知觉深度的能力使天生的而不 是后天习得的吗?明显不能!这是因为这项研究中所有婴 儿至少已经有了6个月的生活经历,再这段时间内,他们可 能通过尝试和错误而学会了知觉深度。然而6个月以下的婴 儿由于不具备自主运动的能力,所以不能接受试验。 不足与后续研究吉布森和沃克所得的结论,受到了置疑, 它们是否能证明人类天生具备深度知觉。后有研究把年龄 在2~5个月的婴儿放在视崖深侧的玻璃,这时所有的婴儿 都表现心率变慢。这种心率变慢是感兴趣的信号,而不是 恐惧的信号,恐惧应伴随心率加快。这表明这些婴儿还没 有习得对落差的害怕,稍后,他们将学会躲避落差的行为。 这些发现与吉布森和沃克的结论恰恰相反。
视觉发展:6个月
• 到了孩子半岁的时候,他 看到的世界的模样已经和 我们看到的差不多了,仅 比大人差8倍左右。 • 他们能够像大人那样在不 同的距离上聚焦。物体大 小尺寸的守恒感知能力已 经发展起来,也就是说, 他看到的远处的皮球小, 滚到面前的皮球大,但你 的宝宝已经知道它们是同 一个大小的皮球。
(一)婴儿的认知理论
• 皮亚杰认为,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变化 的规律可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四个阶段 •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 反射练习时期——0~1个月
• • • • 初步适应和初步循环反应出现的时期——1~4.5月 有目的动作逐步形成时期——4月~9月 手段与目的分化协调期——9~11、12 感知动作智慧时期——12~18月 智慧综合时期——18~24月
视觉发展阶段:1个月
• 比初生的时候,在对比度 的敏感程度和颜色的分辨 上稍微有了一点进步,但 这种分辨能力仍然很弱。 声音,身体的接触,味道 的接触,大人们都可以为 宝宝控制在温和的水平, 但是这个世界扑眼而来的 视觉刺激太丰富和强烈 (除非你不让你的宝宝出 门),所以婴儿看似未发 展充分的视力从某种程度 上帮助他们防止了过度的 视觉刺激。
视觉发展:2个月
• 到了宝宝2个月的时候, 他就能够扫描所有的视觉 刺激了,就是说,他可以 看到图像内部的一些特征, 而非像从前那样只能辨析 轮廓。他可以分辨一些颜 色了,比如红色,蓝色, 和绿色。视觉的精确度和 对对比度的敏感已经大大 提高,但还是比大人视力 差20倍。
视觉发展:3个月
• 前面说的视皮层到了此时 已经能够较好地控制视力 了 • 形状变得更加清晰; • 对色彩的辨认已经和成人 接近; • 开始能够认识到物体运动 的方向; • 开始能够认识到不同远近 距离下的物体; • 开始能够辨认不同的脸。
视觉 听觉 各感觉器官的联系
(一)婴儿的知觉
• • • • 最新研究表明,婴儿的知觉能力远比我们过去想象的多得多! 为什么我们以前低估了婴儿的能力? 理论:哲学,心理学中认为生命开始时能力是极少的 方法论:由于婴儿生理方面的不足,有些实验无法进行,也很难证明 结果(语言动作没有形成,)无法从肢体运动中察觉,裸眼看不到的 未必就不存在。 新近研究婴儿知觉的 方法: 范茨1961年发明的“偏好方法”(呈现2张图片如果对其中的一张注 视的时间长)说明:婴儿知觉系统能区分和辨别,并且能知道婴儿辨 别了什么 吸吮行为:记录婴儿吸吮频率,当有声音强化是,频率高。过一会频 率降低,呈现新的声音,频率高。说明婴儿能够听出二个声音的差别 身体反应:心率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当重复出现某一刺激时,婴儿的兴趣足见下降, 当呈现新刺激时,兴趣出现——婴儿具备再认记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