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鸟啼(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劳伦斯(1885—1930),英国作家。
出生在诺丁汉郡一个矿工家庭,曾在诺丁汉大学学习师范教育。
当过会计、职员、教师,曾在英国各地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漂泊十余年,广泛接触了社会。
1909年开始发表诗歌。
1911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
作品成名作是长篇小说《儿子和情人》。
作品还有长篇小说《虹》《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迷途的姑娘》。
评价被称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把弗洛伊德主义的心理分析与对社会矛盾的揭示纠缠在一起,是劳伦斯创作的突出特点。
他是一位对现代工业文明持批判和否定态度,致力于揭示人性中的本能力量,对人性能够得到充分自由地发挥怀着憧憬的作家。
他的散文是一个孤独者在他那个喧哗年代和骚动的文化氛围中发出的生的感叹。
天才的劳伦斯在成功推出第一部长篇力作《白孔雀》之后,劳伦斯乘着爱情的风帆,才思喷涌、激情奔腾、呕心沥血地潜心写作。
他着笔《迷途的姑娘》,写作《普鲁士军官》,创作了《爱,我们熬过来了!》;《爱情诗集》出版了,杰作《虹》《恋爱中的女人》双双问世了,《儿子与情人》杀青了……劳伦斯这一篇篇、一部部惊世骇俗的力作,宛如一阵飓风、一场暴雨、一股洪水,铺天盖地地泼向英伦大地。
一时间声名鹊起,崇拜声、追逐声、批评声一齐涌来,劳伦斯变成了英国文坛的大家,就连英国当时最有建树、最有声望的评论家案头都以摆放劳伦斯的著作为荣。
(一)背景链接《鸟啼》是劳伦斯的一篇散文。
该文写于1919年,那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不到一年,在那场战争里,十几亿人被卷入,几千万人丧失生命。
整个欧洲一片废墟,满目疮痍,战争给欧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肉体和心灵的创伤,战争的阴影在欧洲人民的心中始终挥之不去。
面对人类如此惨烈的死亡、欧洲人民对战争的心理阴影,劳伦斯希望人类像鸟儿一样向死而生。
(二)博览悦读在春天的口授下写作《鸟啼》虽是一篇散文,却具有诗歌的意象和哲学的意味。
文章通过描写严冬消逝、春天来临之际鸟儿的啼鸣,表达了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和对生命神奇的由衷赞美。
在对比中不避灰暗。
过去只知道在一夜之间,光秃秃了一个冬天的泥土,会突然吐出一层嫩绿的小草,而香樟树也会悄悄地用明晃晃的新叶子挤掉黑黝黝的老叶子,但那不是对比,只是植物在春天里的一种新陈代谢。
在劳伦斯的《鸟啼》中却有些奇了,当大地还散落着鸟的尸体,晨光熹微、宇宙沉寂的时候,众鸟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开它们的“交响音乐会”。
正如林语堂所说:“这样此唱彼和,隔山相应,鸟音渡水而来,以湖山为背景,以林木为响声,透过破晓的蓝天,传到我的耳朵来,自然成一部天然的交响曲。
这是在庭院内以鸟笼养鸟所领略不到的气象,其自然节奏及安插,连它们的静寂停顿而后再来,都是有生气的,百鸟齐鸣的情形,大概如此。
”在对比中高歌希望。
在劳伦斯的《鸟啼》中,“鸟啼”象征新生命,“鸟尸”象征死亡,两者在文中起到了强烈的对比效果,并肯定了生命冲动力量的不可阻挡。
文章启示我们: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们是为着生的,或者是为着死的,非此即彼,在本质上不可兼得。
同时,作者也肯定了生命的价值,春天必然会来临,谁也无法阻挡生命的冲动,无法阻挡我们对于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与追求。
“生命复生,我们便变成水溪下微弱但美丽的喷泉,朝向鲜花奔去。
”这真是神来之笔,简直就是“在春天的口授下写作”。
歌颂自然的作家不在少数,大概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凭记忆写大自然的,一种是像画家写生一样在户外写的。
劳伦斯无疑属于后者,他的词句不是产生于书桌旁,而是在自然界直接观察时,不断发现飞鸟变幻的飞翔和歌唱时,脱口而出的。
(一)读准字音Ⅰ.单音字(1)田凫.(f ú) (2)椋.鸟(li án ɡ) (3)老饕.(t āo) (4)潺潺.(ch án) (5)苍穹.(qi ón ɡ) (6)蔷薇..(qi án ɡ w ēi) (7)蛰.伏(zh é) (8)隐遁.(d ùn) (9)窒.息(zh ì) (10)蝙.蝠(bi ān) (11)跌宕.(d àn ɡ) (12)攫.住(ju é) (13)炽.烈(ch ì) (14)残骸.(h ái) (15)荆棘..(j īn ɡ j í) Ⅱ.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塞塞子(s āi 边塞(s ài (2)落落枕(l ào 落在后面(l à2.语境辨析法(3)这孩子对老师的话横.(hénɡ)竖不听,态度还蛮横.(hènɡ)得很。
(4)这位经理不小心露.(lòu)出破绽,便被记者视为欺骗行为,记者就此揭露.(lù)起行业腐败来。
(二)写准字形(1)真d ì(谛d ì(缔 (2)du ō du ō(咄相形见ch ù(绌(3)zh é(哲海zh é(蜇 (4)ɡāi(垓言简意ɡāi(赅(5)r áo(桡阻n áo(挠 (6)zh èn(震zh èn(振(三)用准词语Ⅰ.明确词义1.势不可挡: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2.向死而生:指明白了生与死的关系,因而能勇敢地面对死亡,积极地生活。
语境运用(辨析正误)李大钊同志向死..而生..,大义凛然,从容不迫,缓步登上刑台。
辨析:句中李大钊英勇就义,“向死而生”与句意不符,此处宜用“视死如归”,属望文生义。
Ⅱ.易混辨析1.抑制vs 遏制课本原句当冬天抑制一切时,深埋着的春天的生机一片寂默,只等着旧秩序沉重的阻碍退去。
辨析“抑制”主要指控制、压下去,侧重于主观。
“遏制”侧重于客观上受到阻碍、控制。
