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专题报告目录专题报告一呼和浩特市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一、现状特点 1二、旅游资源实体评价 2三、旅游资源地区分布与评价 2四、呼和浩特市旅游资源实体名录 5 专题报告二呼和浩特市旅游市场研究一、呼和浩特市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10二、呼和浩特市旅游者人口学特征 11三、呼和浩特市旅游者行为特征 13四、成因分析 17五、呼市旅游市场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 17六、客源市场定位与营销 18专题报告一呼和浩特市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一、现状特点1.旅游资源总体特征根据《呼和浩特市旅游资源分类、普查与评价报告》,呼市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是:旅游资源种类多,实体数量大,此次调查得到的实体数有340个;地域组合好,主要集中在呼市区,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也有少量分布;档次高,部分旅游资源的垄断性强,比较优势突出,如历史文化类的旅游资源和城市旅游功能方面的体现;另一方面,主体旅游资源及其赋存的生态环境脆弱,主要旅游区间的空间分布相当分散。
2.旅游资源结构特征此次调查的旅游资源类型中,主类7种,亚类20类,基本类型46种,单体340处,分别占内蒙古自治区和全国相同类型的比例如下〔表1〕。
从上表看出,呼和浩特市的旅游资源亚类数量,占全国和内蒙古自治区的比例都超过了50%,相对较丰富。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比例较小,属于中等水平。
各旅游资源类型的具体内容见下表(表2)。
表2 呼和浩特市旅游资源类型统计因为多数高档次、具有垄断性或比较优势的旅游资源一般都是历史文化类旅游资源,这类资源的保护难度大,加上本底环境脆弱,环境容量较小,一旦旅游过度,或开发利用不当,极易遭到破坏(表3)。
上表看出,这些旅游资源类型数量很不平衡,自然旅游资源中的类型数量和单体数量很少,如地文景观、水域风光和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数量只有9种,单体数量只有22处,人文旅游资源中的类型数量和单体数量较多,分别有37种和318处(项),完全不成比例,说明呼市人文旅游资源占绝对优势。
呼市旅游资源的区域分布极不均衡,四级旅游资源集中在呼市区和土默特左旗,三级旅游资源相对较分散(表4)。
表4 内蒙古旅游资源等级的区域构成二、旅游资源实体评价1.评价标准采用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技术规定。
此规定计有评价因子9项,分属于“资源要素价值”和“附加值”两项评价项目。
其中,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旅游观赏价值、历史科学文化价值、珍稀或奇特程度、规模与丰度、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附加值项目中含知名度、美誉度、开发潜力、适游期等4项评价因子。
2.基本步骤和评价方法 评价分为二个步骤。
第一步,根据2002年12月初完成的“呼市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实体目录”,按9项评价因子制成“呼市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实体评价表1”。
第二步,按各评价因子评分要求,对评价表中每一处基本类型实体,放在较大的范围内考虑其各项因子适合占有的分数档次,记录下它应获得的实际分数。
然后依据标准中的“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对全部单体进行概念性评价。
最后将9项评价因子的得分相加,得出该实体的总分。
由于调查资料精度不够,概念性评价只划分出优良级、普通级(未列等级的单体为“档外”)。
3.旅游资源质量等级此次针对全部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实体的质量评价,呼和浩特市旅游资源单体中,优良级和普通级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分别为100处和116处,各占全部旅游资源单体(总计340处)的29.4%和34.1%。
三、旅游资源地区分布与评价1.旅游资源分布的空间特征[说明]在自治区的排序见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在地区分配上,优良级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市市区。
如果将优良级和普通级旅游资源的数量分别乘以权值10和5,则可得出呼和浩特市及各区旗县旅游资源的等级分值,以此能够区分出它们彼此之间品位上的差别。
表5是其旅游资源质量等级的数学标志和等级排序。
呼和浩特市区旅游资源整体质量在全自治区处于上游,但其他旗县却位于落后的位置。
——旅游资源分布的区域空间广阔,以点状景观资源为主,如昭君墓、席力图召、盛乐故城、赛马场等;面状资源点相对较少,分布分散;点状资源以历史人文资源为主,由于分布分散,开发困难。
——高等级旅游资源集聚在呼市区内,有利于资源的整体开发,有条件形成产业化规模。
——旅游资源的丰度和类型组合呈现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分布格局。
优良级的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呼市区,尤其集中在旧城内,其他五旗县仅有零散分布的10个,占按区域划分的53个总数的18.87%。
分布于五旗县的优良级旅游资源的空间联系松散,旅游路线组织困难,每一资源必须独立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量巨大。
——呼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段,其所在地域的旅游资源组合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五个资源集合区中位列第一(表6)。
表6 内蒙古自治区优势旅游资源组合区表7 内蒙古自治区优势旅游资源组合区评价赋分等级表在各盟市中,呼市旅游资源的分值仅排在第三位,相当于排第一位的赤峰市的一半(表8)。
