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型: 1.简答题2.论述题(或案例分析)复习题:一、人类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现象之一:第一印象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
这种第一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
第一印象效应是一个妇孺皆知的道理,为官者总是很注意烧好上任之初的“三把火”,平民百姓也深知“下马威”的妙用,每个人都力图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实验心理学究表明,外界信息输入大脑时的顺序,在决定认知效果的作用上是不容忽视的。
最先输入的信息作用最大,最后输入的信息也起较大作用。
大脑处理信息的这种特点是形成首因效应的内在原因。
第一印象主要是依靠性别、年龄、体态、姿势、谈吐、面部表情、衣着打扮等,判断一个人的内在素养和个性特征。
首因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注重仪表风度、注意言谈举止2、心理现象之二: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
刻板印象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考虑到刻板印象的影响,例如,市场调查公司在招聘入户调查的访员时,一般都应该选择女性,而不应该选择男性,因为在人们心目中,女性一般来说比较善良、较少攻击性、力量也比较单薄,因而入户访问对主人的威胁较小;而男性,尤其是身强力壮的男性如果要求登门访问,则很容易被拒绝,因为他们更容易使人联想到一系列与暴力、攻击有关的事物,使人们增强防卫心理。
刻板印象的例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
例如,在七十年代的电影中,当一个留着长发,蓄着胡子,戴着墨镜的人物一出现,你就会感觉到这不是一个好人,肯定是一个坏蛋;在日常中,当一个仪表堂堂,潇洒的人盗窃和杀人时,你会感到吃惊,或一个你认为十分老实的人突然干了坏事,进了班房,你往往难以接受这一现实;吃水果的朋友,也许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他们爱买黄皮桔子而不乐意买青皮桔子,尽管这两种桔子一样甜,一样好吃。
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青的桔子是未成熟的和酸的,等等。
3、心理现象之三:视错觉对于视错觉,迄今仍未有确切的解释。
产生错觉的原因,除来自客观刺激本身特点的影响外,还有观察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原因。
其机制现在尚未完全弄清。
错觉在艺术上、技术上以及军事上都有积极作用。
如电影摄制中用移动布景的方法造成交通工具的运行,又如汽车、飞机以至宇宙航行等等供训练驾驶员的模拟装置,军事上的各种伪装以及按形体的服装的设计,花色的匹配等等和错觉有一定的关系。
四、心理现象之四:责任分散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
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
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
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
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
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
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
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学校因素有哪些?答: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发展,尤其是人格的形成和定型有着深远的影响。
1、校园环境与班风调查发现,重点大学的学生,一般大学的学生相比,重点大学的学生,在自我效能感、最高学历目标和每天读书时间的评分,均优于一般大学的学生。
一级学院的大学生与二级学院的大学生相比,学习努力程度,一级学院优于二级学院;时尚,社会交往能力,二级学院优于一级学院。
2、学校中的人际因素(1)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品格。
(2)朋辈关系不同年级学生的同伴关系有不同的特点:①对友谊的渴望强烈;②友谊观逐渐成熟;③选择朋友更注重内在品质;④男女生交友存在一定的差异。
3、对大学生智能开发的影响大学生的智能发展水平常常与高校教育的质量、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有很大的直接关。
如果高校教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见解独特,富有创新,就能够加快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高校教育影响大学生智能的发展是以掌握知识和技能为中介的。
个体从知识、技能的掌握到智能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大学生必须不断吸收、领会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使自己的智能水平得到提高。
4、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大学生人格的发展过程也是在高校教育的影响下逐步实现的。
高校教育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性格的形成、价值观的确立、道德规范的内化、社会角色的学习等人格特征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三、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有哪些?心理发展的过渡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心理发展的矛盾性;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可塑性。
四、学习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国内外教育心理学家们对学习的分类有四种代表性的分类方式,分别是布罗姆的学习分类、加涅的学习分类、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以及中国的学习分类。
1、布罗姆的学习分类分为认知领域的学习、情感领域的学习、动作技能领域的学习。
认知领域的学习从低到高依次分为六个等级:(1)知道,学生能了解获得的实际信息,能回忆所学的基本概念、事实、过程、方法、理论等。
(2)领会,学生能把握所学内容的意义,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说明已学的内容。
