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间艺术课程教案

民间艺术课程教案

民间艺术了不起主题网络图★主题目标分析:了解丰富多彩的崇明民间艺术中的民间音乐、民间手工艺术、民间传说童谣、民俗节日等内容,尝试对崇明民间艺术的认识、探索和表达、表演,感受崇明民间艺术的美,尝试用多种方式进行认识、探索、表达和表现。

*优美的民间音乐1、了解崇明民间歌舞的名称、特点。

2、喜爱崇明民间歌舞,愿意尝试表演。

*丰富的手工艺术3、了解崇明民间手工艺品的名称、种类。

2、有制作民间手工艺品的兴趣。

*有趣的童谣传说1、了解崇明的民间童谣和传说,对民间文学感兴趣。

2、愿意说说唱唱民间童谣。

*欢乐的民俗节日1、了解崇明丰富多彩的民间节日活动的来历以及习俗。

2、感受传统民俗节日的快乐。

★幼儿经验与主题价值分析崇明的民间艺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但对于幼儿来说,还缺少具体的感知,离现有的生活经验比较远。

但是,孩子生在崇明、长在崇明,有必要进行了解和传承,况且,崇明的一些民间艺术文化在岛上还有所展现,幼儿或多或少有所感知。

例如:农村中有的孩子的奶奶还用自己刺绣的鞋垫、窗衣、帐沿、枕套;有的奶奶还仍在家中自己动手纺纱、织布;农村家庭中每家还有灶头,孩子看得见生活中的灶花;元宵节爷爷、爸爸和孩子一起扎灯笼、甩火球等等,因此,孩子们具有零星的、简单的经验。

为了帮助幼儿进一步积累经验、激发情感,老师、家长就有必要进行挖掘、整理,拓展学习资源,引导孩子进一步观察了解。

“欣赏和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性,有初步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了解一些接触到的多元文化”是《指南》对学前期幼儿所要求获得的基本经验。

该主题就是让幼儿接触、了解、感受崇明本岛的民间艺术、民间文化。

★主题实施的建议1、教师应把握本班幼儿的兴趣,选择适合班级孩子的兴趣、年龄能接受的民间艺术内容,找准切入点。

如:元宵节幼儿对各种灯笼感兴趣时,教师及时引导开展亲子自制灯笼、火球,并适时进行拎灯笼过三桥等传统习俗的教育活动。

2、该主题结合在大班新课程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中的“多彩的民间艺术”中进行,也可以分散融入到其他主题中。

3、由于该主题对表演、手工劳动等技能方面有一定难度,建议大区域兴趣活动和小区域活动共同进行。

★重点关注1、情感与态度方面(1)感受崇明民间艺术的伟大。

(2)激发中国人、崇明人要为家乡,为祖国争光的情感。

2、认知方面(1)了解崇明著名的民间艺术的名称、种类,知道它是劳动人民用智慧创造出来的。

(2)了解崇明的民俗节日和风俗习惯。

3、动作技能方面(1)探索和学习一些崇明著名的民间艺术,如:刺绣、剪纸、点灶花等等。

(2)模仿、创编一些民间舞蹈、童谣,如:蚌舞、莲香舞、崇明快板等等。

集体教学活动举例[例一] 活动名称:好看的扁担戏(大班)一、活动背景和设计意图崇明的扁担戏在20XX年被列为上海市文广局“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崇明岛上被称为“木人头戏”,是木偶戏的一种,有关行家将这种一人表演的布袋木偶戏称之为“扁担戏”。

其价值很大,但是现在表演的人很少,幼儿也很少见到。

“扁担戏”一个人既当演员,又当伴奏员;既用手指演绎角色,又用嘴巴演唱台词,内容也通俗易懂,能为幼儿理解接受,特别是扁担戏独特的表演方式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尝试表演扁担戏对培养幼儿的协调能力也有非常大的作用,而且,向幼儿宣传、介绍扁担戏也有助于将崇明民间文化遗产代代相传。

二、活动目标(一)感受、欣赏崇明扁担戏,感受家乡的美好。

(二)初步了解崇明的古老文化,知道它是崇明特有的民间文化。

三、活动准备:1、活动前已经收集过有关扁担戏内容、观看过艺人表演扁担戏2、扁担戏的幻灯片、收集的图片、录像等四、活动过程(一)交流收集的有关扁担戏的信息重点提问:讲讲你收集的、知道的有关扁担戏的内容。

