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世纪以来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研究述评_赵敬鹏

新世纪以来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研究述评_赵敬鹏


Hale Waihona Puke 表2年份 2001 2002 2003
论文数量 9 7 7
年份 2004 2005 2006
论文数量 23 13 21
年份 2007 2008 2009
论文数量 36 32 28
反观目前学界对于影视改编的研究,可以说 我们所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甚至不能适应这种 现象的发生和发展,然而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可谓是有喜有忧。其中,滞后主要体现在以下两 个方面:
( 一) 国内缺乏与影视改编相关的著述 从近十年的情况来看,在数量上,出版了许多 改编的作品④,诸如邹静之的《倾城之恋》( 根据 张爱玲同名小说改编,作家出版社 2009 年版) 、叶 京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根据王朔的小说《玩 的就是心跳》改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① 即张永清的《文学研究如何应对视觉文化的挑战》、张晶的《文学的审美特性与视觉文化的提升》、赵宪章的《文学和图像关系研 究中的若干问题》。
学刊 》便 推 出 一 组 关 于 文 学 与 图 像 研 究 的 论 文 ①,以更为客 观 与 冷 静 的 眼 光 来 审 视“图 像 时 代”以及图文关系。
概言之,图 文 关 系 研 究 身 处 当 今 文 化“正 在 告别‘语 言 学 转 向’而 进 入‘图 像 转 向’的 新 阶 段”[6],而“关 于 文 学 和 图 像 的 关 系 研 究,就 应 当
事情也许没有这么糟糕,毕竟七八十年过去 了,文学并没有消亡,也未被电影所取代。然而当 下社会步入了“图像时代”、“读图时代”这一现状 不容忽视,况 且 海 德 格 尔 早 就 宣 称“根 本 上 世 界 成为图像,这样一回事标志着现代之本质”[3]899 。 与最初 遭 遇“图 像 时 代”时 表 现 出 的 恐 惧 所 不 同①,近年来,我国学者也敏锐地发现“在‘读图时 代’,我 们 遭 遇 了 一 场 前 所 未 有 的 图 文‘战 争’”[4]180 ; 赵勇 教 授 也 论 证 出 上 述 本 氏 的 两 篇 文章“其微 言 大 义 显 然 接 通 了 当 今 视 觉 文 化 语 境下 的 图 文 关 系 问 题”[5]; 2010 年 伊 始,《江 海
② 改编自文学的电影获奖几率更大。虽然不能绝对以能拿获奖与否来评判一部电影,但至少是一个参考。 ③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网站( http: / / cssci. nju. edu. cn / ) ,2010 年 10 月 11 日访问。 ④ 即把小说等文学文本改编成的影视作品,由影视底本、包括将影视作品改编成的文学作品不在统计之列。

