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克 化 工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企 业 标 准Q/MKHG –MS317-化工厂工业汽轮机 维护检修规程(试行)2009- - 发布 实施美克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发 布Q/MKHG-MS317-前言本标准依据Q/MKHG 0101—2006《企业标准编写基本规定》制订。
本标准是美克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标准管理的基础标准。
本标准是美克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在归档文件整理时应遵循的标准。
本标准从2009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美克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设备保运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美克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设备保运部负责起草并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于2009年月日首次发。
化工厂工业汽轮机维护检修规程目次1 总则 (1)2 检修周期与内容 (1)3 检修与质量标准 (2)4 试车与验收 (16)5 维护与故障处理 (18)1 总则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1 主题内容本规程规定了工业汽轮机(以下简称汽轮机)的检修周期与内容、检修与质量标准、试车与验收、维护及常见故障处理。
1.1.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化工厂7EH-13、5CL-4、8EH-10、5BH-4、5BH-5型等,以API-612标准制造的,化工厂特殊用途的汽轮机的维护和检修。
1.2 编写修订依据《化工机械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89年随机技术资料国家现行的关于压力容器方面的相关法规,包括现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2 检修周期与内容2.1 检修周期(见表1)表1 检修周期月注:监测手段齐全,根据状态监测情况,可适当调整检修周期。
2.2 检修内容2.2.1 小修根据状态监测情况和运行情况发现的问题而定。
2.2.2 大修2.2.2.1 消除管线、阀门的泄漏;2.2.2.2 检查或更换止推轴承、径向轴承;2.2.2.3 清理检查调速阀、抽汽阀的轴承部位,添加润滑脂,检查、整定调速和抽汽杠杆;2.2.2.4 检查、清理抽汽止逆阀及其油动机;2.2.2.5 检查、清理盘车器系统;2.2.2.6 检查或更换静电接地电刷;2.2.2.7 调速油储能器检查、充压;2.2.2.8 调校轴振动、轴位移探头;2.2.2.9 检查、清理油过滤器,清理或更换滤芯,检查清理六通阀;2.2.2.10 检查、清理凝汽器,消除真空系统的泄漏;2.2.2.11 检查、清理抽汽器和大气安全阀;2.2.2.12 联轴器检查,机组找正;2.2.2.13 电气、仪表部分进行相应检修;2,2.2.14 拆、装化状板和保温层;2.2.2.15 检查汽缸有无裂纹、冲刷、损坏及结合面有无漏汽痕迹等缺陷,必要时处理;检查、调整滑销系统和缸体水平度;2.2.2.16 检查、清理隔板、喷嘴及转子,测量、复检调整隔板各部间隙;2.2.2.17 检查、清理或更换部分汽封及弹簧,测量、复检调整汽封间隙;2.2.2.18 更换全部O形环等易损密封件;2.2.2.19 检查转子径向、端面跳动值,测量、复查轴直线度;测量、检查叶片、围带、铆钉等有无松动、裂纹、断裂、腐蚀等缺陷,根据具体情况做必要处理;2.2.2.20 检查、清理汽缸螺栓、螺母,并进行无损探伤,必要时更换;2.2.2.21 对调速、抽汽电液转换器、危急保安器及动力传递机构进行检查、校验或更换新件;2.2.2.22 解体检查或修理主汽阀、调速阀和抽汽阀,检查各阀杆的直线度,阀头、阀座进行无损探伤,检查阀头的密封性,必要时修复或更换新件。
