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市场分析组长:陈保新组员:陈敏毓陈晓青丁翠兰高银利高园郭鑫胡晓琪胡艳胡志伟刘丹阳内容概要:中国电影市场在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票房收入连年攀升。
电影市场发展的形势貌似只一片大好,但是仔细看看去不难发现有太多太多的问题。
关键词:电影市场、票房、发展趋势、特点。
1、中国电影市场的构成2、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及问题3、中国电影市场与国外电影市场的对比4、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趋势5、如何促进中国电影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借助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中国电影从90年代中期以来生产力有所提高,市场稳步扩展,国产影片的产品竞争力逐渐增强,电影业似乎正面临一个步出困境、再度振兴的契机。
同时,国产电影的数量和质量与电影市场要求仍然不相适应,电影市场现状与电影市场潜力之间还存在明显差距,进口影片与国产影片、市场“大片”与普通国产影片的市场份额、票房份额的严重失衡,大城市市场与中小城市和农村电影市场的巨大消费对比,特别是发行业、放映业与制片业利益冲突的激化,则说明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而关键的发展和调整时期,甚至可以说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一、我国电影市场的构成在国内电影市场发行放映的的影片类型,按来源、制作成本和票房收入基本可分为:A、进口分账大片:每年的进口数量在20部以内,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和华夏电影发行公司统一在国内发行,中方根据国内的票房按比例分账;B、进口买断影片:每年的进口数量在30部以内,由国内国营或民营发行公司买断国内发行权;C、国产(含合拍及港片)商业大片:投资金额在一亿元以上;D、国产(含合拍及港片)中高成本电影:投资金额在2000万到一亿之间;E、国产(含合拍及港片)中低成本电影:投资金额在500万到2000万之间;F、国产小成本电影:投资金额在500下的国产影片。
这是两张2008年的图标我们可以看出冒险科幻类和喜剧爱情片占到我国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
中国大陆与香港合拍的电影占到70%这一比重还是相当之高的。
但同时我们也知道每年外国大片都会从我国电影市场掠走大量美金,比如《阿凡达》、《功夫熊猫》、《花木兰》等等。
但总的来说我国的电影市场的构成正不断的朝着更加健全的方向发展。
我国电影数量不断增加09年474部,10年509部,11年862部而且出现了一批真正的大片当然不是指《夜宴》、《无极》一类的。
如《建国大业》、《唐山大地震》、《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等二、中国电影市场现状及问题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电影市场近年来的表现吧。
2009年我国共拍摄影片474部,其中《建国大业》、《南京、南京》是09年国产影片中不错的佳作。
09年我国电影票房达到了62.06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站到票房收入的56.6%。
2010年我国电影票房成功突破百亿达到了101.72亿元,比09年增长了63.9%。
电影拍摄总量也是达到了526部。
同时有17部国产影片票房过亿。
2011年也是电影市场丰收的一年电影票房达到了127亿,与上年数相比上涨25% 从这些数据上不难看出我国电影市场的发展不可谓不迅速我国电影票房成功进入百亿时代。
但中国电影市场真的就如这些数据上显示的那么好吗?我们来看一下在2009年我国474部电影过亿影片仅有12部过亿,海外电影票房收入达到27亿元。
但是我们就看一下《阿凡达》仅此一部在我国带走了13亿多的人民币,在全球收入更是狂揽27亿美元,而我们是27亿人民币。
2010年、2011年我国电影形式与2009年类似并没有多大改善。
虽然某些部门一直在说我们的票房占到了50%以上相对于引进的电影是有优势的,但这优势确实很小。
我国电影市场的现状是这样:1、市场的扩大仍然是内地影市主旋律,不断增加的影院需要大量的影片来填充,但市场的扩容并没有对旧有的影片排映方式有多大改变。
影院的大片依赖症仍然相当严重,准确来讲,好莱坞大片仍然是票房灵丹。
一部《变形金刚3》就从中国掠走了11亿,《功夫熊猫2》也有6亿。
2、我国电影市场仍然是把票房看的过重,电影后产品发展不足,保护不够。
我国电影市场仍然是把票房放在第一位,而不注重对电影的进一步开发,也就是延长产业链。
美国的电影产业票房只占其收入的30%而我国则达到90%。
3、中国电影数量大,精品少。
2010年票房过亿的国产片也达到了17部,但国产影片真正能够赢得口碑、获得好评、全面满足市场需要和观众文化需求的精品力作明显不够。
我国的大片真的不怎么样大家应该都清楚我国大片是如何的“大”。
4、电影市场不规范,问题多。
主要表现为:票房收入“偷、漏、瞒、虚”报的现象严重损害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公平竞争,降低了行业信誉;盗版问、5、中国电影“走出去”期待突破。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有47部国产影片销往6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仅有《功夫梦》、《叶问2》、《阿童木》三部影片海外票房过亿元。
而且就算是票房收入创造了某一个奇迹我们的收入也并不多。
以2001年的《卧虎藏龙》为例海外票房收入一个亿美元相当于我国2001年全部电影票房收入总和但是中方制片商——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CFCC)都没能从中分得多少收益。
