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养生保健学

中医养生保健学


博 大 精 深 的 理 论 体 系
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
二 、 源 流 简 介
1、远古起源期— 摩和导引吐纳术的起源
膳食养生、环境养生、针灸按
2、先秦奠基期— 周易、道家、 儒家、《黄
帝内经》
吸纳了董仲舒、 《神 3、秦汉魏晋丰富期— 农本草经》、 王充、 张仲景、 华佗、 葛洪、 陶弘景的养生保健思 想
生命观
生命的物质观 生命的运动变化观 先天禀赋 后天因素 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体自身的和谐 人与社会的和谐 自然、生命的权衡自稳 养生的权衡自稳 传统健康观
三 、 基 本 观 念
寿夭观 和谐观
权衡观
健康观
现代健康观
四 、 基 本 法 则
内因为主 1、 正气为本
护肾保精 扶正固本 调理脾肺 益气扶正 清静养神 真气从之 慎避邪气 正气安和
4、隋唐充实期— 巢元方、孙思邈、 佛家等
都丰富了中医养生保健学的 内容
二 、 源 流 简 介
老年医学得到不断发展、 医药养生保健方法日臻完 5、宋金元发展期— 善、饮食养生丰富多彩、 “金元四大家”对养生保 健学做出了贡献 养生重“命门”和“宝精” 6、明清推广期— 说武术健身、 重视老年颐 养 预防保健取得显著成就、 7、近现代弘扬期— 开展养生保健理论研究和 学术交流、 重视养生保 健教育
概论博大精深的中医养生保健学
马烈光
成都中医药大学 教授, 研究中心主 任 博士生导师,四川省中医药学术和技术带 头人;兼任国际药膳食疗学会等多个学术团 体负责人;应邀担任日本自然疗法协会学术 顾问、《美国中华医学杂志》(中文版)第 一副总编。
悠久的历史
一 、 学 科 特 征
独特的理论知识
丰富多彩的方法 卓有成效的实践经验 鲜明的东方民族风格 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1、神志养生法
修德怡神、调志摄神 积精全神、四气调神 膳食 、起居 、 房事、运 动、交际、休闲娱乐 、 旅游、沐浴等 针灸、推拿、刮痧等
五 、 常 用 方 法
2、行为养生法 3、针推养生法 4、本草养生法
本草养生的应用原则及养 生方药、成药、膏方介绍
包括气功养生的基本内容、 练功的注意事项、养生保 健气功的常用功法等
天人相应 2、 内外统一
积极主动 顺应自然 协调内外 调内为主 因时之序 顺应天时 异法方宜 适应地理
四 、 基 本 法 则
动静互涵 3、 形神合一
动静适宜 动以炼形 静以养神 保形全神 调神安形
4、三因制宜 审因施养 知行并重 5、 持之以恒
因时施养 因地施养 因人施养
知之不易,行之更难 养生保健贯穿一生 练功贵在精专 养生保健重在生活化
5、气功养生法
因地
地理环境 居住环境 年月、四季、昼夜等 不同年龄 不同性别 不同体质 不同职业人群 不同体表部位 社区常见病
五 、 常 用 方 法
6、 审 因 施 养 法
因时
因人
因病
亚健康干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