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知识点的认识】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客观地说是两方面的,也可以说,二氧化碳真的是一把双刃剑.有利的方面是:它能促进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满足人和动物所需的有机物的合成和对氧气的需求;以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和自然界的碳、氧的循环,等等.不利的方面是: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它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再就是,由于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燃烧、森林遭到破坏等)影响,近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也就是说,现在地球上气温越来越高,就是因为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因为二氧化碳就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具有保温的作用,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现在这一群体的成员越来越多(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氟利昂等),使温度升高,近100年,全球气温升高0.6℃,照这样下去,预计到21世纪中叶,全球气温将升高1.5-4.5℃.还有,海平面升高也是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近100年,海平面上升14厘米,到21世纪中叶,海平面将会上升25-140厘米,海平面的上升,亚马逊雨林将会消失,两极海洋的冰块也将全部融化,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所有这些变化对野生动物而言无异于灭顶之灾.是,也有人认为大气中的水蒸气、云量、颗粒物有可能抵消温室效应.总的说来,对温室效应及其长期影响还需要人们进一步研究.切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共同采取措施,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例如,人类应该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相关问题情景,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的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相关的知识和信息等,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并且,经常将其与“二氧化碳的作用、性质”、“光合作用”、“自然界的碳、氧的循环”、“温室效应”、“化石燃料的燃烧”、“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联系起来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两方面影响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经常考查二氧化碳的所造成的温室效应,以及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等.【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二氧化碳的对环境的两方面影响,尤其是二氧化碳所造成的温室效应,以及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以及相关信息等,结合所学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一、选择题(共18小题)1.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下列气体中,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是() A.二氧化碳 B.甲烷 C.一氧化碳 D.臭氧2.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A. CO B. SO2 C. CO2 D. O3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提高你的呼声,不要提高海平面”.倡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做法不符合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内容的是()A.多使用一次性筷子 B.外出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C.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D.购物时用布袋代替塑料袋4.2014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措施能治理相关污染的是()选项 A B C D污染温室效应白色污染酸雨沙尘暴措施使用无磷洗衣粉掩埋塑料垃圾工业废气直接排放植树造林A. A B. B C. C D. D5.能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过量排放CO2形成酸雨B.发展氢能是开发清洁能源C.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D.限制生产含磷洗衣粉可减少水污染6.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可引起温室效应的是()A.稀有气体 B.氮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7.下列关于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多CO2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应提倡“低碳生活”B.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但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也不同D. CO、CO2、葡萄糖都属于有机物8.最近新闻报道,由于气候变暖,南极冰川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下列气体中能引起气候变暖的是()A. O2 B. N2 C. SO2 D. CO29.“两型”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下列有关碳及碳的化合物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B.一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C.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单质,两者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0.第16界世界气候大会于2011年12月在南非德班召开,会议的主题是“促进低碳经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开发新能源(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B.限制化工发展,关停化工企业,消除污染源头C.用第四代LED绿色光源代替白炽灯D.加快研发利用二氧化碳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11.碳的耗用量称为“碳足迹”.一般悄况下,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碳足迹就越大.碳足迹的计算包括一切用于电力、建设、运输等方面的能源以及我们所使用的消耗品.以下做法可以减小“碳足迹”的是()A.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B.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C.将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D.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12.2011年10月,“碳捕集与封存国际论坛”在重庆召开,重庆合川介绍了把CO2压缩、液化后封存在泥岩中的方法.关于封存CO2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CO2分子间有间隔B. CO2气体较易液化C. C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D.大气中CO2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13.“两型”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下列有关碳及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C.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14.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是引发酸雨的“罪魁祸首”B.二氧化碳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C.大气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D.填写档案时一般要求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单质碳不易溶于水15.化学家创造出一种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B.干水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C.用干水吸收CO2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D.干水吸收CO2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16.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是引发酸雨的“罪魁”B.二氧化碳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C.二氧化碳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D.二氧化碳有毒不能制作碳酸饮料17.如图是利用缺铁性氧化物[Fe(1﹣y)O]进行CO2再资源化研究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该研究成熟并广泛应用,能缓解温室效应B.反应①为置换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C.反应①提高了铁的氧化物中铁的质量分数D.