更是赔了400万。
因为美国是直接买断钙片的海外经营权。
通过这些数据及现象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电影走出去的路任重而道远。
三、中国电影市场与国外电影市场的对比我们就看看美国的电影市场发展。
一提起美国的电影市场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好莱坞。
好莱坞的发展模式可以说是世界电影发展的典范。
据90年代初的统计,在世界所生产的4000部故事片中,好莱坞影片只占其中数量的不到十分之一,但却占到了全球票房的70%.据2001年的统计数字表明,好莱坞的电影占目前世界电影市场份额的92.3%.我们能够看到的好莱坞最明显的两个特征是:一是,电影的总收入,来自电影票房的只占35%左右;二是,其余的收入,则来自收费电影频道、有线电视、录像和普通电视台。
美国的电影工业由于种种原因走的是一条因文化理解而商业娱乐又电影品牌的生产创作道路,具有了广阔的市场视野。
(原因如:生产上的商业性,产品定位上的娱乐性,以及产业理论构架上的商业与艺术的统一协调性,还由于体制环境的宽松性和文化生命上的扩张性)。
对于美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模式我们应该充分的借鉴。
再来看看我国,我们的电影市场收入90%靠的是票房。
广电总局每年的报告提及最多的就是我们今年有多少票房收入。
或许他们人为票房是最能说明一切的。
其实不然就像不能单纯的以GDP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一样。
票房只是一个指标,但绝不应该作为唯一指标。
我国电影市场产业链短,甚至是就没有一条像样的产业链。
一部好的电影不应该在放映过就算了而应该充分的挖掘它的潜在价值。
我曾设想我们是否能够根据一部电影建设自己的主题公园,开发后续产品等等我觉得应该是可以的。
比如《赤壁》这部电影是我看过相当不错的历史题材影片,我们完全可以建立一个以三国为主题的主题公园,或者改变成大型网络游戏等等。
四、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电影市场大发展规模必将扩大。
有人预言中国电影票房将在2015年突破300亿。
当然这只是预言,但我们不能否定中国电影市场发展前景将是光明的。
从近几年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电影市场将会呈现出以下趋势:A、类型片将大放异彩。
《花木兰》《十月围城》和《风声》是典型的类型电影,《花木兰》和《十月围城》属于武打片,《风声》属于谍战片,它们都是近两年中国日益走向成熟的类型电影的优秀代表。
类型电影给人最大感觉就是安全感,因为只要我们看到就会知道这部电影在说什么,看看好莱坞电影大多都是类型片。
B、主旋律电影经日益得到观众的认可。
《建国大业》、《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等主流电影在国内受到广泛好评就是最好的证据。
纵观现在的主旋律电影它不仅摒弃了令人生厌的说教、高大全式的人物塑造,还在宣传内容的艺术表达、人性还原和人物情感的深入挖掘上下功夫。
C、“走出去”成为重头戏。
2005年中国电影的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总和为16.5亿元,当年国内票房为20亿;2010年两项数据分别为35.17亿和102亿,也就是说,最近5年来中国电影的海外收入增长了113%,明显低于国内票房410%的增幅。
我国电影市场要发展就应该努力开拓海外市场。
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孙中山有云:“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美国电影市场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海外市场,而且电影走出去是各个国家都在做的事,我们不应落后与他人。
D、院线设施将更加完善,电影票价将会降低。
电影管理局副局长:影院数量少分布不均是瓶颈。
我国电影院数量将会增加,带来的将是票价的降低E、科技将成为点一个发展的强大助推力。
今后电影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助力。
五、如何促进中国电影市场的进一步发展1、转变政府职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垄断控制、政府代管的政府管理模式已经落后于形式的发展与需要。
政府的要做的应该根据我国人民的需求对电影进行审查,再就是维护电影业的正常发展,如保护产权;建立一个完全市场化的电影制作体系和发行体系。
2、深化企业内部机制改革。
电影的制作、发行、放映单位是电影市场的经营主体。
我国现有的30多家电影生产单位中还有接近三分之二的企业是所谓的事业单位。
这样的事业单位是难以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我们应该放开让他们自主发展给与更多的自主权。
同时,放手民营企业发展。
3、形成电影产业集群发展和规模效应。
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当今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作为电影产业,其较强的产业融合性决定了其发展过程中需要整合各种资源,集群化发展趋势非常明显。
如好莱坞影视娱乐群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4、注重电影产业的本土化,打造优势品牌。
我国电影市场由于受经济科技的制约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电影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缺乏竞争力,而且随着全球化发展,外来影片对我国本土电影冲击加大。
所以我们必须注重本土化,打造名牌。
小结:我觉得这次的一大败笔在于没有分析电影院线产业,电影产业不应该只是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