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二作业活动分析及评定第一节作业评定作业评定是康复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针对患者在作业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功能障碍的程度,尤其是对患者在日常生活、工作和休闲娱乐等活动中的独立性情况进行评定。
强调患者整体功能状况和环境因素对作业活动的影响。
作业评定是作业治疗的前提和基础,是制订作业治疗计划、选择作业治疗方法的重要依据。
作业评定贯穿于作业治疗的全过程。
定期地进行作业评定,有利于分析治疗效果,判断预后。
并可根据定期的评定结果,决定是否继续或需要修正作业治疗方案,调整治疗方法,或确定患者出院时的功能状况,以分析患者是否具有适应家庭生活和环境的能力,最终为患者回归家庭和重返社会提出建议及指导。
一、常用作业评定内容1. 感觉及运动功能感觉及运动功能是维持躯体运动或活动的基本要素。
包括感觉、知觉、肌力、耐力、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原始反射、肌腱反射、精细运动、协调运动、平衡功能、单侧、双侧肢体活动及对外界刺激的接受和处理活动情况等。
2. 认知功能认知是指人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对感觉输入信息的获取、编码、操作、提取和使用的过程。
包括注意、记忆、定向、知觉及思维等。
认知功能是综合运用脑的高级功能的能力。
包括意识觉醒水平、定向力、注意力、记忆力等。
3.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是指人们为了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具有共性的基本活动。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是完全从患者实用的角度来进行评定,它是对患者一种综合活动能力的测试。
日常生活活动一般包括衣、食、住、行和个人卫生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日常生活活动又可分为基础(躯体)性日常生活活动(basic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BADL)和工具(复合)性日常生活活动(instrumental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I ADD两类。
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是指人们维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并与身体活动有关的基本活动。
如进食、穿衣、洗漱、如厕、坐起、移动躯体、行走等活动;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是指人们在家庭或社区内独立生活所需的一些技能活动。
如家务事处理、煮饭、使用电话和交通工具、购物等,大多需要借助于工具的活动。
对于病残者来说,获得日常生活的独立能力是其能够恢复以往生活方式,提高生存质量,回归家庭和社会的首要步骤,故在作业活动的功能评定中,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尤其重要。
最常用的评定方法有Barthel指数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ment,FIM)等。
4. 社会心理功能社会心理功能是指个人进入社会和处理情感方面的能力,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表达、自我价值、自我控制、社会及人际关系等。
5. 环境评定环境是指人类生活的周围空间与有关事物。
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环境因素是日常作业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患者在日常活动中所遇到的障碍,除与身心功能障碍有关外,还常与其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关。
生活环境的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患者生存质量的好坏。
所以,为了让患者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应对其居住、生活及工作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和评估,寻找出不利于患者活动的环境因素及安全因素,并提出改造意见,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独立性,促进其融入社会。
6. 职业能力评定职业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反映着人类的社会属性、生命的意义。
康复医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恢复患者的躯体功能,还应使患者重新获得工作能力和就业的机会,获得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尊严、地位及心理上的满足感,并使患者在工作中体现其人生的价值。
职业康复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职业能力的评定是作业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目的是判断患者或残疾者的作业水平和适应职业的可能性,了解患者或残疾者的工作能力或就业潜能。
职业能力评定是一项综合性能力的评定,涉及患者或残疾者的躯体、心理、认知等方面功能,以及作业技能和社会因素等等。
职业能力评定的内容一般包括患者的残存功能、智力检査、职业倾向测验和职业操作能力检査等。
职业能力的评定方法有:职业能力倾向自我评定量表、林氏就业评估量表(Lam assessment of employment readiness), GULHEMP工作分析系统、Valpar工作范例评定系统,以及微塔法(micro tower)定向和工作评定测试等。
通过职业能力的评定可判断患者是否具有职业发展的可能性,是否具有真正回归社会的能力。
作业评定是康复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除了康复功能评定的基本内容:如感觉、运动、认知、言语、心理等功能评定外,作业评定尤其强调患者在作业技能和作业能力方面的评定,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独立性评定,强调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具体评定方法可参考《康复评定技术》和本书的相关章节。
二、作业评定注意事项患者的作业活动涉及患者整体的身体状况,包括躯体功能和心理功能等各个方面。
同时,还应考虑患者的生活、工作环境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定。
在作业评定的过程中,治疗师应与患者一起找出患者在日常生活、工作、休闲等活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共同制订作业治疗方案,使作业治疗更具有目标性。