整个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O2C+O218.世博“零碳馆”是中国第一座“零碳”排放的公共建筑,这里“碳”是指()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二氧化碳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9.下面是某同学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对所学化学知识进行归纳的情况.(1)对环境污染及治理方法连线正确的是.A.减缓“温室效应”﹣﹣使用新型能源B.防止水的污染﹣﹣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C.控制酸雨﹣﹣煤经过脱硫处理后再燃烧下列化学处理措施与解释不吻合的是.A.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C.刚装修好的房间里放活性炭﹣﹣活性炭有吸附性(3)对物质的组成或结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碳原子排列不同B.氯原子和氯离子﹣﹣质子数不同C.CO和C02﹣﹣﹣﹣﹣分子构成不同(4)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甲烷、乙酸、葡萄糖、一氧化碳等属于有机物B.淀粉、蛋白质、聚乙烯、蔗糖等属于有机高分子C.食物的成份主要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通常称为营养素.20.碳元素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中研究的重要内容.(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填化学式)的排放量.丁烷(C4H10)是液化石油气的成分之一,丁烷完全燃烧后与甲烷完全燃烧后的产物相同,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1.由于过多消耗化石能源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引起效应.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有(写1点即可).22.人的生活离不开化学,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多步行,骑单车出行,能有效减少CO2、SO2、CO等气体的排放,这些气体中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是,会造成酸雨的是.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的疾病是A.坏血病 B.龋齿 C.骨质疏松(3)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和,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天然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为:.23.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国家政策、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紧密相关.(1)“节能减排”是我国的重要国策,下列气体中属于“减排”对象的是(填序号).A.N2 B:CO2 C.O2今年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早灾严重.磷酸二氢铁(NH4H2PO4)可增强农作物的抗旱能力,这种化肥能显著提高土壤中元素含量,帮助植物生长.(3)“森林重庆”的实施有助于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这是因为绿色植物能吸收CO2,并释放出O2,6CO 2+6H2O X+6O2其中X的化学式为.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24.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只有一个家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1)“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所谓“低碳”指什么?燃放烟花炮竹时,除了会带来噪音污染外,还会带来等环境问题.(3)为了我们的青山绿水,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回答和解决问题,我市锰矿资源丰富,某电解金属锰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等物质,从经济和可行方面考虑,你认为最好选择什么物质处理该废水中的硫酸?25.要实现“化学﹣﹣让生活更美好”,必须保护环境,倡导低碳生活.试回答下列问题:物质大气中的含量(体积百分比)温室效应指数H2O 1 0.1CO2 0.03 1CH42×10﹣4 30CCl3F 2.8×10﹣8 21000CCl2F2 4.8×10﹣8 25000(1)上表中列出了五种气体的“温室效应指数”,指数越大,温室作用越强.综合分析表中数据,引起大气温室效应的最主要的气体﹣是;表中属于有机物的有种.低碳经济是以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①汽车尾气中含有NO x、C0等污染物,加装尾气催化净化装置,可使其中的NO x、CO相互反应转化成无毒的和CO2,实验室检验CO2的化学方程式为:.②乙醇汽油作为汽车燃料可减少碳排放,乙醇(C2H5OH)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目前,人们正在开发作为新能源,以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③垃圾的有效处理也是实现低碳生活的重要手段,请从“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的角度,提出你对垃圾处理的建议.26.空气中CO2浓度的持续走高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一些科学家认为,人类不仅要努力减少CO2的排放,还要尽快想办法清除空气中过多的CO2.为此,他们设想了一系列“捕捉”CO2的方法.方法Ⅰ:一些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加热的反应器“捕捉空气中的CO2,如图1所示.步骤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方法Ⅱ:另一些科学家利用NaOH溶液的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如图2所示.(1)NaOH的溶液喷成雾状是为了.如图a环节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评价:上述两种方法在化学原理上都是可行的,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方法Ⅰ主要是受到地域和气候的限制;方法Ⅱ主要.【考点训练】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8小题)1.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下列气体中,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是() A.二氧化碳 B.甲烷 C.一氧化碳 D.臭氧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从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或氟利昂)等去分析解答.解答: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温室里的玻璃和塑料薄膜一样,既能让阳光透过,又能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向外散失,起到了对地球的保温作用,这种现象造成了温室效应;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或氟利昂)等.故答案为:C.点评:记住: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或氟利昂)等.2.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A. CO B. SO2 C. CO2 D. O3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温室效应主要是指由于人类向大气中大量排放CO2等气体,增强了大气对红外线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散发,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上升而形成的.温室效应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土地干旱、厄尔尼诺现象频发等一系列气候问题.解答:解:A、CO有毒,会造成环境污染,但不会形成温室效应,故错误;B、SO2有毒,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但不会形成温室效应,故错误;C、CO2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正确D、O3是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但不是主要气体,故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大气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与对应的物质,了解典型的大气环境问题与排放到大气中的物质的联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提高你的呼声,不要提高海平面”.倡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做法不符合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内容的是()A.多使用一次性筷子 B.外出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C.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D.购物时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可以围绕“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分析;低碳即减少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根据具体的叙述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A、多使用一次性筷子,就会使树木多被砍伐,会使二氧化碳增高,不符合世界环境日主题;B、外出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世界环境日主题;C、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世界环境日的主题;D、购物时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白色污染,符合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故选:A.