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集散控制系统的构成

第二章-集散控制系统的构成

28
(2)多级结构
水平分级:各过程控制级之 间是互相协调的分级,它们把 数据向上送达操作管理级,同 时接受操作管理级的指令,各 水平分级之间也进行数据交换; 为了减少同一级的各子系统之 间信息的交换和决策的冲突, 在分散的各决策子系统添加一 级协调级。
29
(3)多重结构 信息:自下向上逐渐集中,自上而下逐渐分散。
作管理机使用PC机,相应软件由软件厂商开发。
(2)回路控制器+通信系统+工业级微机 回路控制器作为分散控制装置;工业级微机作为操作
管理站,通用性强、自行开发软件。适用于中小型企 业(集散控制系统)。
24
(3)PLC+通信系统+工业级微机 PLC作为分散控制装置;其他同2。在制造业广泛应用的集散
18
(2)操作管理装置(上位机)
是集散控制系统与操作人员、管理人员间的界面,
即人机界面。
监视和操作。
19
集中操作和管理系统部分特征 信息量大; 易操作性; 容错性好;
20
(3)通信系统
是分散过程控 制装置与操作 管理装置之间 数据传递和交 换的桥梁。
21
通信系统部分特征 开放性:上层与其他厂商产品间 互操作性:下层与其他厂商变送器、执行器间 传输速率 误码率
控制系统的结构,尤其适用于有大量逻辑顺序控制的过程。
(4)智能前端+通信系统+工业级微机 智能前端指用于生产现场的智能控制设备,作为分散控制装
置;用于小型集散控制系统。
25
第二节 DCS的结构特点
1、分级递阶控制体系结构 集散控制系统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是分级
(层、块)的。
垂直分级:是指功能方面不同的分级,至 少有两个分级,即监控级和控制级。
第二章 集散控制系统的构成
第一节 集散控制系统的构成方式及功能 第二节 DCS的结构特点 第三节 JX-300X集散控制系统的构成
1
第一节 集散控制系统的构成方式及功能 一、分层结构
集散控制系统的构成方式:分四个层次 功能分层是集散控制系统的体系特征, 反映了集散控制系统的“分散控制、集 中管理”的特点。 典型系统分为四个层次
31
2、分散控制结构
分散控制结构的类型: 垂直型(阶层型):监视、调整 水平型:自我管理 二者混合型
32
垂直型(层次分散)与水平型(水平分散)示意图
33
DCS的分散控制结构体现在: (1)组织人事的分散; (2)地域的分散; (3)功能的分散; (4)负荷的分散。
34
3、冗余控制结构 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集散控制系统重要设备、4Fra bibliotek第二层
四个层次
5
2、控制级的功能
结构:过程控制设备(下位机)+I/O卡件 功能:
进行数据转换和处理; ❖数据的监视和存储; 实施连续、批量或顺序控制的运算和输出控
制作用; 数据和设备的自诊断; 数据通信。
6
通信网络
I/O卡
控制器
7
8
第三层
四个层次
9
3、监控级的功能
中央控制室:操作站、工程师站(上位机)、打印机、计算站 功能:
从系统的观点:原料销售;优化协调 功能:
优化控制; ❖协调和调度各车间生产计划和各部门的联系; 主要数据的显示、存储和打印; 数据通信。
14
二、集散控制系统的构成方式二:分块结构
15
集散系统的基本结构: “三大块”
(1)分散过程控制装置 (2)操作管理装置 (3)通信系统
16
(1)分散过程控制装置(下位机)
是集散控制系统与生产过程间的界面,即过程界面。
过程变量→分散过程控制装置→操作监视的数据 操作信息→分散过程控制装置→执行机构。 数/模、模/数转换、控制算法、软件滤波等
17
分散过程控制装置部分的特征 适应恶劣的工业生产环境; ❖分散控制,监视和控制分离; 实时性; 独立性和可靠性要求高。
22
生产管理级 管理计算机
中央操作台
过程管理级
LAN局域网
工程师操作站 操 作 员 站 监控计算机
网间连接器 网间连接器
高速数据公路

程 控 制
DDC直接数 字控制站

数据 采集站
多功能 控制站
可编程逻辑 单回路调节
控制站
控制站
23
三、典型硬件构成分析
(1)工业级微机+通信系统+商用PC机(或工业级微机) 工业级微机用作多功能、多回路的分散控制装置;操
第一重:按一定物理规律变化的物理现象; 第二重:受控系统(从信息处理和控制角度); 第三重:经济实体,评价其效益和利润(经济学角度)
比较: 多重结构:主要从建模考虑; 多级结构:子系统关联、横向分解、纵向分级; 多层结构:复杂控制规律
30
(4)DCS递阶控制结构的优点 系统结构灵活,容易改变,系统的容量可以扩大或缩 小; ❖ 控制功能增强,除了直接控制外,还有优化控制、自 学习、自适应和自组织等功能; 降低了信息存储量、计算量,减少了计算时间; 可以设置备用自系统,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 各级的智能化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
对全局系统有影响的公共设备上常采用冗余结构。 经常采用的冗余方式有:
同步运转方式; 待机运转方式; 后退运转方式; 多级操作方式。
26
(1)按控制功能多层结构 控制级:一般的简单 控制 ❖ 优化控制或监控级: 对象数学模型和参数已 知,确定直接控制层的 控制器的设定值
27
学习层或自适应层: 对实际系统的观测来辨 识优化层中所使用的数 学模型结构和参数,使 模型和实际过程一致
自组织层:按系统总 控制目标选择下层所用 的模型结构、控制策略 等
2
四个层次
3
1、现场级的功能 采集过程数据,对数据进行数据转换; ❖输出过程操作命令; 进行直接数字控制; 完成与过程装置控制级的数据通信; 对现场控制级的设备进行检测和诊断。
现场级实现控制的前提:微处理器进入现场变送器、传感 器和执行器;现场总线的应用。部分或完全完成过程控制 级的功能。
数据显示与记录; ❖过程操作(含组态操作、维护操作); 数据存储和压缩归档; 报警、事件的诊断和处理; 系统组态、维护和优化处理; 数据通信; 报表打印和画面硬拷贝。
10
工作站
通信网络
11
(集散控制系统 DCS)集中操作监控级
12
第四层
四个层次
13
4、全厂优化和调度管理级的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