小节:崇明的“扁担戏”相传在清朝嘉庆年间由苏州传入,当时一位李姓艺人来到崇明演出,当地人顾再之拜他为师,后又传给崇明的朱少云等十余人,于是“扁担戏”便在崇明流传开了。

扁担戏是民间戏剧的一种是劳动人民自己创编,口耳相传,他们没有读过专门的书,靠自己钻研,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巧,简易、方便、经济的特点,随时随地表演,能给更多劳动人民带来欢乐与享受。

(二)带着问题观看扁担戏重点提问:扁担戏是什么样的?它是怎样表演的?(三)探究扁担戏的奥妙重点提问:1、扁担戏与平时我们看到的戏有什么不一样?2、关于扁担戏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小结:扁担戏里呀有许多小秘密,它只要用一副扁担架子、一些简单的木偶道具,一个人一会儿说说、一会儿唱唱、一会儿敲鼓就能演的一场精彩的戏,它看起来简单,但是实际上要手、脚、嘴等互相配合,很难的。

(四)尝试表演扁担戏1、试一试:这些道具在表演时是怎样工作的?(幼儿自主地进行表演,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说一说:你在学习表演扁担戏时有什么感觉?活动方案提供:竖新幼儿园陈红花相关链接:崇明扁担戏是一种非常有个性、有特点的民间戏剧。

前几年,在崇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引导帮助下,民间艺人朱雪山的扁担戏被列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扁担戏,最要紧的诀窍是手灵活、脚协调、口技要好。

平时,民间艺人用一根扁担,一端挑着小舞台,一端挑着高脚凳,走村串户行走在乡间。

如果有人邀请演出,就选择一个较为平整的场地,放下供表演者坐的高脚凳子,再把扁担的一头插入凳子下横档的榫里,将上端小舞台加以固定,然后表演者躲入到小舞台后边,坐到用拖地布幔围起来的高脚凳子上,双脚踩响在高脚凳凳面下横档上的锣钹,一阵击打之后开始表演。

表演者操动套在手指上的布袋木偶,用嘴来模拟剧中故事情节里人物的道白、唱腔,间或还辅之描述打斗、格杀的口技等。

这种一个人既当演员,又当伴奏员;既用手指演绎角色,又用嘴巴演唱台词、模拟口技的戏剧,在崇明岛上被称为“木人头戏”,是木偶戏的一种,有关行家将这种一人表演的布袋木偶戏称之为“扁担戏”。

崇明的“木人头戏”相传在清朝嘉庆年间由苏州传入,当时一位李姓艺人来到崇明演出,当地人顾再之拜他为师,后又传朱少云等十余人,于是“木人头戏”便在崇明流传开了。

[例二] 活动名称:快乐莲湘舞(大班)一、活动背景和设计意图:在“迎新年”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安排了一系列的迎新歌曲欣赏活动,并把打莲湘融入进去,让孩子们在敲敲打打中,体验新年的热闹、快乐,也通过这种尝试,使幼儿开始了解民间舞蹈,感知其独特的民俗韵味,对民间舞蹈产生兴趣,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幼儿的创编、探究能力。

二、活动目标(一)了解莲湘舞是民间舞蹈的一种,对其产生兴趣。

(二)了解莲湘舞独特的节奏和韵味进行敲打的基本动作练习。

(三)尝试创编,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三、活动准备音乐《恭喜》、莲湘棒、录像四、活动过程(一)认识莲湘棍重点提问:1、这是什么?用来干什么?2、怎样使它发出声音?小结:莲湘棍用一根细竹杆制作,棍子中间挖一个孔嵌入四五个小铜钱,摇动花棍,铜钱会哗哗作响。

莲湘棍表面涂以红、黄、兰等色漆饰,棍两端系扎若干彩色绸布细条为穗,很漂亮。

(二)观看录像“莲湘舞”重点提问:1、莲湘棒怎么拿?2、莲湘棒可以敲打在身体什么部位?3、是随便敲的还是有一定节奏的?小结:莲湘舞是我们崇明的民间舞蹈,人们在演奏时,可单手执单棍,也可双手执双棍。