3 检修与质量标准3.1 滚动轴承、联轴节等检修执行SHS03059—2004《化工设备通用部件检修及质量标准》。
3.2 拆卸前的准备3.2.1 各项准备工作应符合安全、环保、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如按照Q/SHS 0001.3—2001《炼油化工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试行)中的规定,对检修过程进行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环境因素识别和影响评价,并办理相关票证;3.2.2 根据汽轮机运行技术状况和监测记录,查看上轮检修资料,分析故障原因和部位,制定检修计划和方案;3.2.3 熟悉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3.2.4 准备好检修所需更换的备件和材料;3.2.5 检修所需的工、量、卡具备齐,吊车进行负荷试验合格;3.2.6 按规定进行断电、停汽、倒空等工艺处理完毕,具备检修条件,办理安全检修证后,方可施工;3.3 拆卸与检查3.3.1 拆、装化状板和保温。
3.3.2 拆除与检修相关的全部管线,并封好管口。
3.3.3 拆卸联轴节护罩、短节、供油管,供油管要小心拆卸,不得损坏或弯曲。
3.3.4 测量并记录机组同轴度。
3.3.5 拆卸调速器、调速杠杆,吊下机头箱。
3.3.6 拆卸、检查汽缸螺栓3.3.6.1 插入锚爪垫块;3.3.6.2 使用专用工具拆卸汽缸螺栓;3.3.6.3 检查并记录其外观有无缺陷,检测硬度并进行无损探伤;3.3.7 汽缸3.3.7.1 插入汽缸导向杆;3.3.7.2 吊出上缸体,并翻盖;3.3.7.3 检查并记录汽缸中分面有无裂纹、冲刷、损伤、漏汽痕迹等缺陷,必要时制订修复方案进行修复;3.3.7.4 检查并记录滑销系统,测量其间隙;3.3.7.5 检查并记录挠性支架有无裂纹、开焊等缺陷。
3.3.8 拆卸并检查轴位移、轴振动探头。
3.3.9 复测止推瓦、汽封、喷嘴和动叶片的间隙。
3.3.10 测量转子与隔板,转子与气封之间的间隙。
3.3.11 径向瓦和止推瓦3.3.11.1 拆卸上半轴承箱,检查测量止推瓦、径向瓦,并测量径向瓦间隙及转子轴向窜量;3.3.11.2 检查并记录各瓦块工作面的接触与磨损是否均匀,检查轴承合金表面有无过度磨损、电腐蚀、裂纹、夹渣、气孔、剥落等缺陷,必要时需更换;3.3.11.3 检查并记录瓦胎内、外弧及销钉孔有无磨亮痕迹,定位销钉是否弯曲、松动;3.3.11.4 检查并记录薄壁瓦的接触痕迹及余面高度;3.3.11.5 用专用工具将转子轻微抬起0.08~0.1mm,将下半轴瓦旋出,注意两端下半轴承不可同时取出,以免损伤转子、汽封等。
3.3.12 转子3.3.12.1 测量并记录转子轴颈扬度;3.3.12.2 用专用工具水平吊出转子;3.3.12.3 检查并记录轴颈、叶片、围带、推力盘等有无损伤、裂纹等缺陷,必要时进行无损探伤,并作叶频分析;3.3.12.4 检查并记录转子的各部跳动值,见图1,A、B、C、D、E、F、G为转子各部跳动检测点;3.3.13 隔板和喷嘴3.3.13.1 在水平剖分面上检查并记录汽缸和隔板高度的差值;3.3.13.2 检查并记录隔板和汽缸之间的轴向间隙及隔板支撑销钉的情况;3.3.13.3 拆卸隔板,检查并记录隔板迷宫、挂耳螺钉、定位键等;3.3.13.4 检查并记录第一级隔板分配器和其他级隔板、喷嘴的腐蚀、磨损、冲刷、裂纹情况,必要时更换。
3.3.14 汽封3.3.14.1 检查并记录汽封齿的磨损、缺口、倒齿等情况,必要时予以更换;3.3.14.2 检查并记录弹簧有无裂纹和损伤,弹性是否良好。
