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及预防(一)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及预防(一)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及预防(一)
【关键词】产后出血护理预防
胎儿娩出后,2h内阴道流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者称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仍然是现代产科的主要并发症及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成功地控制产后出血,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在于及早预防和制定适时正确的治疗、护理方案,由于产妇的内在因素导致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仍为重要原因,其次为胎盘粘连,软产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为了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预防产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率的发生,加强临床护理,确保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1原因
1.1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75%。

在正常情况下,胎儿娩出后,胎盘就与子宫分离,使血窦开放而出血,这时要依靠子宫肌肉的强烈收缩,使子宫壁上的血窦因受压而关闭,并使血流逐渐缓慢,而形成血栓,使出血停止。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产程延长,或因难产,产妇体力衰竭,麻醉过深,羊水过多或双胎,子宫膨胀过大,或因分娩次数过多、过密,使子宫的结缔组织增多,肌纤维减少,以及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壁有肌瘤等,都可使子宫肌肉收缩机能不良,而发生产后出血。

1.2由于胎盘问题而引起的出血,在第三产程,如果胎盘剥离不全,一部分与子宫壁分离,其他部分尚未剥离或大部分排出,还有一小部分未排出而滞留在宫腔内,都可影响宫缩而出血不止。

有时部分胎盘和
子宫壁粘连或植入子宫壁内,不能自然分离,而从其他已剥离部分出血,这种出血量往往很大。

1.3分娩过程中产道撕裂,也可发生大量出血,常见于胎儿过大、急产或手术产时,均可使产道发生不同程度的撕裂,裂伤重时可发生大出血。

如施行会阴切开后,不注意止血,也可造成出血过多。

1.4产妇本人的凝血功能障碍。

如果产妇患有全身出血倾向性疾病,均可引起产后出血。

重症病毒性肝炎,也可引起产后出血。

1.5产科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亦可引起产后大出血,常发生于胎盘早剥、妊高征、子宫内死胎滞留、羊水栓塞等疾病中。

2护理
2.1协助医生执行止血措施。

①宫缩乏力性出血立即按摩子宫,同时注射宫缩剂以加强子宫收缩。

胎盘若按摩止血效果不理想,及时配合医师做好必要的术前准备。

②软产道裂伤及时准确地修补缝合,若为阴道血肿,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切开血肿,清除血块,缝合止血。

③胎盘因素根据不同情况处理,如胎盘剥离不全、滞留、粘连,可徒手剥离取出;胎盘部分残留,则需刮取胎盘组织,导尿后按摩宫底促使嵌顿的胎盘排出。

④凝血功能障碍若发现出血不凝,立即通知医生,同时抽血作凝血试验及配血备用。

2.2做好失血性休克的防治。

产妇平卧,吸氧,保暖,严密观察面色、生命体征、尿量,开放静脉快速补液扩容,必要时输血;观察会阴伤口情况,进行严格的会阴部护理,观察宫缩及恶露的量、色、味等,
按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