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展与旅游

会展与旅游

尽管会展业和旅游业是两个独立的产业部门,但是会展与旅游的相互介入是经济活动发展普遍联系的外在表征。

会展业和旅游业同属于第三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举办会展不仅使当地的展览馆、饭店、餐饮服务业受益,而且对相关的电信、交通、购物、旅游服务以及城市市政建设,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事会展业是旅游有多元化战略之一,而会展业则可以利用旅游业提供的各种服务和资源,二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一)会展对旅游的促进作用会展本身具有行业性、产业性以及组办规模大等特点,这势必将吸引政府、民间组织的会展团、参观团、旅行社组织的观光团队。

会展由于会议规格高,参会人员均是有较强消费能力的商务客人、较高文化素质客人,其消费档次、规模均比普通旅游者要高得多。

一个大型或知名展会的举行,对本地旅游业中的酒店、旅行社、景区、旅游交通、购物均会产生较大的促进带动作用。

同时,对于一般旅游团队或旅游者来说,若在旅游过程中恰逢举办会展,由于会展所带来的强烈的气氛,使其旅游情趣大增。

会展旅游还具有时段不受气候和季节影响的特征,从而消除了观光旅游时段性明显的缺点。

会展活动大多数安排在城市的旅游淡季,会展旅游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旅游设施和服务的使用率。

会展为城市提供了一次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展示的良机。

有利于带动城市功能的提升、增加城市的知名度,这些都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动了有利的环境。

节事旅游属于节事活动的一个范畴,近年来,随着国内各种各样节事旅游的频频举行,节事旅游逐渐成为国内学界的研究热点。

许多学者对我国的节事旅游进行了研究,包括节事旅游的功能、意义、作用,以及现存的问题、对策。

总体上讲,举办节事活动对举办地具有优化旅游资源配制、完善旅游环境、塑造旅游整体形象、提升地方知名度、弥补淡季需求不足、弘扬传统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带动旅游相关消费、推进招商引资、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等作用。

和其他学科的研究一样,节事旅游的理论也包括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概念,并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包括以下一些基本的概念。

(一)事件(event)事件是短时发生的、一系列活动项目的总和;同时,事件也是其发生时间内环境设施、管理和人员的独特组合。

(二)特殊事件(special event)特殊事件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与事件的赞助者或主办者的例行事务不同,特殊事件是发生在赞助主体或举办主体日常进行的项目或活动之外的事件,具有一次性或者非经常性的特点;另一方面,与消费者或顾客的日常俗事不同,特殊事件是发生在人们日常生活体验或日常选择范围之外的事件,它为事件的顾客提供了休闲、社交或文化体验的机会(盖兹,1997)。

“特殊事件经过事先策划,往往能够激发起人们强烈的庆贺期待”(高布拉特,1990)。

(三)节事(FSE)在事件及事件旅游的研究中,常常把节日和特殊事件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探讨,在英文中简称为FSE(Festival & Special Event),中文译为“节日和特殊事件”,简称“节事”。

(四)标志性事件(hallmark event)这是一种重复举办的事件,对于举办地来说,标志性事件具有传统、吸引力、形象或名声等方面的重要性。

标志性事件使得举办事件的场所、社区和目的地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随着时间的消逝,标志性事件将与目的地融为一体(盖兹,1997)。

例如,河南洛阳的牡丹节已经成为其旅游主题;成都的春季糖酒会也因其特殊的表现,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了优势。

(五)重大事件(mega-event)从规模和重要性来看,重大事件是指能够使事件主办社区和目的地产生较高的旅游和媒体覆盖率、赢得良好名声或产生经济影响的事件(盖兹,1997)。

在实际运作中,重大事件一般称为“大型活动”。

(六)事件(或节事)旅游事件旅游专指以各种节日、盛事的庆祝和举办为核心吸引力的一种特殊旅游形式。

也有学者称其为节事旅游或节庆事件旅游。

若旅游者去一个地方旅游,主要是或仅仅是因为这一地方发生着什么事情,这种吸引就是“事件吸引”。

这种由事件引起的旅游即称为事件旅游,而作为吸引物的事件则称为旅游事件。

1984年,雷奇(Ritchie)首次给出了节事旅游的定义——从长远或短期目的出发,一次性或重复举办的、延续时间较短、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外界对于旅游目的地的认同、增强其吸引力、提高其经济收入的活动。

蒋三庚在其《旅游策划》一书中指出,节事旅游是指具有特定主题、规模不一、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区域内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的、能吸引区域内外大量游客参与的集会活动。

对旅游者来说,节事旅游是一种让游客参与体验地域文化、认知社会特点、感受娱乐真谛的机会,也是一种公共的、具有明确主题和娱乐内涵的活动。

对于节事旅游,国内学者也有这样定义的:节事旅游是指非定居者出于参加节庆和特殊事件的目的而引发的旅游活动。

从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看,关于节事旅游有两种说法,一为“Event Tourism”,中文译为“事件旅游”;另一为“FSE Tourism”,中文译为“节事旅游'。

前者泛指所有类塾的节庆而引发的旅游活动,后者更强调节日和特殊事件分别引发的旅游活动。

[1]节事旅游的类型[1]对节事旅游的分类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习惯上可按节事的内容和节事的主题对其进行分类。

