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编写导则(2014年修订版)1 总则1.1 为提高公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水平,保证施工组织设计编写的科学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适用,并在公司内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编写模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技术成本,特制定本导则。
1.2 本导则主要用于指导公司国内建设工程实施阶段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海外工程可参照执行。
1.3 本导则依据国家标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及《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规范》(GB/T50430-2007)的基本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编写。
1.4 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时除执行本导则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施工组织设计的分类按照编写阶段的不同,施工组织设计可分为投标阶段施工织设计和实施阶段施工组织设计。
本导则主要是指实施阶段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
根据设计阶段和编写对象的不同,施工组织设计可分为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称其为施工方案)。
2.1施工组织总设计施工组织总设计是以整个建设项目为编写对象,用来规划施工全过程中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的全局性、控制性文件。
它是整个建设项目施工的战略部署,涉及范围较广,内容比较概括,对整个施工过程起统筹规划、重点控制作用,同时也是施工单位编制年度施工计划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
它一般是在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批准后,由总承包单位的总工程师负责,会同建设、设计和分包单位的工程师共同编写的。
2.2.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以单位工程(单位工程的划分原则,按有关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中规定或招标文件进行)为编写对象,用来指导施工全过程中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的局部性、指导性文件。
它是拟建工程施工的战术安排,是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继续和深化,内容应比施工组织总设计具体和详细。
它同时也是单独的一个单位工程在施工图阶段编写的技术文件,对单位工程的施工过程起指导和制约作用,可作为编制季度、月度进度计划和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
它一般是在施工图设计完成后,由施工单位工程项目主管工程师负责编写的。
2.3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以分部(分项)工程(或专项工程)为编写对象,用来指导某一具体施工活动的技术、经济文件。
它是对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补充,内容更加细化与具体化。
要求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直接用于指导某个施工过程的施工。
它既是单位施工组织设计中某个分部(分项)工程更深、更细的施工设计,又是单独一个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设计,也可视施工现场情况将其称为施工方案。
它一般是在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成并确定了施工方法后,由施工单位工程项目主管工程师负责编写的。
3 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3.1 一般规定3.1.1本导则中施工组织设计内容主要是指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中主要以施工方案形式编制,是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补充,所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某些内容在施工方案中可不包括。
3.1.2施工组织设计中内容应符合施工合同或招标文件中有关工程进度、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造价等方面的要求,并与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三个管理体系文件有效结合,不能违背三个体系的要求。
3.1.3 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应涵盖项目的施工全过程,做到技术先进、部署合理、资源充分、工艺成熟,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强。
3.1.4 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应具有真实性,能够客观反映实际情况。
3.1.5 施工组织设计中大型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在投标阶段应经过初步论证,在实施阶段应进行细化并审慎详细论证,必要时单独编制。
3.1.6 施工组织设计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新材料、新设备,涉及到的“四新”应用,应经过充分的论证或试验,必要时需通过有关部门组织的鉴定。
3.1.7 本导则中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仅指基本内容,在编写时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及特点对其进行适当添加或删减。
施工组织设计的章节顺序根据实际编写内容确定,本导则不做具体规定。
3.2 基本内容,3.2.1工程概况工程概况一般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1)工程特点:项目的名称;地理位置;设计概况等。
(2)建设地点特征:项目所在地的水文气象状况;施工区域的地形状况;工程的水文地质情况、工程地质情况;与项目施工有关的道路、河流等状况。
(3)项目施工条件:当地建筑材料、设备供应情况;对内对外交通运输条件;当地供水、供电、供热和通信能力状况;其它。
(4)项目施工内容及总体要求:承包范围及主要施工内容;合同主要工程量;合同工期;合同要求的质量目标、环境目标、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文明施工生产目标;合同、招标文件对工程施工的其他要求等。
3.2.2编制依据(1)招投标文件规定(2)施工合同(3)施工图纸(4)现行的法律法规及有效技术标准、规程、规范(5)其他(如:现场施工条件;本单位成熟的施工经验与方法;与施工有关的地方管理规定等文件)3.2.3施工组织机构(1)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图(宜采用框图形式)(2)主要职能部门职责(3)主要岗位人员职责(4)施工任务及任务分配(5)项目管理措施3.2.4 施工平面规划及布置(1)规划布置原则(2)施工总布置规划及总平面布置图:总平面布置图应按比例绘制;可分施工阶段绘制;一些特殊的内容,当总平面布置图不能清晰表示时,可单独绘制,如现场临时用电、临时用水布置等。
