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学与传统文化》文学常识串讲课件

《中国文学与传统文化》文学常识串讲课件


2、汉代——汉乐府
乐府原指音乐机关,汉武帝刘彻时 扩充为大规模的官署。其主要任务是采 集民间歌辞予以配乐,以及将文人歌功 颂德之诗制谱以供统治者祭祀和朝会宴 饮之用。“汉乐府”即是汉代的乐府诗, 又称“乐府诗”或“乐府歌辞”。
汉末文人诗——《古诗十九首》五言诗
汉乐府诗
汉乐府民歌直接继承了《诗经》中民歌的现实 主义传统,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 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感于哀乐,缘事而 发” ,但它又与《诗经》发歌以抒情为主不同, 汉乐府发歌以叙事为其特色。
文学成就
李白 诗仙 杜甫 诗圣
唐代五、七言绝句之最
律诗为唐律之最,中国诗歌史上 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诗人
流派 作家
诗歌内容
诗歌形式
山水 王.孟 隐逸情怀、自然 多采用五古和五 田园 常.储 幽静和生气美 律的形式
边塞
高.岑 李.王
边塞战争题材, 边塞风情、军中 苦乐、建功立业
多采用七言歌行 和七言绝句
《古诗十九首》在历代都受到了高 度评价,南朝文论家刘勰评为“五言之 冠冕”,其艺术成就确是文人五言诗达 到成熟阶段的标志。被后人评价为: “风之余,诗之母” “五言之冠冕” “一字千金”。
如《行行重行行》、《涉江采芙 蓉》、《迢迢牵牛星》、《西北有高楼》 皆为传世经典。
3、魏晋南北朝
(1)建安文学(汉末):
唐诗可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他们才气横 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 不平之情和壮烈的怀抱,拓宽了诗歌题材)
陈子昂:倡导汉魏风骨,建立雄浑刚健的 新诗风。《登幽州台歌》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
盛唐
作家 称号
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
魏晋风骨——峻健奔放、洒脱自然 曹操——《观沧海》《短歌行》 曹丕——《燕歌行》 曹植——《白马篇》《箜篌引》 阮籍——《壮士何慷慨》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 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 “关心百姓疾苦”、“渴望建功立业”,具有 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建安风骨”的独 特风格。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建安之杰”,
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洛神赋》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乐府: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的机构。
内容: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
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
句式:五言为主
《上邪》
《陌上桑》
《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
(汉末) 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原题为《古诗》, 最早收录于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 编《文选》之内。这些诗并非一人一 时之作,作者属于地主阶级中下阶层。 古诗十九首奠定了五言诗的基础,可 以说代表了汉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代表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最高峰。
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
浪漫主义源头:战国后期《楚辞》 (代表作家:屈原)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体制:“风、雅、颂”三部分 “国风”现实主义的精华 表现手法: 赋(铺陈叙述) 比(比喻) 兴(起兴)
★句式四言为主,语言双声叠韵
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
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有浓厚地方 色彩的新诗体——楚辞。屈原的骚体诗,是浪 漫主义的典范作品。代表作:《离骚》
文 鲍照

诗 谢朓
建功立业的抱负和对门阀制度的不满 “永明体”,对唐人五言绝句极有影响
后 宫体诗
风格浮艳

庾信
前期 冶艳,宫体诗,“徐庾体” 后期 刚健,南北朝诗歌艺术集大成者
4、唐五代宋
唐宋两代是诗歌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诗歌大花园中最灿烂 的两朵奇葩。
唐诗的艺术水平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 一个朝代。唐代留下了近五万首诗歌,独具 风格的著名诗人大约有五、六十人。再加上 题材、形式和流派的多样性,使唐诗达到了 中国诗歌的高峰。
文学常识串讲
诗歌常识
一、中国古代诗歌发展
歌——诗——词——曲
中国诗歌的发展史大致是: 歌而诗,诗而词,词而曲。
诗歌体裁
四言诗:《诗经》
中 古体诗 骚体诗:《楚辞》 国 (古风) 五言、七言诗: 汉魏晋六朝诗

乐 府:《孔雀东南飞 》

歌行体:《白雪歌》、《琵琶行》

五律
歌 近体诗 律 诗 七律
楚辞体的特点:
1.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 色彩; 2.“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 郁的地方色彩; 3.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篇幅一般比较长; 4.常用语气助词“兮”(句末:加强整体语气,句 中:表停顿)。
先秦时代,《诗经》与《楚
辞》双峰并峙,是中国诗史上现 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座巍然屹 立的坐标。有人说,中国历代诗 “莫不同祖风骚”,足见其对后 代诗歌的影响。
(2)正始文学: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 号,这时的诗歌称为“正始文学”。
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 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 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 达”。
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 构成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
代表作家: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 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3)两晋文学:
西晋:左思(诗歌骨力遒劲,承传建安 文学的精神。其《咏史》诗开启了咏史 和咏怀结合的新路子。)
东晋: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
谢(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
(4)南北朝时期:
民 时期 作品 内容
风格
歌 南朝 西洲曲 男女爱情 哀怨缠绵、艳丽柔婉
北朝 木兰辞 题材广泛 感情直率.语言朴实.风格刚健
体 裁
(今体诗)
绝句
五绝

七绝
变 词: 小令(少于59字)、中调(59~90字)、长调(多于90字)
曲: 小令(单独一支曲子)、套曲(多支曲子)
中国古代诗歌的历史沿革
•先秦
中 国
•汉
古 代
•魏晋南北朝

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隋唐五代


•宋
•元明清
•《诗经》楚辞 •乐府 •民歌 •律诗绝句 •宋词 •元曲
•诗歌
1、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
中唐(是盛唐诗歌的延续。历经安史之 乱后的这时期的作品表现社会动荡、人 民痛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