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亚夏季风教案详案设计

东亚夏季风教案详案设计

讲解分析,
演示,引导学生读图
答:欧亚大陆
答:太平洋
ppt5
东亚季风:(最典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亚区位:
最大大陆:欧亚大陆
最大海洋:太平洋
9.0
我们刚才在定义东亚季风的时候提到夏季风,那我们就先来分析东亚夏季风的特点吧。
夏季时,陆地由于接受太阳辐射后温度上升比同纬度海洋快,此时陆地相对形成怎样的气压系统?
上节课我们学习到,气压带风带都是影响海洋的,现在由于大陆的阻隔,冬夏两季大陆气压系统都不同于海洋上的气压系统,形成气压带的切割,从而,使得冬夏两季产生两种不同大规模的大气运动,这时我们把这种大气运动叫做季风
知识巩固,导入
回忆,思考
某同学:冬季高压;夏季低压。
某同学: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
ppt 2
题目:东亚季风之夏季风
4.0
我们来看季风的定义,请某同学帮我总结出季风的3大特点。
我们常听见的东亚季风,最具代表性的东亚季风为例来学习。
提问,引起注意
思考
答:1海路之间;2温度差异;
3季节变化
ppt 3
季风定义:
季风形成的条件:
1海路之间;
2温度差异;
3季节性变化
5.5
东亚季风:东亚近地面层季风仅次于南亚季风与东南亚的季风。从名字上看,东亚季风所影响的区域就是东亚,大致包括有: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
性质:暖湿
教学后记
和评价
教学重
点难点
重点:1.理解东亚夏季盛行风向的成因;
2.归纳东亚夏季风的成因,风向,性质等特点。
难点:根据气压中心分布、下垫面性质,阅读夏季气压分布图,归纳东亚夏季风的成因,风向,性质等特点。
教学环境
和用具
多媒体课室、黑板
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知识点的讲解,地图展示,让学生掌握课堂任务,完成教学目标。
地图法:通过地图展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学习的主要方法。
气温高,这样在副热带形成强大的热低压中心(亚洲低压);而在北太平洋上为夏威夷高压,这样,在大陆和大洋之间,形成强大的气压差,形成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带有充足水汽的、暖、湿的夏季风。
我们总结为夏季:陆地——低压,海洋——高压,季风来源:太平洋,风向:东南季风,性质较暖湿。
讲解,,演示,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思考
答:低压
ppt6
看动画
夏季:
陆:低压
海:高压
来源:太平洋
风向:东南季风
性质:暖湿
10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练习来巩固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检查知识掌握
ppt6
10.5
好了我们来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内容,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季风、和东亚季风的形成原因,并分析了东亚季风的夏季风的形成、以及它的特点。大家按照今天对夏季风的学习,回去预习东亚季风的冬季风,尝试找出夏季风和冬季风的异同。
思考
ppt 1
3.0
首先同学们我们先通过练习,看一下大家对上节课们学习了气压中心的判别,以及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而变化的知识掌握的如何。
书本P39页,大陆气压柱图,根据上节课学习的气压中心的判别,回答:冬季、夏季大陆分别会形成怎样的气压系统?
很好,接下来,我们结合书本38页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变化图,回答第二题,从纬度位置看,图中两个空气柱分别处于哪个气压带上?
教案设计
章节: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第二框题
课题:东亚季风之夏季风
年级:高一
主讲人:
用时
时间:2011-6-10
教学内
容分析
第二章第二节为:气压带和风带,而东亚季风是在气压带和风带以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等的作用叠加形成的。因此在讲述新课之前,以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回顾旧知识,为新课做铺垫。
而东亚夏季风只是东亚季风的一支,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自主找出东亚冬季风的特点。通过东亚季风的学习,为第三框题: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学习做铺垫。
2.总结夏季东亚季风的成因、风向、性质和来源等特征。
过程与方法:1.探讨海陆热力差异对东亚地区夏季风形成的影响;
2.通过观察东亚季风夏季风图,总结说出东亚夏季风的风向及源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东亚季风的学习,增强巩固大气环流知识,并了解东亚季风对我国气候造成的影响,借此建立地理空间学习分析能力。
东亚季风的影响是大范围的,我们也说它是最为典型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形成季风。为什么东亚季风会被冠以“最典型”呢?
提问,启发思考

ppt 4
东亚季风
影响范围
7.0
我们来分析一下东亚的地理位置,东亚背靠着什么大陆呢?
面向的大洋是?
背靠大陆,面向大洋已经是具有季风形成的必要条件了,再加上欧亚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而太平洋则是最大的大洋,这样一个更特殊的条件,使得海陆热力差异更加明显,海陆气温对比和季节的变化要比其他地区更加显著。
学生学习行为
(预想的回答等)
教学媒体
ppt
板书
0
同学们好,现在上课
组织引起注意
预备状态
集中精力
0.5
夏天到了,在天气预报中,我们开始听到夏季风对我国的影响,那到底什么是夏季风呢?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对我们的影响又是怎样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新课吧。东亚季风之夏季风。
形成学生期待,引起学生好奇,设下悬念
总结,作业巩固
ppt7
下课
同学们,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笔记
板书
题目:东亚季风之夏季风
季பைடு நூலகம்定义:
季风形成的条件:1海路之间;2温度差异;3季节性变化
东亚季风(最典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影响范围:我国东部、日本、朝鲜半岛
东亚区位:背靠欧亚大陆面向太平洋
夏季风特点:
陆:低压
海:高压
来源:太平洋
风向:东南季风
演示法发现法:通过观看地图,发现东亚季风的特点,成因。
板书笔记法:通过板书以及笔记展现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任务。
教学提纲
东亚季风
一、季风
1、定义:2、特点:
二、东亚季风
1、影响范围
2、夏季风1)成因2)风向3)特征
教学过程
时间
分配
(分钟)
教师行为
(讲解,提问等内容)
应用的教学技能的要素
学情
分析
1.由于初中时,有些学校对地理课不够重视,使高一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学科能力较若,仍需继续加强专项知识的学习;
2.高一学生对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问学习兴趣较大,通过对比、总结能更好掌握知识;
3.学生已较好地掌握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及其季节移动规律、和大气运动等知识点。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1.准确说出东亚季风的影响范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