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中学教学楼项目建议书

某中学教学楼项目建议书

目录第一章总论 (4)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4)1.2项目概况 (4)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6)1.4主要研究结论及建议 (6)1.5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 (7)1.6报告编制单位 (8)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8)2.1.项目提出的背景 (8)2.2.政策环境分析 (9)2.3.需求分析 (12)2.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5)第三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17)3.1.项目选址 (17)3.2项目建设条件 (19)第四章项目建设规划及方案 (21)4.1项目的总体规划 (21)4.2项目的建设方案 (27)第五章公用工程方案 (30)5.1给排水及消防 (30)5.2供电、照明及防雷接地 (36)5.3空调及通风系统 (38)5.4燃气工程 (40)5.5弱电工程 (41)第六章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 (46)6.1环境保护 (46)6.2安全卫生 (50)第七章节能与节水 (55)7.1节能 (55)7.2节水 (57)第八章组织机构与定员 (58)8.1组织机构 (58)8.2定员定岗 (59)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和招投标 (59)9.1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59)9.2工程招投标 (62)第十章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4)10.1项目投资估算 (64)10.2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 (67)第十一章财务和社会效益分析 (70)11.1财务评价编制说明 (70)11.2财务效益分析 (71)11.3社会效益分析 (76)第十二章结论与建议 (78)12.1主要研究结论 (78)12.2相关建议 (78)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项目名称:某中学教学楼项目(2)项目业主:某中学(3)项目承办单位:某中学1.2项目概况1.2.1拟建地点拟建某中学教学楼项目位于某中学校区的东北角,本项目以拟建小桥跨越小河涌与其南面的运动场相连。

某中学校区所在地属于XX区1.2.2项目业主本项目业主某中学,系按照某区教育局的《关于同意筹建某中学的批复》组建的机构,学校属于公办性质,办学规模为48个教学班,学生人数2400人,教职工200人。

学校规划总用地约67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58500平方米。

1.2.2建设内容与规模本次拟建的某中学教学楼项目位于某中学校区内,是初级中学的主要教学建筑物,由四栋单体组成,其中二栋为六层,另二栋分别为五层和七层,建筑物总高度最高为25.10米,各栋之间采取连廊相连接,总占地面积约368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16727平方米。

建筑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1.2.3主要建设条件某中学教学楼项目位于某区政府所在地XX街道,是正在开发且日趋成熟的新区,场地交通便利,场地东面为拟建海山路和空地,南面为河涌及已建15层商住楼,西面为拟建驹荣路及空地,北面为拟建锦上路及空地。

XX市某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北临广州,毗邻港澳,面积806平方公里。

境内绝大部分是江河冲积的平原,河涌交错,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常春。

拟建项目所在地XX东区,该地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属冲积平原地貌,地势开阔低平,水网发育,开发前主要由农田、河涌、沟渠、鱼塘等组成,现已经完成五通一平工作。

地质条件除存在较厚的饱和淤泥层外无其它不利影响,场地适合兴建建筑物。

1.2.4项目投资估算拟建的初级中学教学楼项目投资估算约为2979万元。

1.2.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近几年,处于XX旧城区和新城区结合部的东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规划齐全,加上国家经济整体向好,东区房地产业发展非常迅猛,短短五年各楼盘均已基本建设成形,在东区买楼居住的人口数量迅速增加。

XX东区规划总面积为319.29万平方米,规划总人口为8万人,但东区至今却没有一所公办初中学校。

为了更好地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本地区居民的文化素质、促进某区经济社会继续发展、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完善城市规划的要求和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尽快在东区兴建公办初级中学确有必要。

1.4主要研究结论及建议(1)主要研究结论本项目符合国家政策、为当地教育所必需、项目选址合理、建设方案较优、资金来源可靠、经济和社会评价可行。

(2)相关建议建议从项目开始就采取“项目法人制”进行项目的筹建;加强项目的宣传和介绍,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项目的设计须充分考虑与周边交通的衔接和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到最小。

1.5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1、国家及省市区各级的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2、XX市某区教育局文件:顺教复字〔2008〕118号《关于同意筹建某中学的批复》;3、XX市某区人民政府办公室:顺府办函〔2008〕363号《关于划拔XX东区新建初中用地的复函》;4、XX市某区人民政府文件:顺府发〔2008〕16号《关于全面推进初中免试就近入学的实施意见》;5、XX市某区XX街道办财政拨款证明;6、XX市某区环保局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审批表(20081115号);7、工程咨询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指引;8、XX地区的环境状况资料,自然、社会、经济方面的有关资料;9、《某区市中小学、幼儿园校舍建设现代化标准》(顺教字[2000]第52号);10、某中学与《编制单位名称》签订的《某中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合同》。

1.6报告编制单位《编制单位名称》(工咨乙12320060038号)。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提出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中国县域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的某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区人口也逐年增加。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越来越高的需求、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原某区市委市政府早在上世纪末就对某区原市政府所在地XX镇进行了重新规划建设,将位于原XX中心区南边的德胜区规划为某区新城区并于2000年将市政府搬迁到新城区办公。

某区新城区的建设给位于新旧城区连接部位的XX 东区带来了机遇,由于有承接新老城区间过渡延伸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早在2003年,某区就出台了《某区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总面积为319.29万平方米,规划总人口为8万人。

规划配套了完善的市政道路、水电、通讯、网络、学校、公园、商场、运动场等设施,软、硬环境的优化,东区吸引了众多商家和市民的目光,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宜商宜居的热土。

早在几年前,众多发展商就相中了东区这片沃土。

许多民办学校先后在这里建起,如某区一中附属小学、XX实验小学、某区第一幼儿园。

由于配套先行,东区房产一发展就成为抢手货,许多临近学校的楼盘不仅卖得快,楼价也一直居高不下。

短短五年左右的时间,大量优质楼盘在这里崛起,吉之岛等三大世界零售巨头纷纷进驻东区,在东区买楼居住的人口数量迅速增加。

随着入住人口的迅速增加,东区的教育资源的增加明显滞后,尤其是在东区范围内至今没有一所公立的初级中学,给市民的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市民纷纷呼吁尽快开工建设规划中的东区初级中学。

2.2.政策环境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从1986年就已经颁布实施了。

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22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项基本制度。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农村义务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先后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确立了“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贫困家庭中小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等,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方面,仍然存在各级政府投入责任不明确、经费供需矛盾比较突出、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农民教育负担较重等突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九”成果的巩固,不利于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必须深化改革。

为此,国务院在2005年又颁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强调要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从制度上保障“普九”的顺利实施。

广东省作为经济发达但发展又不平衡的省份,人口总量大,外来务工人员较多,贫困家庭子女也不少。

省政府要求“各地要结合实际,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认真解决包括贫困家庭子女、残疾儿童少年、非户籍人口子女在内的义务教育问题,以实际行动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实现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

”,《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2004-2020年)》中也提出:“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总体目标是:2010年,全省基本普及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的12年教育,2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大中城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2015年,全省巩固提高普及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的12年教育,2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全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2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全省实现教育现代化。

”、“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

2007年,全省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毛入学率达到100%,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2010年,全省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毛入学率保持100%,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7%以上;2020年,全省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

按照先困难家庭、后普通家庭,先农村、后城市,先经济欠发达地区、后经济发达地区的原则,逐步推进免费义务教育。

”、“把农村义务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

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经费投入重点向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促进城乡和区域之间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政府必须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并组织实施,对学校建设项目所需用地指标要优先安排,对非营利性教育设施用地以划拨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按标准化的要求进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使学校生均占有场地充足、校舍建筑完备、专用教室齐全、教学设施先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