3.3.15 主汽阀、调速阀和抽汽调节阀3.3.15.1 解体主汽阀、调速阀和抽汽调节阀;3.3.15.2 检查并记录阀头与阀座的密封情况,检查密封线是否完好;3.3.15.3 检查并记录阀杆有无弯曲、咬合和裂纹等缺陷,必要时予以修理或更换;3.3.15.4 检查并记录阀体、阀盖有无裂纹,接触面有无损伤等;3.3.15.5 检查、清理并记录主汽阀过滤网及各阀的阀头组件和阀杆的密封情况。
3.3.16 联轴节3.3.16.1 用专用工具拆卸联轴节;3.3.16.2 清理、检查联轴节内孔与轴端外圆表面的粗糙度、圆柱度等,并测量各部分的配合尺寸;3.3.16.3 清洗轴和联轴节内孔,检查联轴节内孔与轴的接触情况;3.3.16.4 检查记录径向跳动和端面跳动;3.3.16.5 其他参照相关规程执行。
3.3.17 盘车器3.3.17.1 检查、清理各部件,必要时更换油封、轴承等;3.3.17.2 检查并记录蜗轮、蜗杆的啮合情况,必要时进行修理或更换。
3.3.18 凝汽系统3.3.18.1 拆开凝汽器端盖、进行清理、检查,必要时进行试漏或作相应处理;3.3.18.2 检查并记录抽气器喷嘴、喷管的冲蚀,裂纹及几何尺寸变化情况。
3.3.19 抽汽止逆阀3.3.19.1 检查清理抽汽止逆阀及其油缸;3.3.19.2 油缸柱塞应光滑无毛刺,柱塞杆无弯曲,O形环密封可靠。
3.3.20 大气安全阀检查清理大气安全阀阀板、阀座的腐蚀、裂纹及密封等情况。
3.4 检修及质量标准3.4.1 联轴节3.4.1.1 联轴节内孔、轴端外圆表面的划痕、毛刺应打磨除去,表面粗糙度不大于Ra0.4;3.4.1.2 各部件配合尺寸、过盈量等符合制造厂规定标准;3.4.1.3 径向跳动值应小于0.03mm,端面跳动值小于0.02mm,圆柱度偏差值应小于0.03mm;3.4.1.4 当用油压工具拆、装无键联轴节时,其最高膨胀油压应符合制造厂规定标准;3.4,1.5 外齿圆内孔与轴的接触面积,对于键连接应不小于70%,对于无键连接应不小于80%,接触不良应进行修研;3.4.1.6 未尽事宜,参照相关规程执行。
3.4.2 汽缸3.4.2.1 汽轮机停机后,油系统应继续运行至缸体温度降至60℃以下;3.4.2.2 当高压缸温度降至150℃时,方可拆除保温层,在保温层完好的情况下,环境温度为25℃时,保温层外表面温度应不超过50℃;3.4.2.3 单缸汽轮机滑销系统示意图见图2,滑销系统的各部件间隙见表2;3.4.2.4 挠性支架在冷态时位置应符合图3、表3给定的尺寸;3.4.2.5 汽缸结合面,若有漏汽冲蚀痕迹,可用等离子喷焊等表面修复技术进行修复,修复后要求每25×25mm面积内的研点数达20~25点,表面粗糙度不大于Ra0.8;3.4.2.6 汽缸结合面间隙在不加密封剂、紧固1/3的螺栓后,于高压缸处0.03mm的塞尺不得塞入,个别塞入部位的塞入深度不得超过汽缸结合面有效密封宽度的1/3;3.4.2.7 汽缸扣合时,中分面加熟亚麻仁油或ALINCO—COMPOUNDZ—3(ALINCOU.S.A)等密封剂,涂抹均匀,厚度一般为0.5mm。
3.4.3 螺栓3.4.3.1 缸体螺栓一般按低压段、中压段、高压段的顺序拆卸,紧固顺序则相反,且每次对称把紧两个螺栓,螺栓把紧顺序见图4、图5、图6;3.4.3.2螺栓紧固分预紧固和最终紧固;大直径螺栓的最终紧固应采用热把紧;预把紧时用专用扳手紧固螺栓并定好零位,然后按给定的旋转弧长,在汽缸上相应部位作出标记,待螺栓加热后紧固到标定位置;小直径螺栓可不加热,直接紧至标定紧固孤长位置;螺栓紧固表见表4;3.4.3,3螺栓、螺母应进行无损探伤,确认无裂纹,必要时进行金相分析和机械性能试验;3.4.3.4 测定螺栓硬度值,当螺栓、螺母的硬度值比规定值降低10%时,应进行更换;高压缸螺栓的硬度及金相组织见表5;3.4.3.5 螺栓螺纹部分应涂高温防咬合剂(一般为二硫化钼),紧固后螺栓顶端螺母顶部距离应不小于5mm;3.4.3.6 当采用热紧法施工时,因根据双头螺栓的材料及应力来确定热紧时的加热温度,加热温度不宜超过材料的回火温度;热紧时,对机体螺柱进行加热,应严格执行生产厂给予的操作规程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