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算“24点”
大家都知道,算“24点”就是从一副扑克牌中任意抽取四张牌,其中“A”=1,“J”=11,“Q”=12,“K”=13,运用四张牌上的数以及“+”“-”“×”“÷”四则运算符号把它们连成算式,使结果等于24。
我们算“24点”,不光要勇于尝试、计算,写出尽量多的不同算式,还要不断总结经验,掌握一些解法类型。
例1用“9、7、8、4”算“24点”。
思路一:这里有一个数4,于是想到用口诀“四六二十四”计算,只要能把其他三个数凑成6就可以了。
接下去就想如何把7、8、9三个数通过四则运算得到6。
(1)9-7=2 8-2=6 4×6=24 (2)9-8=1 7-1=6 4×6=24 (3)7+8=15 15-9=6 4×6=24
思路二:已经有一个数8,“三八二十四”,只要能把其他三个数凑成3就可以了。
接下去就想如何把9、7、4三个数通过四则运算得到3。
7-4=3 9÷3=3 3×8=24
以上各种算法的最后一步都是乘法,我们把这些解法称为乘法型解法。
关于24的乘法口诀有“四六二十四”“三八二十四”,另外还有“二乘十二等于二十四”,所以在给出的四个数中,如果出现了4、6、3、8、2、12等数中的一个,不妨试着考虑用这个数作为一个乘数,用另外三个数凑成对应的另一个乘数,最后用乘法计算。
由于这种算法是“定一凑三”,我们也把这种方法称为“一三分配”法。
试一试:用“3、3、6、10”算“24点”。
例2用“A、2、5、K”算“24点”。
分析用刚才学的“一三分配”法尝试计算,不能算出24,于是考虑用两张牌上的点数算出一个乘数,再用另外两张牌上的点数算出另一个乘数,最后乘得24。
解:1+2=3 13-5=8 3×8=24
这种算法的最后一步是乘法,所以也是乘法型解法。
但是在解决过程中,没有“定一凑三”,而是“两两相凑”,最后把两次凑得的结果乘起来。
像这种方法,我们称它为“二二分配”法。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时也会“两两相凑”,再把凑成的两个数相加、相减或相除得到24,就成了加法型解法、减法型解法或除法型解法,但这些都是运用了“二二分配”法。
试一试:用“10、3、7、5”算“24点”。
例3用“10、2、A、J”算“24点”。
分析只要把四个数加起来,就能得到24。
解:10+2+1+11=24
像这样把给出的四个数直接加起来的方法,我们称它为“统加”法。
如果四个数直接相乘得到24,则把这种方法称为“统乘”法。
试一试:用“A、2、3、4”算“24点”。
例4用“2、6、10、10”算“24点”。
分析这道题用以上学习的三种方法都无法算得24。
把四个数直接加起来的和是28,比24多4,多出的4正好是已知数2的2倍,如果不加2,反而减2,正好可以使和少4。
解6+10+10-2=24
当我们直接把四个数加起来的和大于24时,这个和与24的差如果正好是四个数中的一个数的两倍,就可以用其他三个数之和减去这个数得24。
像这样的方法,我们称为“半差”法。
试一试:用“11、4、7、10”算“24点”。
例5用“3、4、7、7”算“24点”。
分析用以上学习的各种方法很难算出24点时,可以尝试把其中两个数相乘,再用加法和减法对乘积进行调整。
解(1)4×7=28 28+3-7=24
(2)3×7=21 21+7-4=24
这两种解法,都是先取两数相乘,再用加、减法对乘积进行调整,最后算得24,我们称它为“尝试调整”法。
在用前四道例题中的解法难以解决问题时,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在选取两数相乘时,要把不同数的选配都尝试一下。
试一试:用“2、5、6、8”算“24点”。
最后,要指出不是任何的四个点数都能算得24,如四个“A”或四个“2”都无法算得24。
阅读材料
算“24点”的小知识
通过计算机统计,24点游戏一共有715道题目,其中566道能通过四则运算计算出最后结果为24,一共有解式1737个(用加法交换律或乘法交换律而可以相互变换的算式只算作1个)。
最后一步用什么方法,我们就把它称为什么型解式,如最后一步用加法,就称为加法型解式。
在计算24点时,共有四类解式:乘法型解式、加法型解式、减法型解式、除法型解式。
经过统计,所有能解的题目中,每100道题,有75道可用乘法型解式,46道可用加法型解式,35道可用减法型解式,28道可用除法型解式,可见同一道题目有时可以用不同型的解式解答。
练习四班级:姓名:1、 用“A、A、3、8”算“24点”。
2、 用“2、8、6、8”算“24点”。
4、 用“4、6、9、10”算“24点”。
5、 用“2、2、5、10”算“24点”。
6、 用“3、6、3、9”算“24点”。
7、 用“4、4、4、6”算“24点”。
8、 用“1、3、5、K”算“24点”。
9、 用“5、5、8、10”算“24点”。
10、 用“7、8、9、10”算“24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