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种子生产:按照种子生产原理和技术操作规程繁殖常规种子和杂交种子的过程。
2.种子生产学:研究种子生产原理和技术及种子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的一门应用学科。
3.自花授粉:同一朵花的花粉传播到同一朵花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花的雌蕊柱头上的授粉方式。
4.异花授粉:雌蕊的柱头接受异株花粉的授粉方式;5.常异花授粉:是指某作物既可以自花授粉又能异花授粉。
6.自交不亲和性: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的植物,但缺乏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
7.无融合生殖:植物性细胞的雌雄配子,不经过正常受精,两性配子融合而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方式。
8.无性系:一个单株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的后代群体。
9.纯系学说:在一个由若干个纯系组成的群体中选择是有效的,在纯系内选择是无效的。
10.基因频率:某个等位基因占该位点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
11.基因型频率:在某一群体中,某个特定基因占该群体所有基因型总数的比例。
12.遗传平衡定律: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全体内,如果没有突变、选择和迁移因素的干扰,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时代间保持不变。
13.常规品种:除了一代杂交品种及亲本和无性系品种以外的品种。
14.常规品种的原种生产方法:低温贮藏繁殖法;循环选择繁殖法;株系循环繁殖法;自交混繁法。
15.职务育种:指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育成的品种。
16.植物新品种的新颖性: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在申请日前改名品种的繁殖材料未被销售,或者经育种者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该品种的繁殖材料未超过一年;在中国境外销售藤本植物、林木、果树和观赏树木品种繁殖材料未超过6年,销售其他植物品种繁殖材料未超过4年。
17.品种混杂:一个品种中混进了其他品种甚至是其他作物的植株或种子或上代发生天然杂交到最后后代类型出现变异类型的现象。
18.品种退化:品种的某些经济性状劣变的现象,如:生活力降低,抗逆性下将,产量和品质下降。
19.循环选择繁殖法:从某一品种的原始群体中或其它繁殖田中选择单株,通过个体选择、分系比较、混系繁殖生产原种种子的方法。
20.显性假说: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的显性基因聚集在杂种中引起的互补作用。
21.超显性假说:认为杂种优势来源于双亲的异质结合所引起的基因互作。
22.自交不亲和性:指具有完全花并可以形成雌雄配子的某些植物,但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亲和性。
23.雄性不育性:植物的花粉败育,不能产生功能雄配子的特征。
24.品种:人类长期以来根据特定的经济需要,将野生植物驯化成栽培作物,并经长期的培育和不断的选择而形成的或利用现代育种技术所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作物群体25.杂种优势(heterosis):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第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质量上均优于双亲的现象26.植物新品种权:完成育种的单位或各人对其授权品种享有排他的独占权,审核单位和个人未经品种全所有人的许可,不得为商业目的生产或销售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不得为商业目的将该繁殖材料重复用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
27.品种审定:新品种按照规定程序,由相应的品种管理机构进行公正、科学的品种实验、室内试验、室内有关指标测定鉴定和检查审定,对该申请品种的特性、实用性以及市场准入进行确认、评审和许可。
28.良种: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
29.育种家种子:是指由育种者育成品种的原始种子。
30.基础种子:是利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生产的种子,是育种家种子的后代。
31.纯系品种:是指生产上利用的遗传基础相同、基因型纯合的植物群体,由杂交组合及突变中经系谱法选育而成。
32.杂交种品种:是指在严格筛选强优势组合和控制授粉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物群体。
33.综合品种:它是用多个自交系或自交系间杂交种,经充分自由授粉,混合选择合成。
34.群体品种:异花授粉植物的自由授粉品种、自花授粉植物的杂交合成群体、多系品种35.多系品种:是由若干个纯系品种的种子混合繁殖的后代群体。
36.无性系品种:由一个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的繁殖而成37.有性繁殖:是指经雌雄配子的融合即受精过程而形成种子(孢子体)繁衍后代的繁殖类型。
38.单交种:用两个自交系杂交生产的杂交种双交种:用两个单交种杂交配制的杂交种39.三交种:选用一个自交系与一个单交种杂交而成的杂交种40.顶交种:选用一个品种和一个自交系或单交种杂交而成的杂交种41.植物新品种:是指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
42.亲本种子:是指用于生产杂交种的父母本种子。
43.品种审定:新品种按照规定程序,由相应的品种管理机构进行公正、科学的品种实验、室内试验、室内有关指标测定鉴定和检查审定,对该申请品种的特性、实用性以及市场准入进行确认、评审和许可。
44.新品种保护:是新品种保护审批机构对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并加以开发的野生植物的新品种,依据授权条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定,决定该品种能否被授予品种权。
