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材解析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材解析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材解析
1.知识结构
2.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
本课主要学习四块内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教和佛教,分别反映的是两汉时期的科技、中医学、史学、宗教思想。

要思考这些文化现象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

首先要了解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等时代背景。

两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时期。

政治上,统一王朝,气势恢宏;民族众多,文化多元;中外交流频繁。

经济上,封建经济恢复和发展。

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从而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同时要联系春秋战国和秦朝的科技文化,注意文化的继承性。

3.本课突破点
【造纸术的发明】
造纸术的发明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材是从书写材质的变化、蔡侯纸、造纸
术的外传及作用三个方面去叙述的。

书写材质变化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造纸术发明前,古人的书写材料,甲骨、金石、简帛。

重点介绍的是简,还有简的编连方式。

蔡侯纸这一部分,重点介绍其优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质量提高、便于推广。

外传及作用这一部分,学习了上一部分纸张的优点,就自然得出结论:推动世界文明进步。

【张仲景和华佗】
张仲景和华佗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材是从中医学理论的建立、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华佗三个方面去叙述的。

中医学理论的基本建立,知道是两汉时期就可以了。

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包括两部分。

对张仲景的介绍,把握两点,医德高尚和医术精湛。

同时要强调二者的联系,正是他心系百姓,少年立志这样的品德,才促成他钻研医学,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人称“医圣”。

《伤寒杂病论》把握四点,发展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疾病症候;提出对症下药;提出“治未病”,注意分析这四点的内在联系。

华佗,把握五点,抓关键词,针灸、汤药;外科手术,麻沸散;五禽戏。

【历史巨著《史记》】
历史巨著《史记》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教材是从司马迁的个人品质、《史记》的成就两方面来介绍的。

司马迁的个人品质,抓关键词介绍,家庭熏陶、个人勤奋、秉笔直书、意志坚强。

《史记》掌握五点:第一部纪传体通史;3000 年史事;记载帝王将相、下层人物的活动;秉笔直书、影响深远;文学地位。

【道教和佛教】
道教和佛教是本课的难点内容。

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对宗教的理解有一定难度,讲授不宜挖掘太深。

要注意把宗教放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中理解。

道教,主要掌握其创立、教义、影响。

这三点又是紧密关联的,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

东汉末年,国家分裂,政局动荡,人民苦难,渴望解脱,张角、
张陵分别创立了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吸收神仙方术,宣传平均思想,对贫苦民众有很大吸引力,受到民众的信奉。

佛教,主要掌握其创立、教义、传入中国及影响。

教义要归纳为层层递进的三句话,人生是苦难的;苦难的根源在于欲望;消灭欲望,忍受苦难就会来世幸福。

这种教义,主张众生平等,迎合了被统治者的心理,也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重点是强调佛教传入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可以利用教材的《知识链接》,也可以补充资料加以说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