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运营管理学教学大纲

生产运营管理学教学大纲

生产运营管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生产运营管理》课程名称(英文):Production Operation Management课程编号:0114313课程性质:必修教学语种:中文总学时:51(其中实验课3课时)学分:3一、教学目的《生产运营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如何将资源有效地转换为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或服务的学科,是研究如何运用经济及有效的管理方法,对制造或服务企业有限资源的高效集成,为用户提供满意产品和服务的增值过程的管理的课程。

该课程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有理论阐述,数据分析,图表说明。

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生产与运营管理的基本概念,及从社会组织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设计、优化生产运营管理体系的理论及方法,熟悉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运行及维护过程,在企业部的运营管理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建立起协同工作思想。

掌握当前先进的生产与运营管理理念。

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企业运营管理的影响。

开设《生产运营管理学》,有助于学生对企业生产运营有个整体认识,熟悉生产流程,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正确处理生产、市场、管理的三者关系,学会如何运用先进技术来改进制造流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二、教学手段1、案例教学:本课程采用两种案例,一是逻辑案例,在授课过程中使用,用于说明生产运营管理学原理;二是综合案例,供学生独立研究或小组讨论,并完成案例分析报告。

2、多媒体教学: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配有PPT课件和音像教学资料。

3、上机模拟:对项目管理、先进生产方式上机模拟操作。

4、计算或作图练习:掌握本课程的知识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要求学员做相当数量的计算题练习作业,并能画出相应的流程图及相关图形。

三、教学要求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的教学力求将课堂教学置于生产运营管理的实际背景中,注重学生生产运营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生产运营管理方法的运用。

教学容科学严谨、操作性强。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运用案例加深学生对生产运营容的理解,进行启发教学,做到教师一般原理讲授与实际计算练习相结合。

四、教学容和课时分配第一章生产运营管理学概述(3课时)本章首先介绍了生产运营概念,分析了现代生产运营具有的基本特征,阐明了生产运营系统的含义及生产运营系统的职能。

着重说明生产运营核心要素——生产运营过程,对生产运营类型进行了列表说明,从产品更新换代加快、用户需求趋向多样化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三方面对现代生产运营管理面临的新环境及生产运营管理的发展趋势作了阐述,最后简单介绍了生产运营管理的历史演变。

本章主要容包括生产运营系统、生产运营管理的特征及生产运营管理的历史演变。

一、生产运营管理及其地位(一)生产运营管理的涵义(二)生产运营管理的容(三)生产运营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二、生产运营系统(一)生产运营系统的含义(二)生产运营系统的职能(三)生产运营过程(四)生产运营类型三、生产运营管理的特征(一)生产运营的特征(二)现代生产运营管理面临的新环境(三)生产运营管理的发展趋势(四)现代生产运营管理的新特征(五)运营管理的发展历史本章需要重点掌握的是生产运营管理的涵义、生产运营系统的含义、生产运营过程及现代生产运营管理的新特征。

本章的难点在于如何更多理解各种生产运营类型。

第二章生产运营战略(2课时)本章首先明确了生产运营战略的概念及其特征,在其基础上,分析了生产运营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制定生产运营战略应考虑企业战略、市场需求、生产运营类型、技术因素和产品生命周期。

接着介绍了运营战略对顾客价值的增值、竞争优势要素,说明赢得竞争优势是一个不断的过程。

最后阐述了生产运营战略的三种战略类型并分析了适用的围。

本章主要容包括生产运营战略的概念及其特征、运营战略对顾客价值的增值、竞争优势要素、生产运营战略的类型。

一、生产运营战略的概念(一)生产运营战略的定义(二)生产运营战略的基本特征(三)生产运营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四)影响运营战略决策的新趋势二、运营战略对顾客价值的增值(一)降低成本(二)增加顾客的感知价值(三)提供快捷的服务(四)提供信息服务(五)提供个性化服务三、竞争优势要素(一)五大要素(二)下一个竞争优势要素(三)构建运营战略(四)权衡的问题四、生产运营战略的类型(一)生产率战略(二)响应性战略(三)混合战略本章需要重点掌握的是生产运营战略的概念和生产运营战略的类型。

本章的难点在于竞争优势要素在运营战略中的体现。

第三章新产品、服务开发与流程选择(4课时)本章首先阐明了新产品的概念分类及开发的方式,提出了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性,阐述了新产品开发的过程。

分析了制造型企业的流程选择。

并对服务业的分类、开发过程及业务流程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最后介绍了价值工程、并行工程相关知识。

本章主要容包括新产品开发、制造型企业的流程选择和服务及其流程、价值工程和并行工程。

一、新产品开发(一)产品生命周期(二)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性(三)新产品分类(四)新产品开发程序二、制造型企业的流程选择(一)流程类型(二)流水线(三)产品—流程矩阵三、服务及其流程(一)新服务的分类(二)新服务开发过程(三)服务型企业的流程选择四、价值工程和并行工程(一)价值工程(二)并行工程本章需要重点掌握的是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性、新产品开发程序及价值工程。

本章的难点在于如何选择制造型/服务型企业的流程。

第四章项目管理(3课时)本章首先介绍了项目管理的定义,由于越来越多的新产品不断投入市场,产品的生产周期不断缩短。

企业快速推出新产品、新增服务以及各种应对变化的能力,都取决于对项目管理理念和技术理解的程度。

分析了项目管理的组织因素。

对关键线路法(CPM)和计划评审法(PERT)进行了详细地说明。

本章主要容包括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项目管理的组织因素、项目控制、关键路线计划技术和时间-费用模型。