听音乐节奏敲击身体的肩、腰、背、臂、肘、膝等部位,让莲厢棒振动铜钱作响,还可以配上复杂的节奏变化和优美的舞姿,莲湘舞既好听又好看。

4、你喜欢哪一段?哪个动作?小结:阿姨们用一根莲湘棒敲打出这么多漂亮的动作,本领可真大,我们也来学一学。

(三)尝试打莲湘重点指导:1、幼儿握莲厢棒的姿势。

2、尝试有节奏地敲打身体的各个部位。

师:莲湘舞是我们崇明的民间舞蹈,刚才录象里的阿姨在敲打时很轻松、自信、自然,我们也要敲打出这个特点出来,一起再试试。

(四)创编《恭喜》听《恭喜》音乐的节奏,有变换地敲打的部位,创编动作。

五、延伸活动:在区域活动“小舞台”中继续进行打莲湘地创编活动六、活动反思与建议在一活动中,幼儿通过打莲湘的尝试,对民间舞蹈有了初步地了解,在后面的创编中,也感到了快乐的民族气氛,可以说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气息,激发对民间艺人的钦佩和尊敬。

建议在上此活动前,应选择节奏感较强的民族音乐,而且是在幼儿充分熟悉音乐后在进行。

活动方案提供:竖新幼儿园郁花[例三]活动名称:木偶表演(大班)一、活动背景和设计意图在“动物大世界”的主题中,大家收集了各种动物的资料,并在一次次资料分享的过程中,了解了动物的外形特征,特殊本领,也对动物的各种声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鉴于此,我便把民间艺术和主题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木偶表演的形式满足幼儿模仿动物声音的愿望,并在表演中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创造性,社会性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二、活动目标:1、对木偶表演感兴趣,并愿意尝试表演。

2、能熟练模仿动物的声音。

已熟悉故事《小羊和老虎》,木偶,表演架,录像。

四、活动过程:1、激趣:(1)观看木偶表演的录像重点提问:他们在干什么(木偶表演)?你们知道木偶表演是怎么来的吗?(2)看“木头人”戏师:原来现在的木偶戏是从最初的民间“木头人”戏发展而来的,我们大人小孩都喜欢看,现在已经进入正式的剧场表演。

你们想学木偶戏吗?那怎么让木偶动起来?2、尝试操作木偶重点提问:你是怎么操作木偶的?在操作时遇到什么困难了吗?你是怎么解决的?3、模仿动物的声音重点提问:故事里有哪些动物宝宝?他们的声音分别是怎么样的?4、木偶表演:分组表演五、活动延伸:1、和学过木偶表演的同伴一起交流经验,并学习他人好的地方。

2、放在区域活动的表演区中,供孩子们表演。

六、活动反思与建议:1、孩子们在表演时连贯性不是很好,合作意识不是很强,可采取分段表演再完整表演的形式。

2、有些孩子很胆怯,不愿意大方地表演,可采取以强带弱,生生互动的形式来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使他们都愿意大胆地表达表现。

教案提供者:竖新幼儿园季赛花[例四]活动名称:自己动手编蛋袋(大班)一、活动背景和设计意图:在立夏传统节日活动中,幼儿了解了在我们崇明有立夏每个人吃蛋的风俗习惯。

以往都是由家长为幼儿编织蛋袋,我设想把我们的编织艺术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结合,使民间艺术活动的内容更为丰富。

幼儿在民间艺术区域活动中,已经学习了勾针、编织毛线、线带打结等基本的方法。

立夏这天,孩子们不约而同的向我提出如何编织蛋袋的问题?这是他们自发提出的活动,那么就让活动开始吧!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编制蛋袋的活动,喜欢民间编织艺术,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并尝试编织蛋袋,发展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1、欣赏各种蛋袋,感受民间编织艺术的美。

2、学习编织蛋袋的多种方法,体验劳动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1、向妈妈讨教编织蛋袋的方法并尝试编织2、幼儿自带蛋袋3、步骤图、钩针、毛线针和彩带、毛线、塑料包装带四、活动过程:(一)欣赏编织好的蛋袋,了解立夏吃蛋的习俗重点提问:1、你最喜欢哪个蛋袋?你知道什么节日用到蛋袋?2、立夏为什么父母要让孩子脖子上挂蛋袋?小结:立夏节吃蛋、编织蛋袋都是民间习俗,将装有蛋的蛋袋挂在小孩脖颈上,表示能逢凶化吉,是大人祝福孩子平安,是对孩子爱心的表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