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锡新区总体发展规划

无锡新区总体发展规划



了新区的宏观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发展战略
和土地利用格局,是无锡新区规划建设的总领
性文件,对新区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深化与落实《无锡新区总体发展规划》,在土
地利用、道路交通、公共设施布局、基础设施
完善等方面进一步细化到可操作的层面,是本
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工作内容。
为了全面贯彻江苏省人民政府(2006)51号文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要求, 无锡市人民政府提出了“无锡市要提前一年完成 控详规全覆盖任务”的要求,新区管委会为了实 现在快速城市化发展背景下的新区品质提升要 求,落实新区总体发展规划,进行了控详规全覆 盖的规划编制工作。

规模,增加2所国际学校用地,增设大面积


总体发展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6-12

二改三地区用地功能调整

1. 减少了该地区中住宅用地,并将部分居住用地

调整为商住混合用地,使土地的兼容性和使用

效率更高;

2. 重点沿旺庄路和长江路两侧增加商业、金融用

地布置,形成高档的商业、金融中心;

3. 规划将对该地区内现状的部分工业用地进行置
2006-12
给排水、雨污水 电力电信 燃气、热力 综合防灾
现状调研 整理土地资源
细化空间结构 协调产业与居住功能关系
完善基础设施
教育 医疗卫生 商业金融
落实公共设施布局
行政办公 文化娱乐
体育
理顺交通系统
用地布局与发展时序
土地利用规划
空间形态与绿地景观
规划文本 规划图件
形成土地管理 技术文件
划分管理单元 编制地块图则
总体发展规划
控制性详规
16009.4
16895.9
3450.0
3178.1
1935.0
1586.6
4567.7
4019.2
742.7
733.1
625.7
1033.0
2147.2
2632.1
197.9
189.2
90.4
89.5
345.8
17
3475.3
2859.4
19830.5
化传统风貌展示区;


2.结合泰伯庙观光旅游功能,精心打造伯渎港沿
线景观使其成为梅村社区最重要的公关活动

空间;

3.重点策划新华路、锡甘路交叉口的功能布局与

空间形象,形成传统与现代对话融合的崭新


城市形象。



调 总体发展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6-12

鸿山新市镇用地功能调整


1. 将商业用地调整到伯渎港沿岸并缩小了用地

换,整理本地区的土地资源,细化用地功能布

局;

4. 疏通支路系统,拓宽龙山路,提升交通承载能

力。



总体发展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6-12

城铁站地区用地功能调整


1. 将原小天鹅地块纳入车站地区,扩大了车站

地区用地范围;

2. 重点保障车站用地的基础上,置换原有商业

用地,城铁站点周边增加居住、办公用地,
(2)“六线”控制(包括道路红线、绿地绿线、文物保护紫线和 划
城市紫线、河湖水面蓝线、基础设施黄线、廊道橙线); 全
(3)公益性公共设施,包括公益性文化娱乐、体育、教育设施, 覆
医疗卫生、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以及行政管理与小区公共服 盖
务等设施;
(4)规划对重点地区进行研究,划定了特定意图区,进行意向性 城市设计;
际化科技新城。


核心战略定位

国际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国家科技创新先导区

苏南国际物流集散区

和谐宜人新无锡样板区


人口规模——85万

整体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一带”:生态农业和历史保护走廊
“两区”:两个产业集中区
高新产业建成区和高新产业拓展区(高新产业B区、高 新产业C区和空港产业区)
“三轴”:三条发展轴:
3.各编制单元规划框架
3.1商务综合配套区










3.2高新产业A区

3.3高新产业B区

3.4高新产业C区


3.5空港产业区

4.重点地段意向性城市设计
4.1商贸核心区
4.2国际教育社区
4.3城铁站点地区
4.4高新B区创意研发产业园区
4.5梅村新社区
4.6鸿山镇核心区
4.7硕放核心区
4.8鸿山新市镇
2006-12






1.项目概况




1.1 规划背景


1.2 编制工作开展

1.3 编制进程

1.4 主要工作内容
2006-12


1.1 规划背景



2005年,无锡新区提出了“创新型国际科技新
城”的发展战略,新区从相对单一的高新产业

集中区向综合新城转变;同时,用地面积60平

把站点地区和研发创意产业园的空间系统串

联为一个整体,塑造全新的城市形象。
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6-12

伯渎港沿线用地功能调整


1. 规划在伯渎港北侧景观带中布置适量的公共

设施和居住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传

统形式的建筑设计和空间塑造,以泰伯庙为

基点,伯渎港为主线,形成独具特色的吴文
19755.3
占总用地比例
总体发展规划
控制性详规
80.7%
(+)85.5%
17.4%
(-)16.1%
9.8%
(-)8.0%
23.0%
(-)20.3%
3.7%
3.7%
3.2%
(+)5.2%
10.8%
(+)13.3%
1.0%
1.0%
0.5%
0.5%
1.7%
(-)0.6%
11.4%
(+)16.7%
17.5%
强制性指标—— 包括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 绿地率、地块交通出入口方位等11项指标;
引导性内容—— 确定建筑体量、色彩、广告及标识物等控制引导 原则;
引导性指标—— 包括人口容量、建筑形式、体量、艺术风格、色 彩、标识物告示规划设计要素。
2006-12







2.总体发展规划衔接与深化


3.细化支路系统,完善区域交通内循环,建立与
外部城市路网的便捷联系。






总体发展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6-12

国际教育社区用地功能调整

1.在原有四所国际学校基础上,新增一所国

际学校用地,打造一流国际教育环境,营

造一流的外商投资环境;

2.增加了市民广场用地、文化娱乐用地,增
2006-12
规划次分区
商务综合配套区 高新产业区A区 高新产业区B区 高新产业区C区
空港产业区
规划编制单元
江南商贸区西区 江南商贸区东区
坊前东社区 坊前西社区
南站社区 招商城地区
高新产业区A区北区 高新产业区A区南区

1.2 编制工作开展

设计单位
编制单元划分


2006年6月,与无锡市规划局编研处进行技术衔接,根据《无锡新区总体发展规
(-)14.5%
100.0%
100.0%
2006-12
商贸核心区用地功能调整


1.重点对原有单一商业用地进行了调整,商业中

心区增加居住用地,中心区周边增加了办公、

文化娱乐设施等用地,丰富商业中心功能构
成,形成以商业休闲为主,集多种功能于一

体的中心商贸区;

2.结合河道,道路等构建区域内部绿地景观系统;




无锡新区总体发展规划
控 制

——控详整合规划
详 细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
2006-12

1.概述
1.1规划背景 1.2编制工作开展
1.3编制进程 1.4主要工作内容
2.总体发展规划衔接与深化
2.1总体发展规划概述 2.2现状简析
2.3土地利用规划衔接与深化 2.4道路系统规划衔接与深化 2.5公共设施布局落实与深化
中心跨越发展轴(长江路)
区域联动发展轴(新华路)
人文生态发展轴(伯渎港)
“四个组合”:
高新产业A区和长江社区、坊前商业文化区
高新产业B区和梅村社区、鸿梅社区
高新产业C区和鸿山社区
空港产业区和硕放社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