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五失本”,通俗的说就是,将原典翻译成汉语时,有五种情况易于失去原本的面貌(不仅仅是失去原意):(1)胡语和汉语的语序或语言结构不同,翻译时要改变原文语序采用汉语语序,因而译文失去了原典的语法结构特征。
(2)原典的语言本是质朴无华,而中国人一向喜欢文饰,所以汉译时会因修饰而失去原文质朴的特点。
(3)原典常有反复重述的情形,翻译时容易被随意删削,会失去原典的文本特点。
(4)原典经文中,常附有解释说明的文字,汉译时若被任意删除,同样会失去原典的文本特征。
(5)佛经有自己独特的语体,它在说完一事接叙他事时,常有重述前文的情形,汉译时多省略重复的部分,所以会失去原文的语体特征。
所谓“三不易”,是译经的时候有三种不容易的情况:(1)佛经是依当时的情况而说的,而今时却全然不同,要使经文变成今人可读可懂的文章,不容易。
(2)千年以上的圣贤所说的微言大义,要传达给百世以下的今世凡夫所理解,不容易。
(3)佛经是距佛世不久由大迦叶,阿难等具足神通的大阿罗汉结集而成,现在要由千年以后的凡夫俗子来传译,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