点评:低碳生活、低碳经济是当前十分热门的话题,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从自己做起,用低碳生活的理念指导我们的生活.4.2014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措施能治理相关污染的是()选项 A B C D污染温室效应白色污染酸雨沙尘暴措施使用无磷洗衣粉掩埋塑料垃圾工业废气直接排放植树造林A. A B. B C. C D. D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白色污染与防治.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源与防治措施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A、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而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防治措施尽量减少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开发新能源,而生活中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体的污染,从而产生赤潮,故A错误;B、白色污染是由塑料垃圾任意丢弃造成的,但是掩埋塑料垃圾会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故B错误;C、工厂排出的废烟、废气,人们生活中排出的废烟、废气,交通工具排出的废气,造成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形成酸雨,措施:控制污染源防治酸雨的形成,而不是工业废气直接排放,故C错误;D、防治沙尘暴的措施:禁止乱砍乱伐,植树造林,加大绿化面积,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源与防治措施进行分析解题,并从我做起,保护环境.5.能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过量排放CO2形成酸雨B.发展氢能是开发清洁能源C.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D.限制生产含磷洗衣粉可减少水污染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能源.分析: A、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B、氢能属于清洁能源;C、三大化石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D、含磷洗衣粉会污染水体,因此限制生产含磷洗衣粉.解答:解:A、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A错误;B、氢能属于清洁能源,发展氢能就是开发清洁能源,故B正确;C、三大化石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石油是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C正确;D、含磷洗衣粉会污染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因此限制生产含磷洗衣粉,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考点属于有关能源和环境保护的问题,节约化石能源,合理的开发新能源是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新课题,有关能源问题也是近几年2015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同学们要认真把握.6.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可引起温室效应的是()A.稀有气体 B.氮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温室气体的种类判断,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此外还有甲烷、臭氧、氟利昂等.解答:解: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氟利昂等,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了解温室气体的种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下列关于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多CO2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应提倡“低碳生活”B.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但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也不同D. CO、CO2、葡萄糖都属于有机物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毒性;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 A、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B、一氧化碳有毒,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C、物质的结构不同,性质也不同;D、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属于有机物.解答:解:A、过多CO2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应提倡“低碳生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确.B、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正确.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但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也不同.正确.D、葡萄糖属于有机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属于有机物.不正确.故选:D.点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8.最近新闻报道,由于气候变暖,南极冰川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下列气体中能引起气候变暖的是()A. O2 B. N2 C. SO2 D. CO2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冰雪消融是因为温度升高,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解答:解:A、氧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可以供给呼吸,不会造成温室效应,故A不符合题意;B、氮气在空气中的含量最高,不会造成温室效应,故B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硫含量增高会造成酸雨,不会形成温室效应,故C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含量增高会造成温室效应,会使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对空气的影响,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9.“两型”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下列有关碳及碳的化合物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B.一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C.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单质,两者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 A、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B、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C、同素异形体由于结构不同,即原子排列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D、二氧化碳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解答:解:A、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该项叙述错误;B、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该项叙述错误;C、同素异形体由于结构不同,即原子排列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金钢石、石墨为同素异形体,该项叙述错误;D、二氧化碳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该项叙述正确.故答案应选:D.点评: CO2与CO虽然都由C、O元素组成,由于结构上的不同,两气体性质特别是化学相关差很大,CO是一种有毒气体,CO2没有毒性但含量大时也能使人窒息而亡;碳的同素异形体由于结构不同,即原子排列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10.第16界世界气候大会于2011年12月在南非德班召开,会议的主题是“促进低碳经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开发新能源(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B.限制化工发展,关停化工企业,消除污染源头C.用第四代LED绿色光源代替白炽灯D.加快研发利用二氧化碳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 A、根据化石燃料的缺点考虑;B、根据化工企业的作用考虑;C、根据第四代LED绿色光源的优点考虑;D、根据塑料造成白色污染考虑.解答:解:A、化石燃料中含有大量的碳元素,化石燃料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要开发新能源(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就能减少二氧化碳的释放,故A符合主题;B、化工企业对人类经济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所以不能关停,而应该减少污染,工业三废经处理后再排放,故B不符合这一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