表8 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旅游资源等级分值及排序2.各类旅游资源的量值和品质分析(1)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全市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单体较少,共调查了10处,占所调查的全部旅游资源单体的2.9%,包括2个亚类3个基本类型,单体数量不多,但其中6处综合自然景观区资源品位较高,全部属于优良级。
如大青山(阴山)、土默特等景观区反映了呼和浩特市所在的土默特川及其相邻山地地区的整体自然风貌。
大青山属于阴山中段,东西长125公里,南坡地势陡峭,与黄河土默特河套平原之间有大型断裂通过,地质构造上很有价值。
山中沟谷内草被林木茂盛,许多段落风光很好,是本区许多旅游资源的主要载体。
其次是和林格尔县的2处生物化石点,资源品位不高。
(2)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全市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单体数量最少,只调查了3处,占所调查的全部旅游资源单体的0.9%,说明此类旅游资源在本市处于劣势。
这些类型包括2个亚类3个基本类型,涉及到2个旗县,其中有2处天然湖泊与池沼和1处冷泉。
其中位于土默特左旗西部的哈素海水深在1.5-3米之间,芦苇水草丛生,栖息鸟类很多,是一处典型的湖泊湿地,有较高旅游价值。
其余1处湿地和1处冷泉价值不高。
(3)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全市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共调查了6处单体,占所调查的全部旅游资源单体的1.8%。
从整体看,此类型在本区处于劣势。
这些类型中包括1个亚类2个基本类型,有4处树林,2株独木,涉及到市区及和林格尔县。
这些林地虽然都属于优良级范围,但档次较低,与内蒙自治区其他地方的林地无法比拟。
其中能提到的只有位于呼和浩特市区及和林格尔县东部山区的南天门森林,占地面积2万多公顷,树种为针叶阔叶落叶混交林,景观较好。
(4)遗址类旅游资源全市遗址类旅游资源单体共调查了77处,占所调查的全部340处旅游资源单体的22.1%,包括3个亚类8个基本类型,涉及到全部6个区旗县。
旅游资源单体中,数量最多的是废弃居住地(53处),其次是原始聚落或活动地(18处),文化层(2处)和废弃寺庙(1处)很少。
从这些情况看出本区旅游资源有以下特点:其一,本区拥有的旅游资源单体数量较多,但拥有它们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数量却较少。
而且主要是集中在个别类型中,总数达到71,比例达到92%的废弃居住地和原始聚落或活动地都属于反映历史文化的人文旅游资源,是呼和浩特市历史文化类旅游资源具有较大优势的一种表现。
其二,这些旅游资源单体在地域上分布状况是,和林格尔县(19处)、土默特左旗(15处)、清水河县(15处)、武川县(11处)、托克托县(11处)、市区(6处)。
由此可以看出,此类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市区外围各旗县。
其三,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历史文化遗址类旅游资源,主要原因在于本区是历史上有名的土默特地区核心地带,这里史前人类和历史上的人类活动频繁,遗留下来的历史遗存遗物很多,它们主要有以下形式:第一,史前人类文化遗址,如旧石器时代早期在土默特左旗的大窑村遗址,晚期在大窑村南山、南水泉、马鬃山南坡、二道瓦村等遗址,发现各种打制石器数百件,命名为“大窑文化”。
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更加广泛,在大青山南麓的阿善、转龙藏、古城湾、姚家湾、大窑南山等地,黄河沿岸的海生不浪、白泥窑子、冯雁,苗家窑等地,大黑河上游的美岱脑包山、二十家子、石人湾白塔村等地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磨制石器、骨器、陶器、饰品等,属于“阿善文化”;第二,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大量古城和古聚落,如清水河县的桐过、桢陵、宁边、古城坡等古城遗址;市区的东盛州、丰州、库库和屯、绥远等古城遗址;和林格尔县的盛乐、云阳、武城险、大利城、柴河镇城等古城遗址;托克托县的城圐圇、古城村、云中城、阳寿、沙陵、蒲滩拐、东胜州(大荒城)、双墙村、东胜卫城(黄城)等古城遗址;和林格尔县的三眼井、圪洞坪、南沙圪旦、西梁瓦罐、七墓圪塔等古村落遗址;清水河县的白泥窑子、岔河口、马路塔、棋子峁、常家河、台子梁等聚落遗址;武川县的韩赵坡、魏帝“行宫”、北沟子、白沙泉村、乌兰窑子梁前、得令不浪、东达乌素、黑脑包、庆兴广等村落遗址;第三,还有一些古代生产地遗址,如和林格尔县的羊群沟古牧场、马场古牧场、兰其峁瓦片坡窑遗址、二墓嘴古窑遗址、二道凹石器制造场等。
其四,这些单体虽然数量较多,但由于时代久远而受到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大部分已成废址,景观特征不很明显,因此旅游质量等级不高,其中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有8处,普通级只有6处,其余都属于档外。
不过在为数不多的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中,有些仍然可以成为内蒙古优势旅游资源的代表,依此构成旅游开发的重要文化依托。
在大量古城遗址中,托克托县的古城时代齐全,规模较大,遗址保存得较好,其中有战国时赵国始建的云中古城,周8公里,城墙残高4.5米,宽6.5米;位于城关镇的东胜州辽代古城(大荒城)遗址,呈长方形,四墙仍耸立,周长2229米,残高5-8米。
此城兴于辽盛于元;明代修建的城圐圇古城遗址,周长12.5公里,是目前呼和浩特市规模最大的古城;另外还有位于呼和浩特市东郊的安陶古城,分内外二城,北城墙西段外外侧高3.3米,顶宽6.5米,为汉代定襄郡安陶县城故址;位于和林格尔县上土城子村的盛乐古城,东西长1550米,南北长2250米,为汉代盛乐古城遗址等。
(5)景观建筑类旅游资源全市遗址类旅游资源共调查了104处单体,占所调查的全部旅游资源单体的30.6%。
其中单体数量超过10(含)的有墓(群)(18处)、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10处)、长城段落(10处)、园林(10处),5处(含)-9处的有文化场所(8处)、摩崖字画(6处)、纪念性建筑(6处)、祭拜场馆(5处)、碑碣(5处),不足5处(不含)的有教学科研实验场所(4处)、人工水域观光游憩区(4处)、佛塔(4处)、展示演示场馆(3处)、建设工程与生产地(2处)、体育健身场馆(2处)、戏台(2处)、烽燧(2处)、歌舞游乐场所(1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