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性质一、个体心理现象概览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它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因此,可以说,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是指一定时间和环境中发生、发展的心理活动过程,可以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是指个人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心智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能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对客观事物要求的反映,包括喜、怒、哀、惧以及美感、理智感、自豪感等。
一般来说,凡是符合并满足自身需要的,会使人产生积极、肯定的体验,反之,则使人产生消极否定的体验。
意志过程是指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的,按计划不断地排除各种障碍,力图达到该目的的心理过程。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个性心理倾向是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决定人对世界的态度以及人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与选择,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主要表现是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是多种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
心理状态是指某一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相对稳定心理活动背景。
包括意识状态、注意、情绪状态、疲劳等二、心理与行为的关系行为是一个包含动作、活动、应答、反应、运动等含义很广的术语,指有机体的任何可测量的反应。
心理学研究的行为可分为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
内隐行为其实就是心理活动。
心理与行为是不同但又密切联系:引起行为的刺激通常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而起作用;心理支配着行为,并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心理对行为进行支配和调节。
三、心理学的科学性科学是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
心理学的基本特性:具有可复制性、可证伪性和系统性。
心理学的任务:描述心理事件、揭示心理规律、探明心理结构、确定心理机能。
第二节心理学的方法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可公开验证原则、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原则、人文关怀原则。
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变量基本变量: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反应变量操作性定义是以可观察、可测量的操作给一个概念下定义。
内省资料是指用内省法要求被试报告他自己感受过的、体验过的内隐心理活动时所获得的资料。
刺激变量是指能够引起机体反应的刺激特征。
机体变量是指个体自身的特征。
反应变量是指刺激引起在行为上发生变化的反应种类和特征。
自变量是指实验中影响被试行为的因素。
因变量是指实验中被试的反应,即研究者想要预测的行为。
三、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实验法准实验法问卷法质性研究法)(一)实验法实验法是指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实验室实验是借助实验设备,对实验条件严格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
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它是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情境中进行的,但是对实验条件进行了适当控制。
实验法优点:有助于揭示因果关系;实验结果可重复、可验证;实验结果数量化指标明确。
实验法缺点:主试效应;被试效应,可能干扰实验结果客观性;对复杂行为无法预测;不适应于探索性研究。
霍桑效应指被试的期望影响实验结果的现象。
演绎法是指从理论或假设出发得出结论来验证其对心理现象或行为变化的预测和解释力的论证方法。
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心理测验按内容可以分为智力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和人格测验;按形式可分为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按测验规模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测验法的基本要求:有一定的信度、有一定的效度、经过标准化处理。
测验法优点:简便省力,易于实行;种类多,灵活方便;标准化测量严谨可靠;结果量化程度高;有常模比较,便于对照。
测验法缺点:易受经验文化影响;间接测量,难以得到准确结果;对施测者要求较高;成绩不反映过程。
调查法是指针对某一问题要求,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被调查者提问,通过对他回答的分析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最常用的两种方式:问卷法和晤谈法。
问卷法可以同时向许多人搜集同类问题的资料,较省人力物力,但问卷法回收率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调查者也可能不认真作答,使问卷真实性受影响。
晤谈法不需要特殊条件和设备,比较容易进行和掌握,但访谈对象有限,被试容易受主观和客观影响,而影响资料的真实性,另外,获取足够的资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调查法使用时需要注意:取样具有代表性、避免抽样偏差;被试的反映会受到社会赞许性的影响。
调查法优点: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运用起来比较容易;涉及范围广,收集数据比较快。
调查法缺点:不够严谨;不能揭示因果关系;受研究者主观影响较大。
个案法是指对某个人或少数几个人深入、详尽的观察与研究,即搜集和分析被试过去和现在有关方面的资料,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方法。
个案法优点:和其他方法配合使用,可收集更丰富的个人资料;能够解释个体某些心理和行为产生、发展、变化的原因,有助于研究者获得某种假设;用个案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在现代心理学中曾起到重要作用。