(3)各种设施布置的文字叙述:办公和生活营地布置;施工道路布置;施工用风、水、电及通讯等设施布置;辅助设施布置等。
3.2.5 施工总体方案(1)施工总体目标:根据施工合同或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施工管理目标,确定本项目施工管理总目标,包括:进度目标、质量目标、环境保护目标、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成本目标(如有必要)等。
(2)施工程序:根据工程特点、工期要求、工程复杂程度等要素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间的施工程序,可用工艺流程图或网络计划图表示。
(3)施工重点及难点:对工程施工重点及难点进行分析,并确定其施工对策。
(4)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确认:根据工程特点,确定本工程施工的关键工序及特殊过程,简要描述各关键工序及特殊过程的施工方法和控制要点。
(5)“四新”技术应用: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新设备的应用,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四新”的技术名称、简介、应用部位和范围、采取措施、技术要求及管理要求等。
(6)施工方法综述:简要描述一下本工程中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所采用的主要施工方法。
3.2.6 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障措施(1)编制原则(2)施工进度计划文字说明:本工程开、竣工日期;主要节点施工时间;主体工程完成时间;关键线路;主要施工项目的进度安排;主要项目的施工强度指标;业主要求等。
(3)施工进度计划图:可采用网络图或横道图表示,并附必要说明;对于工程规模较大或较复杂的工程,宜采用网络图表示;计划图应体现总进度及各分部(分项)工程进度的关键线路。
(4)工期保障措施: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管理措施等。
3.2.7施工资源配置计划(1)劳动力配置计划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确定各施工阶段劳动力配置计划,见下表:劳动力配置计划表(2)主要机械设备及大型工具、器具配置计划主要机械设备及大型工具、器具配置计划,见下表:主要机械设备及大型工具、器具配置计划表(3)主要材料供应计划主要材料需用量及进场计划,见下表:主要材料需用计划表(4)主要测量及试验检测仪器需用计划主要测量及试验检测仪器需用计划,见下表:主要测量及试验检测仪器需用计划表3.2.8 施工措施根据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中相关规定,首先对本工程进行单位工程及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然后对工程中工程量较大、施工难度较大、工期较长且对整个项目的完成起关键作用的以及影响全局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制定施工措施。
重要的分部(分项)工程可另外专门制定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施工措施通常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实际编写时可根据工程特点进行增删:(1)工程概况(2)施工程序(3)施工准备(4)所用材料、机具、设备(5)施工工艺流程(6)操作要点(7)质量检验检测(8)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9)安全及环保措施(10)成品保护3.2.9质量管理计划项目部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19001)、《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划》(GB/T 50340)及公司《管理手册》的要求,建立本项目部的质量管理体系,编制质量管理计划。
质量计划可以单独编制,也可以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包括。
质量管理计划包含但不局限于下列内容:(1)质量方针、目标及要求:制定项目的质量方针及目标、指标,并进行目标分解,质量指标应具有可测量性。
(2)质量管理组织和职责:建立项目部的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并明确各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员的职责。
(3)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分析及其控制措施:对影响重点工序、关键过程、特殊过程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可靠的预防及控制措施,以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4)施工质量检查、验收及其相关标准:制定原材料及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对质量检查和验收标准做出规定。
(5)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为防范质量风险,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严重质量事故,将质量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及措施。
(6)对违规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制定施工中可能存在的违反质量控制规定的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制度。
(7)应收集的信息及传递要求:制定项目施工过程中应收集的与质量有关的对内对外信息,并规定这些信息的传递渠道及要求,要保证及时、准确。
(8)与工程建设有关方的沟通方式:为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保持与监理、业主等相关方的良好沟通关系,项目应规定可行的与相关方的沟通方式,如:会议沟通、电子邮件沟通、书面沟通等。
(9)施工管理应形成的记录:为保证质量管理的可追溯性,对施工过程中应形成的各种记录及其填写、收集、保存、移交、处理等做出规定。
(10)质量管理和技术措施:采取各种有效的质量管理和技术保障措施,以保证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包括但不局限于:夏季、冬季和雨季等特殊季节施工的技术措施;关键过程、特殊过程、重点工序的质量保证措施;成品、半成品的保护措施等。
(11)其它要求:除相关方的质量管理要求外,项目自身的其它质量要求,如顾客满意度、顾客回访计划、工程保修计划、创优计划等。
3.2.10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项目部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及公司《管理手册》要求,建立本项目部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编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包含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框图表示),管理组织机构,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