新世纪以来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研究述评
赵敬鹏
( 南京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摘 要: 随着图像时代的到来,文学必须面对视觉文化的转向。新世纪以来,文学的影视改编现象层出不穷,然而相关的 改编研究却略显滞后,不仅数量上匮乏,观念与方法也落于窠臼,但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从叙事学的角度对 文学进行影视改编研究。通过历时性地梳理文学的影视改编研究,可以认为其旨归在于探究改编作为一种艺术方法的 原理、意义与美学价值,而研究的起点则是厘清文学与影视二者在艺术形式上的异同,提出了一些值得共同探讨的具体 问题。 关键词: 文学; 影视; 改编研究; 述评 中图分类号: I106.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733X( 2011) 01 - 0113 - 05
A Review on the Studies of Adaptation from Literature Texts to Movies and Televisions since the New Century
ZHAO Jing-peng
( School of Literature,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46,China) Abstract: With the arrival of image era,the literature must face the turn of visual culture.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the phenomenon of the adaptation of literary works to movies and televisions emerged endlessly,but the related research on the adaptation is slightly behind,not only the quantity is scarce,but also the concepts and methods of adaptation study are old - fashioned.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gresses,mainly reflected in the research of adaptation from narrative perspective. By means of sorting out the adaptation study diachronically,we consider that the goal is to explore the aesthetic value,theory and significance of adaptation as an art method.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is study is making it clear tha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art forms between literature works and movies and televisions. Moreover,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specific questions that deserve to be discussed together. Key words: literature; movies and televisions; study of adaptation; review
最佳影片 数量( 部)
82 37 22
其中改编而来的 电影数量( 部)
63 30 11
改编而来的电影 其中由小说改编的 由小说改编的
所占比例
电影数量( 部) 电影所占比例
76. 90%
29
35. 40%
81. 08%
16
43. 20%
50%
7
31. 82%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突出数据的准确性,表中 所列的历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金鸡奖最佳故事 片奖获奖名单不只是新世纪以来的作品。由此观 之,近八成的奥斯卡优秀影片源自改编,而电影改 编的来源甚广,包括文学作品、个人传记、报刊文 章、流传故事、新闻、历史、音乐舞台剧、甚至游戏、 原电影等等; 然而其中近半数的改编作品是改编 自文学,占了所有影片的 35% ②。国内学者所经 常引用的数据是美国学者林达·赛格的统计——— “ 85% 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是改编作品; 45% 的电 视电影是改编作品; 70% 的艾美奖获奖电视片也 是改编作品”[9]。我们与林达·赛格的数据虽有 一些出入,但这些数据都表明了同样一个事实,那 就是国内外的优秀影视中,改编的作品占有极其重 要的地位,而改编也成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是否可以这样认为,研究图文关系是从理论 的层面去应对“图像时代”的到来,而将文学文本 ( 主要集中于小说) 改编成影视作品则是通过具 体的实践将“文”制造成( 或者转换成) 了“图”。 而且,无论是从“文”到“图”的改编,还是从“图” 到“文”的 改 编,都 是 在 演 绎 着 图 文 关 系,只 不 过 是从两个不同的方向而已。虽然目前学术界尚无 将图文关系研究与改编研究联系在一起,但毫无 疑问,图文关系的研究必将带动改编研究。这是 因为,图文 关 系 研 究 赋 予 了 改 编 以“合 法 性 ”,将 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不再 是“权 宜 之 计”,而 是 “艺术史上的习见做法”[10]78 ,更是一种卓有成效
的艺术策略; 其次,改编实践证实了图文之间可以 实现转换,研究改编正是解释图文之间的转换何 以成立。改编研究亦能推动图文研究的进展,正 是改编研究细化和深化了图文关系研究,进而推 动整个文学与图像的研究。
二、国内文学的影视改编研究现状
通过 CSSCI 数据库以篇名关键词为“改编” 进行检索③,我们发现新世纪以来,改编研究的论 文越来越多、关注度也显著提高( 结果如表 2) 。
一、改编研究的背景: “图像时代”与 “图文关系”研究
早在上个世纪 30 年代,本雅明就注意到“作 为人性的现代危机和革新的对立面的传统大动 荡,它们都与现代社会的群众运动密切相连,其最 大的代理人就是电影”[1]53 ,结合本氏在同一时期 发表的《讲故事的人》中所表示出的无奈———“讲 故事这门艺术已是日薄西山,要碰到一个很能精 彩地讲一则故事的人是难而又难了”[2]291 。换言 之,在 他 看 来,电 影 取 代 传 统 讲 故 事 的 形 式 已 是 必然。
定位在 语 言 和 图 像 的 关 系,即‘语—图’关 系 问 题”[7]。电影作 为“一 种 重 要 的 视 觉 艺 术 ”[8],同 时也是图像时代的主要艺术形态之一,具体到文 学文本和电影之间,改编即是连通“语”和“图”的 重要手段,其重要性可通过表 1 的数据表示:
表1
奖项
奥斯卡最佳影片( 1—82 届) 金鸡奖最佳故事片( 1—27 届) 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44—63 届)
*收稿日期: 2010 - 10 - 25 作者简介: 赵敬鹏( 1987 - ) ,男,山东莘县人,南京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影视改编。
① 遭遇“图像时代”之初,“文学终结”的论调比较普遍,参阅朱国华的《电影: 文学的终结者》( 《文学评论》2003 年第 2 期) 可见一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