个案法缺点:针对的是对某人的研究,可能并不适用于另一个人。
第三节心理学的历史一、古代心理学思想二、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一)时代背景1.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理性主义(rationalism):法国笛卡尔(Descartes,1596-1650),他贬低感觉经验,抬高理性能力,相信人有“天赋观念”。
是个二元论者,认为身和心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本原。
提出反射的概念和身心交感论。
经验主义(empiricism):英国洛克(John Locke,1632-1704),唯物论经验论者,认为一切观念都是后天经验获得。
2.生物学的影响19世纪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的划时代著作《物种起源》发表于1859年,提出生物进化论。
3.生理学的影响●德国缪勒首倡神经特殊能量说,认为人对外界刺激之所以产生感觉以及能够辨别,完全有赖于各种不同神经传导产生的特殊能量。
●德国亥姆霍兹(Hermann von Helm-holtz,1821-1854)倡导色觉理论与听觉理论以及“无意识推理”,迄今仍是心理学上解释色觉与听觉现象以及知觉经验的重要理论根据。
他还把缪勒的神经特殊能量说发展为特殊神经纤维说。
●德国费希纳(Gustav Theodor Fechner,1801-1887),首创用实验的方法将物理刺激的变化转化为心理经验的过程。
他对生理感官也有一系列研究,使他成为心理物理学和实验美学的奠基人。
(二)冯特的贡献德国心理学家冯特是科学心理学创始人,于1874年出版了《生理心理学原理》。
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三、现代心理学的学派纷争(一)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代表人物:德国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铁钦纳(Edward Bradford,1867-1927)基本观点: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向和激情三种元素,并组成其他复杂的心理现象;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向是观念的元素,激情是情绪的元素;只看中意识的成分,而不管意识内容的来源、意义和作用。
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即在精确的实验条件下,准确地观察并描述经历到的心理状态。
评价:构造主义学派的诞生,使心理学摆脱了思辨的束缚,走上了实验研究的道路,并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但其研究脱离实际。
(二)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代表人物:美国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杜威(John Dewey,1859-19520)安吉尔等基本观点:●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强调意识活动在人类有机体的需要与环境之间起中介作用。
●反对把意识分析为感觉、感情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即意识流。
●反对把心理视为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
●反对把心理只看作一门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反对把心理学局限于对正常人一般心理规律的探索,主张把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动物心理、教育心理、变态心理、差异心理等领域。
研究方法:主要使用客观观察法和实验内省法。
评价:●开创了美国的科学心理学。
●促进了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发展。
●推动了心理学的广泛应用。
●此外,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是心理学的经典著作。
⏹意识观的矛盾倾向;⏹生物主义的倾向;⏹外在目的论和神秘主义倾向。
(三)行为主义(behaviorism)代表人物:美国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1878-1958)、斯金纳、班杜拉等1913年华生发表论文《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宣告行为主义的诞生。
基本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应研究行为,其目的是寻找预测和控制行为的途径。
●反对使用内省法,主张实验法。
●反对行为的遗传决定论,强调环境的作用。
研究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等。
评价:强调研究的客观性,对心理学走上科学的道路具有积极意义。
但主张过于极端,否定意识研究,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四)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代表人物:韦特海默(Max Wertheimer,1880-1943)考夫卡(Kurt Koffka,1886-1941苛勒(Walfgang Kohler,1887-1967)基本观点:●反对把意识分成元素,主张心理的整体性,强调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
●认为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格式塔,都是一个“被分离的整体”。
●整体不是由若干元素组合而成,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研究方法:采用实验法评价:尽管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主观唯心论,但基本观点是正确的;其对于知觉、学习和思维的研究至今具有积极意义。
(五)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代表人物:奥地利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荣格、阿德勒基本观点:●一切个体和社会的行为都会受到潜意识(无意识)的影响,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
●欲望以潜意识的方式支配人,并表现在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
●欲望或动机受到压抑是导致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
研究方法:精神分析,是指一种临床技术,它通过自由联想、释梦、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等个案法手段,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