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后出血的预防和 护理

产后出血的预防和 护理

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
随着国家医疗保健制度的完善,育龄妇女孕期保健知识的普及,农村及低收入妇女住院分娩
率的提高,我县孕产妇死亡率大大减少,但仍时有发生。

究其原因主要为产后出血、妊娠合
并心脏病、羊水栓塞、产褥感染,其中产后出血居其首位。

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小时内失血
量超过400 ml或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 ml称为产后出血[1]。

成功地控制产后出血,
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在于,及早预防和制定适时正确的治疗、护理方案,确保孕产
妇的生命安全。

现将我院在产后出血方面的护理经验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3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产科共收治产妇3812例,产后出血34例,产后出血发生率(0.89 %)。

产后出血的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27例(占产后出血的79.41%),软产道损伤3
例(8.82 %),胎盘残留或植入2例(5.88 %);产时羊水栓塞抢救无效死亡1例(2.94%);心理紧张、焦虑、恐惧因素1例(2.94 %)。

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将3812例分为两个时期进
行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2月共分娩1997例,发生产后出血30例,产后出血发生率
1.50 %,这一时期我院主要以严密观察产程进展,给予缩宫素静滴,胎儿胎盘娩出后按摩子宫,严密观察阴道流血量和生命体征等护理措施预防产后出血。

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共分娩产妇1815例,发生产后出血4例,产后出血发生率0.22 %,无死亡病例。

这一时期我
院采取:①加强孕前、孕期检查,强化健康意识,医务人员对于孕产妇加强监护管理;②
加强心理护理;③实行亲情陪伴分娩,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对第三产程进行积极管理;④
产后出血正确有效的抢救;⑤做好产后护理;⑥降低剖宫产率。

通过两个时期产后出血发
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后一时期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表明我院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措
施切实可行。

2预防护理措施
2.1产前预防护理措施:①详细询问妊娠分娩史、既往史、家族史。

定期产前检查,对一些
高危妊娠的患者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前入院观察。

②正确估计胎儿大小、胎方位及骨
盆情况。

通过熟练的“四步触诊”法及确切的数据测量,准确评估胎儿大小、胎方位、骨盆大小
及产道有无异常等,初步决定分娩方式。

2.2产时预防护理措施:①做好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助产人员以良好的服务态
度热情接待产妇,了解产妇的心理特征,宣教分娩过程及不良情绪对分娩的影响,并根据产
妇的心理变化、文化层次,适时地、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增强分娩信心,消除因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而造成的宫缩乏力、产程延长,降低难产率。

②提供安全、舒适的待
产环境,全面做好生活护理。

对产妇进行分娩宣教的同时,说明饮食与休息对分娩的影响,
为产妇提供一个宁静、优美、舒适的环境,及时给产妇喂饭喂水,对呕吐严重不能进食者及
时开放静脉通道补充液体,降低体力消耗,利于宫缩。

③科学管理产程:产妇入院后全面查体,了解产力、产道、胎儿及三者间的协调关系,严密观察产程,熟练掌握产程的观察要点,提高综合判断异常产力的能力,以协助医生及时纠正;合理应用催产素并严密监护产程进展;接产过程中如发现产妇出现无原因的寒战、打哈欠、呛咳等异常表现,立即拟羊水栓塞用地塞
米松10mg加入小壶葡萄糖液静滴以防后继羊水栓塞发生来不及抢救导致产妇死亡[4];接
产时正确保护会阴,宫口未开全时,不应做阴道分娩的助产术,以防软产道裂伤;胎盘娩出后,正确按摩子宫,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对有流产史及妊娠早期有阴道流血者更应注意,防止胎盘、胎膜残留,仔细检查软产道,对急产、手术助产、妊高征、软产道异常患者
更应注意是否有软产道裂伤;对存在可能导致产后出血因素的产妇,在胎儿后肩娩出后,立
即予催产素10U静注并继以5%GS液500ml加入催产素20U静滴[4],并做好输血准备。

2.3产后预防护理措施:①严密观察宫缩情况。

产后出血多发生在分娩后2h内。

因此,助
产人员应严密观察宫底高度,子宫软硬度,膀胱是否充盈。

严密观察阴道流血量,同时注意
有无内出血的临床表现。

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产妇产后较疲劳,易入睡,往往忽视自
身流血情况,助产人员应主动观察血压、脉搏、阴道流血量的多少,产妇的表情是否淡漠,
皮肤是否湿冷,有无口渴、打哈欠、恶心、呕吐等。

③做好与病房护士的交接工作,产妇产
后在产房观察2h,如一般情况尚好,生命体征正常,阴道流血少量,方可将产妇送回病房。

对存在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产妇,应详细交待病情、用药及观察要点,以做到环环相扣,达
到预防为主的目的。

④正确测量出血量,失血超过400ml者,应开放静脉及早补充血容量,其效果远较发生休克后再补同等血量为好。

⑤胎儿娩出后即刻母儿早接触,早期哺乳可刺激
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

2.4产后出血的抢救:产后出血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抢救必须争分夺秒。

①及时通知
医生,以明确出血原因,针对原因迅速进行止血。

②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皮肤颜色、表情等生命体征变化。

掌握和识别产妇大出血休克的一些症状,如:眩晕、胸闷、呼吸急促、冷汗、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

若产妇有明显休克征象,产妇置中凹卧位、正确
保暧,并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道,在紧急情况下可行静脉切开术,以保证输液、输血的
进行,防止DIC的发生。

临床能否积极补充血容量是抢救出血性休克的关键,在积极应用晶
体液和胶体液以后,均需要输血治疗,合理使用各种成分血液制品,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③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及时地吸氧,观察氧疗效果。

④视病情掌握正确的静脉输液速度,快速输液的同时要注意产妇的自觉症状,以免输液过快、过多而导致急性肺水肿。

2.5产后护理产后出血多发生在2小时内,故产后2小时内专人守护,严密监测产妇血压、
脉搏,观察子宫收缩、阴道流血量、膀胱充盈等情况,观察无异常后方可送回病房。

2.6降低剖宫产率降低剖宫产率是当今产科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

剖宫产后的患者,除
子宫出血外尚有伤口出血,产后出血的危险更大,止血困难。

因此必须掌握好剖宫产适应征,做好剖宫产术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的观察与护理,尽可能地降低剖宫产率,预防产后出血。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4235
[2]郑修霞,夏海鸥.妇产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7
[3]梁娟,王艳萍,朱军.我国产科出血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6):442444
[4]丁辉王临虹宇文贤等. 孕产期保健服务手册: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2004, 31 62 69
作者单位:264400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