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最新整理)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最新整理)
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表思念。 (3)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
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4)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如: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5)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
象征孤直顽强、坚贞不屈。《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竹:
苍翠挺拔、蒸蒸日上、不屈不挠。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 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柳”的意象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等。桑榆 《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 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9、菊花: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 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 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5、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 常 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范仲淹《渔家傲》: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 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 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6、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意为“依靠着栏杆站着”,但在诗词中使用“凭栏”“倚栏”“凭阑”等词语,却有 多种不同的意味。
一凭一倚,虽是两个细小的动作,但那动态、情态和心态委实是大相径庭,很值得品 味的。凭则两手抚栏,直立远视,有慷慨悲凉之态,倚则身体重心全凭栏干依托,有娇弱 无力之姿,词作家正是着眼于这两个动词,把“凭栏”与“倚楼”写得几乎是风情万种, 仪态万端。 或者表示怀远,或者表示凭吊,或者表示抑郁愁苦,或者表示慷慨激昂。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
1、植物类 2、动物类 3、乐器类 4、自然类 5、场所类 1、植物类(比喻或象征):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 桃花、扬花。 1、芳草: (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乐府诗:青青河边草, 绵绵思远道。 (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莲:
清明前一日,寒食节禁火三日,万户无烟,与冷清、萧条有关。如雨中禁火空斋冷, 江上流莺独坐听。(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4.清明
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例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 行人欲断魂。
投笔:弃文从武。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长城:守边的将领。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楼兰:边境之敌,破楼兰:建功立业。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 兰终不还。” 柳营:军营,纪律严明的军营。 请缨:杀敌报国 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五柳:隐者的代称 东篱:田园生活或闲适的情致。 李清照: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陶潜《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6)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 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四、自然类:白云、明月、水、冰雪 1、浮云:
西楼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或指代闺房,或指代曾经聚会之所,或指代孤独寂寞 的居所,或指代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常指伤心地,是排遣忧 伤或遥望故国、爱人、友人的处所。李煜《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清照 《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辛弃疾《为赋新词强说愁》:少年 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2、凭栏:
李煜: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 《水龙吟》: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杜甫: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范仲淹《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六、时令节日类 1、中秋 八月十五日,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如唐王建《十五 夜望月》:今夜月白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重阳 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故云。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如杜甫《九日》中所 写: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3、寒食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我的心像晶 莹的玉壶的冰一样,样高洁如故。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 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7、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 十分繁华的扬 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 “朱雀桥边野 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 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 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 巷口。 8、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 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 酒旗斜矗。” 3、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失结合起来,由花落 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 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
象征高洁、隐逸、脱俗;桃花象征 美女的容颜;牡丹象征 高贵、富贵;杨花象征 飘零、离散。 二、动物类:杜鹃、乌鸦、鸿雁、青鸟、鹧鸪/沙鸥、蟋蟀、鸣蝉 、 猿猴、燕、鱼 1、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现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古诗词中常与 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
(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旧 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 变化的无限感慨。 (3)春天的象征,表示喜庆。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6、鹧鸪: 鹧鸪的鸣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后来多用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 鹧鸪飞。 这首诗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渗入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些意象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选取的意象有:尽锦衣的战士、如花的宫女、宫殿、鹧鸪等。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 (或“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前三句极写威武、胜利、荣华,最后一句只见破败荒凉。 前后强烈的对比将昔盛今衰的感慨抒发得淋漓尽致。 3、器乐类:羌笛(羌管、笛)、胡笳、琵琶、戍角 1、羌笛、胡笳: 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戍 边思归。王之涣: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有关音乐曲调 古诗词中常在语句里出现有些乐曲名称,而这些乐曲又往往有特定的含义、情感或寓 意,而这又对全诗的整体意象或情感表达有直接的作用。 (1)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 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 (2)梅花落——曲调名。如:“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 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
往往与远行的游子相联系。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有时也比 喻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小人 。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 身在最高层。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冰雪:
心志忠贞,品格高尚。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 壶。” 五、场所类:南浦、灞陵村。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2、鸿雁、青鸟:
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代指音讯。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一只先被遣 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李商隐:蓬山 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璟: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清照:雁字 回时,月满西楼。 3、蟋蟀: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 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3、梅花:
洁、不屈不挠的品格。王安石《梅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 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 《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 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4、松柏: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 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此 外,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 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 扁舟。”李煜《虞美人》:“问君 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用流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4、长亭——陆上送别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