45.原种:指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繁育的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46.狭义的种子生产:将育种家选育的优良品种,根据其繁殖方式,采用科学的方法保持品种的优良种性,是在田间条件下繁育农作物优良品种和生产杂交种的过程。
47.广义的种子生产:根据植物的繁殖方式和遗传变异特点,是采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在保证优良种性的前提下,生产出符合数量、质量要求的种子的过程。
48.品种侵权行为:未经品种权人许可,以商业目的生产、销售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的行为49.同质恢:指与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具有相同细胞质的恢复系。
50.播始历期:从播种到始穗所需要的天数。
51.种子认证:依据种子认证方案,由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识来证明某一种子批符合相应的规定要求的活动。
52.大田用种,指用园中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或杂交种,经确认达到规定质量的种子,大田用种是供大面积生产使用的种子。
53.花期调节:花期可能不遇的田块,采取措施改变父母本的生育进程来使得花期相遇,叫做花期调节。
54.人工种子:将组织培养产生的不定胚和不定芽包被在人工种皮中形成的种子。
55.农业种子-是指农作物和林木的种植材料或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叶、芽、苗等。
--《种子法》种所称的“种子”56.种子产业化工程:是以农作物种子为对象,以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良的商品化种子为目的,通过利用生物学科技成果、农业工程手段及农业经济管理学原理,按照种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管理的全过程所形成的规模化、规范化、程序化、系统化的产业整体。
57.区域试验:由国家专业机构统一组织的,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的多年多点的联合品种比较试验。
58.品种的自然寿命:品种在连续使用过程中,因不断发生混杂退化,导致其经济价值的降低,明显地影响生产效益,而使品种不能在生产上继续使用。
59.品种的经济寿命:是指因品种更新换代,或因人们经济观点改变等而使原品种淘汰不用,称为经济寿命。
60.品种区划:按照农作物品种不同区域的适应性和区域的自然条件,合理安排品种布局,称为品种区划。
61.品种布局:指在一个较大自然区域内,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配置相应不同类型的品种。
62.品种搭配:指在一个生产单位或条件相似的较小自然区域内,根据生产条件,劳力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及作物结构等,有主有次的分别种植各具一定优点的若干品种,彼此搭配,各得其所。
63.品种更换:迅速繁殖具有更高水平的新的优良品种,尽快地替换生产上原来应用的品种,从而保证新的优良品种能按计划迅速推广。
64.品种更新:通过对推广品种的保存提纯,去杂选优,定期为生产上提供足够数量的高质量的种子,替代生产上使用的质量较差的同品种的种子。
65.重复繁殖程序:良种繁育总是从育种单位提供的原原种开始繁殖,到生产出大田用种为止,下一轮依然重复相同的繁殖过程。
这种利用原原种重复繁殖生产原种和大田用种的程序,即为重复繁殖程序。
66.循环选择程序:每一轮原种生产都是从群体选择单株开始,经过分系比较,混系繁殖,进而扩大繁殖,至生产出大田用种为止。
67.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雌穗发育正常,而雄花发育不正常,花药干瘪皱缩,不外露散粉,或散出少量花粉也无授粉能力,这种雄性稳定不育而纯合的后代就是雄性不育系。
68.雄性不育保持系(简称保持系):本身能散粉结实,用它的花粉给不育系授粉后,能使其结实,并使其后代仍然保持雄性不育特性的父本自交系称为雄性不育保持系。
69.保持系有两种类型:70.同型保持系:同型保持系与相应的不育系,除在育性上不同外,其它特性特征几乎完全一样,制种效果也相同,用同型保持系的花粉给不育系授粉后,仍保持不育系原有的特征特性。
生产上应用的不育系都必须有它相应的同型保持系。
71.异型保持系:把具有能保持某个不育系特性的能力,而其它性状不同于该不育系的保持系,72.称异型保持系。
用异型保持系的花粉给不育系授粉后,所得的杂种一代,不仅能保持雄性不育,而且还具有杂种优势。
在配制三交种和双交种时,异型保持系用作母本的父本。
73.雄性不育恢复系(简称恢复系):本身能散粉结实,用它的花粉给不育系授粉后,能使其结实,并使其后代雄花发育恢复正常的父本自交系,称为雄性不育恢复系。
74.遗传漂移,是指由于某种机会,某一等位基因频率的群体(尤其是在小群体)中出现世代传递的波动现象。
75.三系杂交稻:基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系)、保持系(B系)和恢复系(R系)的杂交水稻生产体系。
76.二系杂交稻:是指基于光(温)敏不育系的杂交水稻生产体系,光(温)敏不育系在一定条件下完全不育,可用作不育系;在一定条件下,它又能自交结实,繁殖种子。
77.母系选择法:选择优良单株(秋)→采种田(春)→母系圃(秋)→原种繁殖(春)成株采种法:采种过程类似于成株采种法,主要不同点是秋季播期较前者晚7-10d,越冬前不能形成充实的叶球78.半成株采种法:第一年秋季培育种株,即使之长成叶球。
从中选择生长强健、具有原品种特征的植株,连根带球挖出冬贮。
第二年春季将种株重新栽植,使之抽薹开花结实。
这是大白菜最典型的采种方法。
79.小株采种法:利用大白菜萌动的种子就能感受低温而通过春化,在长日照条件下不经过结球就能抽薹开花结实的特性进行种子生产。
80.分级繁育制:就是区分种子为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等级,如繁殖用种和生产用种两级81.良种的定期更新制度:是指常规种子及杂交种的亲本,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几年或几个世代之后,要用同一品种的原种更新后再继续繁殖使用。
82.种子生产程序:一个品种按繁殖阶段的先后、世代的高低所形成的过程,叫种子生产程序。
83.机械混杂:在种子工作的各个环节中,由于条件限制或人为疏忽,导致异品种种子混入的现象称机械混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