即境活用由于政府颁布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条例,我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想象着自己已然住进了新房。
课本原句从鸟儿们的歌声中,听到了这场变迁的第一阵爆发。
辨析“暴发”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含贬义时,多指突然发财或得势;“爆发”用于具体事物时,一般特指火山;也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再如力量、情绪等等。
即境活用短时间的爆发增长并不能代表什么,最主要是看长远,信托业究竟是资产管理行业的“高富帅”,还是一夜暴富的“暴发户”?市场自会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
第一步快读课文·明大意1.《鸟啼》可分两个部分,根据下面的提示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1)第一部分(1~5自然段)主要写:(2)第二部分(6~15自然段)侧重写:明确:(1)严寒过后,春天来临,鸟儿的啼鸣。
(2)鸟儿啼鸣给我们的启示和我们的思考。
2.根据作者对鸟啼的描写,概括鸟啼的特点。
明确:鸟儿的啼叫是吃力的、笨拙的、含糊的、微弱的、清越的,鸟啼由弱而强。
3.对于鸟儿的突然啼鸣,作者作了哪些思考?有了怎样的感悟?明确:当大地还散落着厚厚的一层鸟的尸体的时候,它们怎么会突然歌唱起来呢?它从哪儿来呀,那歌声?在这么长的严酷之后,鸟儿们怎么会这么快就复生?“世界不能选择”“春天不能抑制”“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他认为要像鸟儿们那样“向死而生”。
第二步精读课文·细揣摩1.学习文中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和作者在对鸟啼的描写中展开议论和抒情的写法。
2.理解“鸟啼”的象征意义,领悟劳伦斯对生命的哲思。
一、研习课文第1~5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章开篇描述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答:明确:(1)描述了严寒持续、鸟尸横陈的场景。
(2)这一场景使人倍感凄凉,与下文写春天来临、鸟儿啼鸣形成对比,突出了鸟儿的生命活力。
2.第5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明确: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鸟儿人格化,写出了鸟儿的复生之快,也揭示了它们面对死亡时对生命的渴望。
3.文章始于对鸟儿死亡的场景的描写,让人倍感凄凉,然而在天气转暖之后,活着的鸟儿不停地啼鸣,试分析“鸟啼”和“鸟尸”的象征作用。
答:明确:“鸟啼”是新生命的象征,呼告了一个春天新世界的到来,启示了一种生命本身的张力,象征着严寒过后新生命的到来。
“鸟尸”是死亡的象征,两者在文中形成强烈的对比,肯定了生命力量的不可阻挡。
二、研习课文第6~15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4.象征新生命的“鸟啼”带给人类什么样的启示?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1)不必再注视那些暴露四野的破碎的鸟尸,也无须再回忆严寒中沉闷的响雷,以及重压在我们身上的酷冷。
答:明确:不必畏惧严寒、死亡和痛苦。
(2)世界不能选择。
我们用眼睛跟随极端的严冬那沾满血迹的骇人的行列,直到它走过去。
春天不能抑制,任何力量都不能使鸟儿悄然,不能阻止大野鸽的沸腾,不能滞留美好世界中丰饶的创造,它们不可阻挡地振作自己,来到我们身边。
答:明确:春天的到来势不可挡,生命的冲力是无法遏制的。
(3)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
死时,生便不存在,皆是死亡,犹如一场势不可挡的洪水。
答:明确:生死无法共存,有生则有死,有死则有生。
(4)谁能阻挠到来的生命冲动呢?它从陌生的地方来,降临在我们身上,使我们乘上了从天国吹来的清新柔风,就如向死而生的鸟儿一样。
答:明确:离开死亡,走向新生,是生命的本能,是无法阻挡的。
5.通过这些启示,劳伦斯做了什么样的思考?答:明确:①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们是为着生的,或者是为着死的,非此即彼,在本质上不可兼得;②他也肯定了生命的价值,春天必然会来临,谁也无法阻挡生命的冲动,无法阻挡我们对于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与追求。
三、纵览全文,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6.“向死而生”有什么内涵?答:明确:承认死亡,直面死亡,不追随死亡,死去的就让它死去,生与死全不相容。
生因为死的衬托更显珍贵,以死为背景的生更见顽强。
生命是短暂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走向死亡,为了不辜负此生,应该积极、乐观、顽强地活着。
如何运用拟人手法[写法领悟]本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鸟人格化。
将自然人格化,是人与自然进行生命对话的有效途径,可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如:“当大地仍在束缚中时,那小小的清越之声已经在柔弱的空气中呼唤春天了。
它们的啼鸣,虽然含糊,若断若续,却把明快而萌发的声音抛向苍穹。
”给自然界中的鸟赋予人的性情和特点,写出了鸟啼声清越明快的特点,表现出对鸟啼的赞美。
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或动作行为。
拟人的运用一般有如下形式:一是用描述人的词语来描述事物,二是让人跟所描述事物对话,三是让事物完全人格化,如童话作品。
在行文过程中,有的着眼于局部,让事物充满灵性,读之情趣盎然;有的通篇拟人,物我交融,妙趣横生。
运用拟人的关键在于巧抓事物与人之间的相似之处,让其拥有物的特质,又拥有人的属性,追求“形似”与“神似”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