一、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一)项目的定义与特性(二)项目管理的定义(三)项目管理实践中的关键术语二、项目管理的组织因素(一)项目经理的角色(二)高效的项目团队(三)高效团队的障碍三、项目控制(一)甘特图(二)总计划成本分解图(三)部门成本与工时分解图(四)成本与绩效跟踪计划(五)条形图/里程碑图四、关键路线计划技术(一)计划评审技术(二)关键路线法(三)关键路线计划技术的应用五、时间-费用模型(一)时间-费用模型(二)最小费用计划本章需要重点掌握的是项目管理的定义项目控制的工具、关键路线计划技术。

本章的难点在于掌握关键路线计划技术及时间-费用模型的运用。

第五章运营流程的绩效衡量与分析(4课时)第五章运营流程的绩效衡量与分析(4课时)本章介绍了流程管理的方法和运营流程的绩效衡量方法,指出流程分析是流程管理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织部分,可用来识别流程的瓶颈以及亟待改进的地方。

接着分析了企业的运营流程,阐明了服务蓝图业务流程的概念及应用,探讨了标杆管理和业务流程再造理论,最后就生产运营中财务分析作了阐述。

本章主要容包括流程的选择、流程绩效衡量、流程分析、业务流程与再造、标杆管理及运营管理中的财务分析。

一、流程的选择(一)流程的选择(二)不同方式制作产品的流程图(三)不同公司制作产品的流程比较二、流程绩效衡量(一)流程绩效衡量的重要性(二)流程绩效衡量指标三、流程分析(一)流程分析关键术语的定义(二)能力与需求(三)流程图(四)服务蓝图四、业务流程(一)业务流程的定义(二)业务流程分析(三)业务流程再造五、标杆管理(一)标杆管理的定义(二)标杆管理的对象(三)标杆管理的步骤六、运营管理中的财务分析(一)盈亏平衡分析(二)报废、折旧和税收(三)投资评估的方法本章需要重点掌握的是流程分析、业务流程的定义、标杆管理。

本章的难点在于业务流程再造中的问题和运营管理中的财务分析。

第六章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5课时)本章说明了质量管理相关概念,介绍了质量管理发展历程。

分析了质量管理大师的思想。

对质量管理、服务质量和质量成本的相应知识进行了阐述,引入质量管理创新一些思想,最后花了大量篇幅讲述ISO9000族标准及如何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本章主要容包括质量及质量管理术语、质量管理百年历程、质量管理大师、企业质量创新、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一、质量及质量管理术语质量的术语(一)质量术语(二)质量管理术语(三)质量成本二、质量管理百年历程(一)早期的质量管理(二)质量检验阶段(三)现代质量管理。

三、质量管理大师(一)沃尔特•A•休哈特(二)爱德华•戴明(三)朱兰(四)艾蒙德•费根堡姆四、企业质量创新(一)质量创新的重要性(二)全面质量管理(三)六西格玛五、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一)ISO9000族的发展(二)ISO9001-2000八项原则(三)标准条款解析(四)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本章需要重点掌握的是质量及质量管理术语、ISO9001-2000八项原则。

本章的难点在于掌握六西格玛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容。

第七章质量奖与质量控制工具(4课时)本章首先介绍了质量奖,对国际三大质量奖作了简要地对比。

接着质量管理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不论采用何种控制控制工具,其使用目的都是为管理层提供准确的信息,以助于他们就如何设计和改进质量管理问题作出更好的决策。

最后就统计过程控制和新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

本章主要包括质量奖、控制图、因果图、相关图、排列图、统计分析表、数据分层法、散布图等所谓的QC七工具,工序统计分析与抽样检验、统计过程控制和新的质量控制方法。

一、质量奖(一)波里奇国家质量奖(二)戴明奖:日本质量管理的最高奖(三)欧洲质量奖(四)卓越质量管理模式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二、质量管理的基本工具(一)质量管理的七种工具(二)质量管理的新的工具三、工序统计分析与抽样检验(一)工序统计分析(二)抽样误差和抽样检验(三)统计过程控制(四)质量管理方法本章需要重点掌握的是质量管理的七种工具及工序统计分析。

本章的难点在于如何正确计算直方图、控制图及工序能力指数。

第八章设施决策(3课时)本章首先指出不论是制造商还是服务商,在哪里建造、何时建造设施以及设施规模多大之类的对企业的成功都至关重要。

而设施布置方式的选择对公司长期的成功有重大影响,因此不能草率地做出决定,而是要仔细分析运营需求之后再作决策。

接着就设施选址、布置进行了分析。

最服务型企业布置进行了阐述。

设施选址及影响因素、设施选址评价模型和方法、能力规划、设施布置的原则、流水线的排序、服务型企业布置。

一、制造设施选址(一)定性因素(二)定量因素(三)工厂布置二、服务机构的选址及布置(一)选址策略、(二)服务机构选址的考虑因素(三)服务型企业的设施布置三、选址方案评估方法(一)因素评分法(二)重心法(三)工厂布置的方法四、能力规划(一)能力的基本概念(二)能力策略(三)能力规划(四)能力衡量五、制造型企业的设施布置(一)工艺原则布置(二)产品原则布置(三)流水线的排序(四)成组技术(单元式)布置本章需要重点掌握的是设施选址评价模型和方法、制造型企业的设施布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