其具体评定时应注意如下几点:1. 根据患者功能障碍情况选择适宜的评定方法评定要重点突出,有目的性,同时应注重患者整体的功能情况。
如在评定患者的肌力、关节活动度的同时,更应考虑这些功能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休闲等活动的综合影响。
故应重点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步态分析、手功能以及与休闲或工作相关的能力评定等。
2. 选择标准化的评定方法因为作业活动能力是患者的各项功能的综合体现,其评定方法也要能反映患者的这种综合能力。
因此,尽量采用大家公认的、标准化的量表进行评定。
如Barthel指数、功能独立性评定、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等等,因为这些测定量表均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灵敏度,评定的结果较为客观。
3. 重视发挥患者的主动参与性在作业评定过程中,一定要让患者了解评定的内容和方法。
作业治疗师要充分认识到患者在整个作业评定或治疗过程中"自我"的重要性。
充分发挥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这对患者完成作业治疗活动、提高康复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 作业治疗师要重视和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能力与患者建立友好关系,良好的沟通能力,不仅能获得患者更多、更准确的信息资料,同时,也能让患者或家属充分理解和积极配合,更好地完成作业活动功能评定工作。
5. 评定时应注意适当的时间、地点及患者的生理状况如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中的穿衣、洗漱、梳头、剃须等活动,最好是在患者起床或上午进行,以求真实。
定期地再次评定,每次也应在同一时间和地点进行。
同时还应注意患者的生理状态,避免患者在身体不适或疲劳的状态下进行评定,以减少偏差。
6. 评定中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在进行作业评定时,应保持环境整洁、安静、宽敞、空气清新和温度宜人,应尽量在模拟实际家庭生活或工作的环境下进行评定,以减少不良环境或不实际的环境因素对评定结果的影响。
第二节作业治疗计划的制订制订作业治疗计划,要根据患者功能评定的结果,并结合患者个体情况,设定康复治疗目标,综合考虑选择作业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康复效果。
在实施治疗计划的过程中,要定期地对康复治疗的进展及效果进行评估,以便不断修正作业治疗计划,调整治疗方案,最终达到恢复患者功能、自理生活、提高生存质量、早日回归家庭、重返社会的目的。
因此,作业治疗计划的制订应遵循如下步骤: 1.首先应根据患者功能评定的结果,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业治疗师不仅要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状况,以及这些障碍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同时还要对残存的功能进行分析,了解是否需要给予代偿帮助、明确患者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以便选择适宜的作业治疗方法给予干预,并进行针对性训练。
充分挖掘患者的潜能,以其最终达到功能独立,生活自理的目的。
2. 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作业治疗方案作业治疗以患者为核心,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如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社会经历、生活和工作环境等情况,并结合患者意愿、爱好和兴趣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合患者个体的作业治疗方案。
3. 根据设定的目标,提出具体适宜的作业治疗方法这里的目标是指患者经功能训练后,所能达到的功能改善结果。
目标一般分为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最终目标。
最终目标是通过多个短期或长期目标来实现。
所以,短期目标应较具体。
一般初期或短期目标不宜设定过高,要使患者感到经过康复治疗后,很快能达到效果,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如要实现患者日常生活独立自理,回归家庭和社会的最终目标,必须要针对患者的每个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洗脸、进食、行走、如厕等)分别进行训练,达到逐一独立完成,即若干个短期目标的实现,循序渐进地达到日常生活的自理或独立,最终实现回归家庭和重返社会的目标。
4. 作业治疗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定期评定及计划的修正在作业治疗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要定期地对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以判断康复治疗效果。
对未能达到目标,效果不佳者,要分析治疗方法是否与目标相一致,治疗方法是否与患者的需要及能力相符合,选择的作业治疗方法是否适宜等等。
根据上述情况不断修正其治疗计划,改进作业治疗方案,以其达到康复的最佳效果。
5. 出院计划和建议患者经过住院康复治疗后,最终的目标是要回归家庭、重返社会。
因此,在制订整体作业治疗计划的时候,要根据患者的功能恢复状况,结合患者的家庭、生活或工作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
患者出院后,一般要继续进行功能训练,以巩固疗效。
这就需要制订一个详细的出院计划和建议,其内容应包括:患者作业治疗活动的具体方法、时间、强度、注意事项;患者的心理适应和准备;家人及朋友的理解、支持和帮助;陪护者的教育和训练指导;家庭生活环境或工作环境的评估和改造;辅助器具或转移装置的使用和维护及定期随诊等等。
使患者获得全方位的、持续的康复服务及功能恢复,真正提高其生存质量,以实现康复医学的最终目标——回归家庭和重返社会。
知识拓展脑卒中患者作业治疗计划制订举例患者李某,男性,50岁。
职业:农民。
文化程度:小学。
个人爱好:务农种植。
住址:某县乡村,家庭背景、经济条件一般。
患者目前右側肢体活动不利,乏力、伴说话吐字不清,情绪不稳,生命体征平稳。
诊断:脑梗死。
功能评定:肌张力稍高,Ashworth分级评定2级;Barthel指数50分;Berg评分25分;Bm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IE级。
现根据患者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患者个体情况,首先设定以改善患者功能状况为近期目标,制订作业治疗计划如下:1. 床上翻身、坐起和站立训练,及站立位重心转移、坐位和站立平衡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