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世界艺术史2018004

(完整版)世界艺术史2018004


概述
17世纪是艺术活动蓬勃向上的时期,这是个伟人辈出的时代,产生了像伯尔尼尼和鲁本斯、克劳德和普桑、伦 勃朗和委拉斯开兹这样一些巨匠,以及在今天知名度虽较小,但实际上是处于相同级次上的其他许多大师。这也 是个充满信心和乐观精神的时代,至少在成果最丰硕的几个中心是这样。
我们给这时期的艺术一个正式的名称叫“巴罗克”(巴洛克,barogue)。巴罗克艺术并不是铁板一块,每一 个巨匠都有他自己的风格,个人风格上的差异又反映在国与国之间更大的差别上。
伦勃朗的宗教作品
蚀刻版画用板印制,通常是铜板 印制,画家先要在板上画出相反 的图形,这一般是用一根针在一 层薄薄的抗酸蜡层上涂刮,然后 用酸腐蚀这刻露出来的铜板表面, 再把墨水施于其上,然后擦去, 只在刻出来的槽线中留下足够的 墨水,让它印在覆盖于板面的纸 上。这个过程还可以改成在板上 直接用一根较硬的针刻画,从而 使槽线边缘比较粗糙。这粗糙的 边缘可以磨平,也可以保留下来, 使印出来的线条光不是卡拉瓦乔那种热辣辣的南方光,可以把 形体如塑像般准确地托出,以致我们都能触觉到。他的 光是一种柔和的光,轻抚着物体的表面,把它和周围空 间协调起来,使空间本身几乎都变得可感触了。由于伦 勃朗的画不是为挂到祭坛上,不必在老远的地方造成强 烈的印象,而是在较为私下的场合中从近处观看的,因 此他可以在画的主体周围画上很大的空间以创造一种气 氛,也可以把这个主体往后移,而不必使它显得好像要 胀出画布。他之把我们卷入主体,不是使我们觉得自己 当真在场参与其事,而是用更巧妙的方法:他揭示当事 人最深刻的情感,由此来鼓励我们分享它。
3.雕塑和建筑
伯尔尼尼和米开 朗基罗设计的 小礼拜堂
在伯尔尼尼的礼拜堂中,雕塑、绘画和建筑物融为一体,不仅不使我们有闯入之感,而且把我们拉入其中。罗马巴罗克建筑具有动态,就像伯尔 尼尼的《大卫》一样,而文艺复兴建筑则是静态的,即使它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那般紧凑有力也罢。
3.雕塑和建筑
我们还可以说在《圣德肋撒的幻觉》中,雕塑具 有绘画的某些特色。人物安排得只能从前面看, 配合着房屋的结构,隐蔽的窗户调节光线,加 强了金线和彩色大理石的色彩效果。同样,画在 穹顶上的天使和云朵也具有雕塑的某些特质,因 为它们创造出三维空间的幻觉。
2、 从文艺复兴到巴罗克艺术:绘画
阿尼巴·卡拉奇作《巴库斯和阿里阿德涅的狂欢游行》
欢快的气氛、纵深的感觉、现实主义的绘画和动态情景,这些特点后来成为许多巴罗 克绘画的典型特征。但在拉斐尔的天顶画上,这些特征从未表现得这么充分。
3.雕塑和建筑
巴罗克特征也在很大程度上从雕塑和建筑方面表现出来。有三位艺术家的作品当时表现出这种特征——伯尔尼尼、博 罗米尼和皮耶特罗·达·科尔托纳。
2.卡拉瓦乔在佛兰德斯和荷兰的追随者
3.伦勃朗的宗教作品
伦勃朗的宗教情感是纯粹个人的,来源于他自己的经历和对《圣经》的深刻了解。 在信奉新教的荷兰,人们阅读《圣经》、思考《圣经》,用这些取代天主教的听神 父说教、回顾圣人生平、修行礼拜等等仪式。 伦勃朗选择的题材也是他自己的,卡拉瓦乔、伯尔尼尼、鲁本斯这些天主教艺术家 的绘画雕塑题材是别人指定的,为的是张挂在一个特定的教堂或私人礼拜堂里;荷 兰的卡尔文派教堂则没有这种要求。 阿姆斯特丹市民享受着新商业繁荣带来的财富,他们的艺术需要是人像画、风景画、 花草画等等。但宗教题材的版画也有市场,因此伦勃朗作为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 一,同时也是这个世纪最伟大的蚀版雕刻家,尽管不一定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蚀刻 家。
文艺复兴艺术起源于佛罗伦萨,巴罗克艺术则起源于罗马,它是在为天主教会和富裕的宗教贵族效劳时产生的。
一、巴罗克艺术的兴起
1、 17世纪初的罗马:教会的胜利
1527年,教会已经处在路德这些改革家的猛烈攻击和西班牙军队的洗劫下损失惨重。教会靠自我改造 进行了反击。
教会同意用以往的基督肖像来开导信徒,但开始时把重点放在建筑上。 艺术家和他们的主顾都不觉得在基督教信仰和生活提供的欢乐之间有什么不一致。他们也大胆地使用 由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们留传下来的异教神话的丰富遗产。
世界艺术发展史
长春工业大学
第四部分:17世纪艺术
对一切爱好美术的人来说,17世纪艺术大有看头。这时有第一流 的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家能出色地表达故事情节,巧妙地唤 起感情、表现人物、渲染气氛。不同艺术家表达同一故事时可以 有不同方法,对所画人物和所熟悉风景的观察也不同,但他们都 非常直接地对观众说话。
伦勃朗《 以马忤斯的晚餐》
二、雕塑:大理石上的动态和血肉
1.神话故事雕刻 17世纪初期,欢快的自信感体现在作品当中。
2.教皇的墓棺
3.人物胸像
在人物胸像方面也可作类似比较。现在比较的一方是朱利亚诺·菲内利为乌尔班八 世的宫廷诗人兼才子弗朗切斯科·布拉齐奥利尼作的胸像,另一方是伯尔尼尼(及 其助手)为英国贵族贝克先生作的胸像。 菲内利为保险起见把他所塑造的人物表现于静态之中,伯尔尼尼则选了瞬息即逝 的一刻;对菲内利的胸像我们可以使用诸如静止、细致、纹理精美等形容词,对 伯尔尼尼的则可用动态、粗犷、傲慢等等。
三、绘画:用光表现的现实
17世纪许多艺术家追求的现实主义,部分是针对16世纪下半期一些极端矫 揉造作的艺术品而产生的。那些艺术品有一种独特的对好趣味的看法,主 张对真实世界作夸张的理想化反映。
1.卡拉瓦乔
卡拉瓦乔的革命——事实上这的确是革命——有两方面。首先他拒绝古典的规范, 比如在画基督生活场面时就特别顾及普通人民,那些渔夫和收税人,这些人才 是基督所真正交往的。他把这些人收入画面,努力使他们对当代人显得真实。 其次,为加强现实感,他把人物放在画面前部,用强光照射,从而使注意力集 中在发生的事件上,次要部分则隐没在阴暗中。他甚至把一些人画得好像走出 画布、走向观众,或者把手伸出向观众打手势。这基本上是伯尔尼尼的相同手 法,要把观众拉入行动——虽说卡拉瓦乔是首先运用这种手法的,而且用于绘画, 而不是大理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