1.按节事的内容分类(1)传统节庆类,主要是以传统民俗活动为吸引内容的旅游事件,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各种宗教节日和庆典活动等;(2)演艺类,如音乐节、艺术节、舞蹈节、戏剧节及各种一般文化活动节等:(3)体育类,如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杯足球赛、国际马拉松比赛等体育活动;(4)商业类,例如广交会、糖酒会等。

2.按节事的主题分类(1)文化类,主要指在各地举办的宗教节日和庆典活动,音乐节、艺术节、舞蹈节、戏剧节及各种一般文化活动节;(2)体育类,包括各种体育赛事活动;(3)农业类,主要指各种与农业生态有关的节庆活动。

[编辑]节事旅游对举办地的影响[2]节事旅游之所以备受各方的关注,关键来源于节事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和城市形象塑造功能。

澳大利亚凭借举办“美洲杯”帆船赛这个特殊的节事活动一跃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旅游地之一;我国青岛通过“啤酒节”、“海洋节”将自己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传播出去,成功塑造了作为海洋城市的特色形象;昆明则借助世博会将“万绿之宗,彩云之南”的口号传遍世界各地。

可见,节事的举办,特别是大型节事的举办,往往会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节事旅游为城市提供了展示自己形象的舞台,任何一则广告、任何一次营销活动所取得的成效都难以与其相媲美。

所以说,节事旅游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它不仅为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繁荣带来机会,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

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达到举办地自然、人文、社会的高度统一,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图体现的是节事对社会各领域的主要正面影响。

当然,任何事物必有其正反效应,节事旅游对举办地也会存在着一些消极的影响,如短时间内大规模旅游流的涌入会产生“蜂聚效应”,将在交通、噪声、废弃物等方面对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如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第一次出现了“反旅游”的问题,即大量的居民为躲避大规模人流,纷纷逃离自己所居住的城市。

同时也会造成城市物价的大幅上涨,使游客和居民的经济负担加重。

[编辑]节事旅游的作用[2]节事旅游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吸引旅游者、投资者、赞助者等参与者,成功的节事旅游活动可以带来多方面的牵动效应。

1.提高举办地的旅游竞争能力和知名度节事旅游活动不仅本身具有旅游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它还起到旅游市场营销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旅游节事活动对举办地的营销功能要大于其自身的旅游功能。

活动举办前夕,举办者会对当地的历史、文化、工业、农业等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提高当地旅游竞争力;对旅游景区、景点、线路进行研究,增强和完善旅游设施,积极宣传促销。

节事发生期间,高强度、多方位、大规模的宣传活动以及所引起的广泛关注,形成巨大的轰动效应,使更多更大范围的人通过各种媒介或实地游览对城市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在短期内强化了城市旅游形象。

如20世纪90年代,大连市依据其区位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特点,实施“城市环境名牌”战略,经过多年的努力,大连欧式建筑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城市广场星罗棋布,女骑警的风采、足球城的美誉、服装节的大气都迅速提升了大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往游览。

湖北省九宫山避暑节从2000年开始举办,每届活动前夕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大力宣传九宫山的历史文化、道教圣地、青山绿水、自然生态、风景名胜。

这些宣传使避暑节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形象越来越好,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来休闲度假、消夏避暑,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成功的节事活动的主题还能够成为城市形象的代名词,正如人们一提到斗牛就想到西班牙,一提到民歌节,就想到南宁,一提到风筝节,就会想到山东潍坊,一提到啤酒节,就会想到青岛。

这些成功的案例都说明,节事活动与举办地已经形成了很强的对应关系,能够迅速提升举办地的知名度。

海南省博鳌原本是个贫穷乡村,就是因为博鳌亚洲论坛使得博鳌乃至整个海南省知名度得以大大提升。

2.弥补旅游淡季供给与需求不足的情况旅游业受季节变化的影响会产生淡、旺季之分。

旺季时,游人如潮;淡季时,资源闲置。

多样化的旅游节事活动为游客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和较好的满足,因而也使得目地的旅游资源在不超过承载力的前提下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用。

比如在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期间,有逾百万的游客来旅游,市内各大宾馆、酒店的入住率比以往同期普遍提高了30%到50%。

同样,在旅游景区的淡季,举办人们喜闻乐见的节事活动也会吸引大量的旅游者。

3.调整举办地的旅游资源结构及促进旅游经营者经营水平的提高节事旅游是个综合性很强的旅游活动,通过举办节事活动,可使举办地的旅游资源获得最佳的优化组合,这对改变举办地旅游活动的单一性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节事旅游属于典型的专项旅游项目,其市场运作的复杂性高于普通旅游市场的运作。

因此,就要求旅游经营者要对这一市场在策划、主题、选择、旅游推广等方面下功夫。

4.可以满足游客多层次的需求节事旅游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服饰、建筑、宗教、礼仪、时令、歌舞、戏剧、饮食等诸多方面。

游客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节事活动,使身心得到放松,同时又可以领略异域的文化历史。

例如,武汉国际旅游节通过节事活动充分展示湖北楚文化、三国文化、宗教文化、水文化、武汉近现代文化以及市民文化等。

旅游者在文化氛围的陶冶中,既可以游览东湖、长江等优美的自然风光,又可以参与到花车巡游、焰火晚会等大型的娱乐活动中。

游客不管男女老少,农民、还是知识分子,都能在节事活动中找到自己的所好,满足其体验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