如描述某个概念的定义,解释一幅说明供需关系的图表。
(3)运用,学生能在具体情况下,对所学的概念、方法、规则、观点、理论加以实际运用。
如运用某个数学公式解决数学试题。
(4)分析,学生既能理解材料的内容,又能理解材料的结构,从整体上把握所学材料组成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如能区分一篇文章的结构及观点,分辨数学题证明过程中的错误。
(5)综合,学生能将许多知识或理论整合到解答方法或结论中,具有概括性说明的能力。
如制定一项操作计划,写出一篇论文。
(6)评价,学生能按照某个标准对事物的性质作出评价。
如对历史事件、小说、论文等作出价值判断。
情感领域的学习分成了五个等级:(1)接受,学生能感知到外界刺激并愿意接受。
如观察到有人在公共汽车给老人或孕妇让座。
(2)反应,学生能主动注意或参与某一活动。
如做出帮助他人的行为。
(3)形成价值观念,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在兴趣、态度等方面的接受、肯定和实践。
如对助人为乐的观念表示认同,并赋之以行动。
(4)组织价值观念系统,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价值比较、使其价值内化,建立价值体系。
如认识到助人为乐行为不仅对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对社会和他人有利,并且能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经常参加助人为乐的活动。
(5)价值体系个性化,学生已经形成的价值体系指导并控制着他的行为,使其形成独特的生活方式。
如按照助人为乐的价值观念,自觉经常地做出帮助他人、乐善好施的行为。
动作技能领域的学习包括:(1)知觉,学生了解动作技能的知识、性质、功用。
如了解体操的知识及作用。
(2)定向,学生对动作活动的准备,包括生理与心理定向和情绪准备。
(3)在指导下作出反应,学生在教师指导或说明书指导下,表现有关的动作行为。
(4)机械化动作,学生的活动反应已成习惯,动作表现无错误,属于动作定型阶段。
(5)复杂的外显反应 ,学生能用最少的精力和时间表现全套动作技能。
(6)适应,学生的动作技能已达到高度发展水平,能修正动作模式以适应情境。
(7)创新,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创造新的动作模式。
2、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按学习材料的性质及其与学习者知识经验的关系分 按照学习进行的方式分有意义学习 接受学习 发现学习 机械学习 学生接受教师现成的知识结论。
与讲授法相对应。
学生独立或合作通过解决问题去获得知识与技能。
与发现式教学相对应。
有理解知识含义的学习。
指经过理解的学习。
3、加涅的学习分类最初的分类包括:信号学习(single learning);刺激——反应学习(stimulus-response learning);连锁学习(chain learning);言语联结学习(words connection learning);辨别学习(differentional learning);概念学习(connectional learning);规则学习(regular learning);解决问题学习(solve problem learning)。
这种分类法的优点在于囊括了学习所有的种类。
他认为,从简到繁、从低到高的这八类学习中,每一后继学习类型都是前一学习类型更复杂的表现,形成一个累积的层级结构模式。
修改后的分类包括:言语信息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态度的学习。
加涅认为,上述五类学习不存在等级关系,其顺序排列是随意的。
这种分类是对学习层次的一种简缩,它集中在学习的更高水平上,充分体现了人类学习的特点,尤其符合学校学习的性质。
五、高校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哪些?1、学习的专业性高校学习与中学学习的最大不同是其专业性的特点。
这是由我国高校要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的任务和目标决定的。
专业性不仅体现在大学的学科体系、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实践等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培养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和心理品质中。
2、学习的自主性高校的学习与中学学习比较起来,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和宽广,具有相当的难度和深度,要求大学生的学习必须具有自主性,要摆脱在中学期间形成的依赖教师、家长督促式的、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学会积极主动的学习,要独立思考、刻苦钻研,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和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学习的探索性高校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把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学内容之中,并组织引导大学生直接或间接参与其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大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已具有对客观事物的批判意识,正处于求学、质疑、发现的时期,对奇特的新现象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这些为大学生学习的探索性和创造性都提供了条件。
4、学习的实践性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社会发展对高校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
大学生除了掌握书本知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外,更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检验知识、应用知识、深化知识。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实验、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社会咨询服务、短期务工等形式。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在坚持合理安排、重在指导、积极参与、总结提高的基础上展开的。
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提高发现问题、分折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社会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