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护筒旋挖桩施工工法

全护筒旋挖桩施工工法

施工场地不能形成自然排水,抽排的速度慢于积水的速度,在现场会
形成大的积水区域。——这在现场很清楚,会导致施工困难……
6
6
工程岩土图片
黄色粘土
卵石
淤泥
泥岩
7
7
第二部分、旋挖成桩施工工艺及监理管控、质量控制重难点
2.1、施工前准备及监理管控、质量控制重难点 2.2、全护筒旋挖桩施工工艺流程及监理管控、质量控制重难点
全钢护筒旋挖桩施工的 经验分享、交流、研讨
2016.01.16
1
1
目录
第一部分、渝富·滨江首岸工程地质及基础施工难点 第二部分、全护筒旋挖桩施工工艺流程及监理管控、重难点分析 第三部分、渝富·滨江首岸监理管控要点、案例 第四部分、小结 第五部分、结束语
2
2
第一部分、渝富·滨江首岸工程地质 及基础施工难点
②、当采用基岩作桩的持力层时,报告应反映基岩的岩性、构造、 岩面变化、风化程度、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和基本质量等级,判定有
无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岩层;
③、应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埋深、类型和水位变化幅度,
评价地下水对桩基的影响;
10
10
④、评价成桩可能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签认图纸会审记录;
3)、场地与环境条件有关资料
含施工现场和邻近区域内的地下管线(管道、电缆)、地下构筑物、危险
建筑物、道路、高压架空线的分布等调查资料;
案例
工程现场为特钢老 厂区,建设单位无 法提供地下管网图 纸,导致旋挖施工 桩混凝土大量损失, 此桩后期必须进行
接桩处理。
18
18
(2)、桩基岩芯取样: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应共同确定桩基岩芯 取样位置及数量。
——本工程符合以上特点。 ——本工程勘探点原则以30 ×30米,只在楼栋位置减小。
12
12
——现目前业主所给地勘单位地勘费用,以钻孔进尺计价。业主单 位为了节省费用会要求地勘单位在勘探点布置时采用就大原则,对于 地质状况简单的工程一般没有什么问题,但对于地质情况复杂的项目 (如本工程),地勘成果不能准确、完整反映现场地质情况。此做法 往往被政府主管部门(质监站)诟病,他们往往会要求作超前钻探。
20
20
旋挖施工方案
监理就旋挖施工方案审批意见
21
21
、本工程全护筒旋挖桩施工设备、设施情况 (1)、设备配备
旋挖机
履带吊
振动锤
装载机
22
钢护筒
22
(2)、钻具筒式钻头清孔钻头来自截齿底钻头两瓣钻头
23
23
施工准备阶段监理的管控、质量控制重难点 ➢ 按照“4M1E”法,检查承包人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的建立情况,检查施 工单位人员机具设备、材料的进场情况;审批测量放线成果,砼配合比及施 工方案;编写旋挖钻施工监理细则; ➢ 通过地勘报告、超前钻资料、设计图纸与实际地质的符合性进行比对;
3
3
本工程紧临嘉陵江畔, 拟建场地水文地质状况极为复杂。
①江边冲积(淤积)形成的地表泥土层,封闭地下水不能排泄(减
压)形成承压水,旋挖开孔后容易塌方(泥土层遇水成淤泥),泥土层厚 度近12米左右;
② 砂卵层卵石颗粒小,其厚度接近10米左右;
卵石随钻筒运动,影响钻进效率。
③ 场地内基岩起伏较大。
19
19
(3)、样板桩先行 设计交底时参建各方根据地勘资料及设计要求确定样板桩的位置。
旋挖桩采用样板桩施工、样板桩验收的原则:即先行施工3根桩,时间提 前1-2天,取岩芯样送检。
(4)方案先行 根据工程设计施工图纸和施工合同,针对施工单位拟采取的旋挖桩
施工工艺,要求施工单位按常规进行方案报审。(见附图)
⑦、根据地勘报告,对桩长进行预估,特别对最深桩进行预估——桩 长预估深度表;并就开挖和完成情况反馈验证地勘报告;最后就桩长控 制情况(刚性角控制)划单线平面图,形成竣工资料(见附图)。
16
16
桩长预估深度表
刚性角控制单线平面图
17
17
2)、施工图纸
正式的桩基工程施工图,根据施工图,对工程基桩进行统一编号 ;
从地勘报告7-7‵剖面看,4#楼岩层与2#楼岩层表面高差40米。
4
4
桩深较深,平均约30米。 各栋地基持力层高程变化大,刚性角控制是本工程的重点之一。
5
5
本工程最大的难点是控制塌孔,沉渣需反复清理,砼浇筑需及时。 水下灌注砼易出现堵管、砼夹渣、断桩等情况,必须严格执行水下
砼灌注施工技术规程,以保证施工质量。砼供应需加强协调组织,水下砼 拌合质量是水下砼灌注的重点。
本工程施工前采用超前钻做施工详勘。(DBJ50-156-2012)
勘察第4.0.3条(见附图)
13
13
超前钻依据
14
14
超前钻确认桩位及数量
超前钻报告
15
15
⑥、勘探孔的深度,一般性勘探孔深应达到预计桩长以下3d, 或5m;针对本工程的地质状况——泥岩地质,地勘单位在旋挖超前钻 报告上对设计桩底持力层下3D或5米范围的地质状况进行了详细说明。
8
8
本基础工程施工遵循《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1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旋挖成 孔灌注桩工程技术规程》DBJ50-156-2012要求;
9
9
2.1、施工前准备
技术准备 (1)、必备资料 1)岩土工程勘察文件(地勘报告内容) ①、反映场地各层岩土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及变化规律;
地勘报告对施工工艺选择 及超前钻进行明确
11
11
⑤、查看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勘探点间距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勘探 点间距:端承桩宜为12~24m;摩擦桩宜为20~35m;当地层条件复杂,
影响成桩或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勘探点应适当加密; 高回填土、卵石 土、岩溶、岩土界面坡率大于10%等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柱下单桩 基础,宜每桩设一勘探点。
25
25
2.2、全护筒旋挖桩施工工艺
及监理管控、质量控制重难点
监理复核
(1)、
施工工艺流
24
24
➢ 参加承包人的技术交底、安全交底及具体作业人员上岗培训,做到主 动监理,事前控制。 ➢ 明确监理人员分工、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学习和掌握旋挖桩的质量 监控要点,并将分工情况和监理工作要求以书面形式分发给施工单位; ➢ 确定控制重点:其控制重点为桩位、桩长、桩径、清孔和混凝土浇筑 情况,要求桩位精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桩长、桩径不小于设计值,清 孔干净,成桩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