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 第六单元《学蔡伦造纸》教学设计

湘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 第六单元《学蔡伦造纸》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学蔡伦造纸》教学设计
1、《蔡伦造纸的历史》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我国古代曾用甲骨金石竹木等材料进行记录,它们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知道著名发明家蔡伦改进造纸术的研究事迹,了解他的设计和发明过程。

知道改变方法和程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知道纸是制造技术的产品。

造纸的关键在于分离植物纤维,让纤维重新结合形成纸。

2.科学探究
在竹片和木片上书写,比较、体验它们的不足。

学习蔡伦造纸的流程。

观察、比较各种纸并归纳出纸的内部结构特点,分析蔡伦造纸各流程的作用,了解造纸的基本原理。

3.科学态度
积极参与体验和观察活动,乐于合作与分享。

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纸是制造技术的产品。

造纸的关键在于分离植物纤维,让纤维重新结合形成纸。

难点:学习蔡伦造纸的流程。

观察、比较各种纸并归纳出纸的内部结构特点,分析蔡伦造纸各流程的作用,了解造纸的基本原理。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竹片、木片、毛笔或软笔等;放大镜、各种纸。

教师演示材料:古代书写材料以及呈现蔡伦造纸各流程的影像资料或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阅读单元页,揭示主题。

(2)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蔡伦造纸的故事吗?他是不是历史上第一个造纸的人?他
是怎样造纸的?
(二)新课学习
1.了解书写材料的演变
(1)提问:在纸发明以前,我国古代曾用哪些材料进行记录?
(2)课件展示教材P56古代使用的六种记录材料(或播放影像资料)。

(3)体验:提在竹片、木片等材料进行毛笔书写比较(例如在相同时间内比书写字数的多少)。

(4)汇报:古人说的“学富五车”是用什么书写材料呢?用它们作为书写材料有什么不足?
(5)小结:古代书写材料有诸多缺点,例如量大、笨重、不好阅读、不便于保存、价格昂贵、不好传阅等。

纸的出现以及蔡伦改进造纸术,终于解决了人们的难题。

2.了解蔡伦造纸的技术
(1)提问:蔡伦是怎样造纸的?
(2)阅读或者播放相关影像资料,了解蔡伦造纸的技术流程。

a.切料将麻头、破布、树木、旧渔网等具有植物纤维的材料切碎,洗干净。

b.蒸煮先用草木灰水浸泡,去掉一些杂质后再蒸煮。

c.打浆煮烂以后捞起来,滤干,舂捣成糨糊状,然后放入水池中进一步打散纤维,形成纸浆。

d.抄纸用抄纸器将纸浆均匀地抄起,压平,滤掉水。

e.晒纸将抄出的纸浆连同抄纸器一起晾晒,干燥后再揭起。

(3)小结:蔡伦改进技术造出的纸轻薄平整,便于书写。

他总结、概括出来的加工顺序,可以称为“造纸流程”。

掌握了这个流程,就可以实现大规模生产,提高工作效率,这种技术流程还可以进行大面积推广。

3.揭开纸内部结构的秘密。

(1)出示各种纸品(报纸、卫生卷纸、牛皮纸、作业本纸)。

(2)观察各种纸,比较它们的内部结构。

(可借助放大镜观,可撕开纸)
(3)交流各自的发现。

(4)小结:不管什么纸,各种纸的内部结构都是由纤维组成的。

(5)联系蔡伦造纸,回头继续分析、讨论蔡伦的造纸技术。

a.蔡伦造纸的原料与纸的结构有什么关系?
b.蔡伦造纸流程的各部分,在形成纸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
(6)班级交流
(7)小结:蔡伦造纸的原料中都有植物纤维,纸的结构是由纤维组成的,说明造纸原料里的纤维是形成纸结构的前提。

蔡伦造纸各流程的最终目的是要分离植物纤维使之重新结合形成纸。

(8)全课总结: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科技四大发明之一。

我们对书写材料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技术进步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

(三)整理,下课。

2、《我们来造纸》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造纸是技术发明,重演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需求、确定设计方案、制作与评价、改进与完善等。

知道书写是纸最初的基本功能,根据不同需求造出的纸还有其它功能。

2.科学探究
针对一个具体的造纸任务,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进行设计,按照基本步骤来完成既定任务。

能对自己或他人造纸设计的想法、草图等提出改进建议,并说明理由。

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3.科学态度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造纸的流程设计并实施。

愿意合作与分享,在重演科技史的过程中感受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创举。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造纸是技术发明,重演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需求、确定设计方案、制作与评价、改进与完善等。

难点:针对一个具体的造纸任务,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进行设计,按照基本步骤来完成既定任务。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牛皮纸、卫生卷纸、报纸、复印纸、作业本纸、纸盒、麻料、树皮等用于造纸的材料;水槽、玻璃棒、抄纸器、泡沫塑料板、吹风机等用于造纸的工具。

教师演示材料——教学课件、现代造纸工艺的相关影像资料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1)复习蔡伦造纸的技术流程。

(2)提出造纸任务。

参考蔡伦造纸的方法,我们可以怎样来造纸?
(二)新课学习
1.设计我们的造纸方案
(1)出示一些可用于造纸的材料
(2)讨论:
①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材料造纸?(基本功能是要能书写的白纸)
②如果我们选择的材料与蔡伦选择的材料不一样,那我们造纸的流程以及使用的工具需要调整吗?
(3)参考蔡伦造纸的流程设计适合自己的造纸流程。

(4)写一份完整的造纸方案。

要求写在活动手册上。

(5)讨论修改甚至小试验后再完善方案。

(蔡伦改进造纸技术时总是反复考虑、及时修改和完善并不断试验才得以成功的。

我们也需要反复考虑以完善自己的造纸方案。


2.造一张能写字的纸
(1)造纸流程示范(展示教材P59页案例)
(2)提醒注意事项。

①如果设计与此相同,可以参考。

如果不相同,则不能照搬。

②碎纸时,需要尽量碎一些,便于纤维分离,同时要预估造碎纸量。

③小组合作进行,用干净的卫生卷纸,洁白不用蒸煮漂白。

④打浆时,可用玻璃棒等工具搅拌,。

⑤抄纸是,要特别关注纸浆是否均匀分布,可用泡沫塑料板压平避免纸浆被压板带起来。

⑥可以用电吹风甚至烘干机加速干纸。

(3)各组按照设计好的流程造纸。

教师巡视指导。

(4)初次造纸作品展示,评价其书写功能等,发现不足,留待改进。

(三)整理,下课。

第二课时
(一)教学导入
导入语:我们初次造出的纸,有哪些需要改进的?
(二)新课学习
1.改进我们的造纸技术
(1)展示规范的造纸流程及优秀作品。

(2)对照榜样,寻找自己的改进点。

(3)提供改进范例(教材P61页上面)
(4)小组讨论,将改进的办法写下来。

(5)再次试验改进后的造纸术,再次造纸。

教师巡视、指导。

(6)展示我们最好的作品。

2.拓展:现代造纸术。

(1)全课拓展:现代造纸的设备越来越先进,造出的纸用途也非常广泛。

但现代造纸工艺与蔡伦造纸术的流程依然是大同小异。

造纸也会造成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气、粉尘等污染物,需要特别注重污染治理。

(2)介绍再生纸:再生纸是以回收的废纸为主要原料造出来的纸张。

据统计,1000千克废纸可以造再生纸850千克,相当于少砍17棵大树,还可以节水节电,减少污染。

(三)整理,下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