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银行资产管理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投资摘要:资产管理行业的本质是管理资产,即“受人之托,代客理财”,而管理资产的核心是管理价值和风险。
管理价值就是使资产取得收益,保值增值;管理风险就是将资产的损失可能性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即资金所有者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从2012年监管放松开始,混业经营发展到今天,资管行业的同质性愈发彰显。
但由于资管混业依然处于初始发展阶段,资管机构仍然存在明显分级,主要存在资金来源机构、投资管理机构和通道机构的上下游关系。
资金来源机构为产业上游机构,以银行为典型代表,主要利用客户渠道吸纳资金;投资管理机构为中下游机构,以基金为典型代表,主要负责资金具体运作管理,实现收益;通道机构处于产业下游,以券商为代表,为银行等其他机构提供交易便利。
目前来看,投资管理机构,主要为基金公司,在同质竞争中最具优势。
首先,基金公司因为建立初衷就是管理资产,所以有丰富的历史经验和雄厚的人才基础;其次,在监管日趋严格的情况下,基金公司业务一直没有偏离资产本质,受到监管紧缩的压力就非常小。
保险资管的竞争力虽然不如基金公司,但强于其他类型资管机构,主要因为保险资管一来依托保费收入,有稳定资金来源,这一点可以与银行资管媲美,二来保险资管一直秉持资管初衷,除了为险资保值增值,还可以通过第三方业务拓展资金来源。
信托资管的竞争力排位第三,其资管能力良好,资管业务时间悠久。
虽然信托公司常常作为通道机构,为银行开展业务提供便利,包括贷款出表,投资非标等,但总体上信托的资管业务是没有偏离资管实质的。
券商资管竞争力弱于信托资管,主要因为券商资管对通道的依赖过于严重,而此轮监管开始严控券商通道,券商资管业务将受到较大影响。
银行理财在资管行业中的竞争力处于末位,虽然银行有最强大的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在上游极有优势;但银行资管的运营模式严重偏离资管本质。
净值型产品一直冷清,刚性兑付一时难以打破,通道业务占比重,而监管又开始压缩通道,整顿理财。
因此,在这轮监管中,银行理财首当其冲,受影响最大,竞争力与其他机构相比比较弱。
银行理财现状与定位:银行理财在经历了长时间高速增长后,2016年增速开始放缓,主要是因为监管的不断严格。
银行理财偏离资产管理本质在于其预期收益型产品为主力军,净值型产品冷清;“通道为王”,影子银行盛行;产品单一,风险层次不明晰。
要回归本质就要发展净值型产品,收缩预期收益型产品;合理配置理财资金,减少期限错配;提升投研团队,增强资管能力。
券商现状与定位:我国券商资管产品的发行规模和数量在行业内还是有较大发展空间的。
券商资管偏离资管本质主要是通道业务占比过大,券商主动管理能力弱。
要回归本质就必须压缩通道业务占比,积极提升主动管理能力。
保险资管现状与定位:2016年-2017年,保险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保费收入保持增长,资产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保险系资管子公司的运营比较健康,偏离资管本质的成分比较少。
未来保险资管应该丰富保险资管产品,发展主动投资;拓展第三方业务,参与大资管市场竞争;增加另类投资,实现多元化资产配置;稳步推进全球资产配置的竞争布局。
基金公司现状与定位:目前我国基金公司的特点是先发优势明显;销售渠道对基金规模贡献大;中小基金公司收益率出色;大公司净利润高,权益基金对净利润贡献更大。
由于基金公司成立初衷就是资产管理,即价值管理和风险管理,基金行业的发展一直没有背离资产管理的本质。
信托资管现状与定位:近年来,我国信托行业在资产管理行业的管理规模仅次于银行理财,不过依然面临基金、券商等机构的不断追赶。
总的来说,信托业务中的资管业务并未脱离资管实质。
未来信托资管应该适当收缩通道业务和委外业务,减少监管套利;转变经营战略,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加强自律与风险管理,规范经营管理。
投资建议:我们对下半年银行板块观点:资产转换,风险变档。
下半年,银行低风险资产增加,而高风险资产减少,表外业务规模和风险下降,从而带来银行股的估值提升。
从节奏上,我们更加看好3季度银行股的相对收益,4季度银行股将出现小幅回调。
主要原因是:三季度,银行业NIM将回升,而4季度NIM将下幅回落。
1、因为金融去杠杠推进,银行中收增长受到负面影响;同时在MPA监管下,规模扩张受限;银行业绩增长主要看,NIM变化,从而股价对NIM更加敏感。
2、NIM3季度回升的主要原因是:前期资金价格回升传导到资产端而且银行贷款议价能力回升,贷款利率回升,但是由于资金面处于紧平衡的状态,负债端利率高位稳定,从而带来存贷利差扩大,带来NIM回升。
3、NIM4季度回落的主要原因是:4季度,为了消除金融去杠杆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冲击,资金面会更加宽松,资金利率下行,带来NIM小幅下降。
4、重点推荐:招行(1.5倍PB,第二目标价27元)、宁波、光大、建行、工行,次新股中推:上海、常熟。
目录前言 (1)一、透析资产管理行业本质 (5)二、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现状分析之一——银行理财 (5)(一) 银行理财基本状况 (5)(二) 银行理财偏离资管本质的情况分析 (9)(三) 银行理财回归资管本质路径探究 (9)三、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现状分析之二——券商资管 (10)(一) 券商资管基本状况 (10)(二) 券商资管业务偏离资管本质的情况分析 (11)(三) 券商资管回归资管本质路径探究 (12)四、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现状分析之三——保险资管 (13)(一) 保险资管基本状况 (13)(二) 保险资管业务偏离资管本质的情况分析 (16)(三) 保险资管回归资管本质路径探究 (16)五、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现状分析之四——基金公司 (17)(一) 基金公司基本状况 (17)(二) 基金公司业务偏离资管本质的情况分析 (19)(三) 基金公司回归资管本质路径探究 (20)六、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现状分析之五——信托资管 (20)(一) 信托资管基本状况 (20)(二) 信托资管业务偏离本质的现状分析 (21)(三) 信托资管回归资管本质路径探究 (22)七、各类型资管机构定位与发展 (22)八、投资建议-------------------------------------------------------------------------------------------22图表目录图 1:银行理财余额(万亿) (6)图 2:2016年末理财业务余额(亿元) (6)图 3:2016年各类银行发行情况占比 (8)图 4:2016年部分券商发行资管产品数量 (10)图 5:2016年资管产品净值前十大券商 (11)图 6:2016年保险行业资金运用状况(亿元) (13)图 7:2016年保险行业资金运用状况(占比) (13)图 8:2017年一季度保险行业资金运用状况(亿元) (14)图 9:2017年一季度保险行业资金运用状况(占比) (14)图 10:险资投资结构对比(2014-2017Q1) (15)图 11:保险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2010-2016) (16)图 12:前十大基金公司总规模(亿元) (18)图 13:信托行业2010年-2016年资产、收入与利润(亿元) (21)表 1:银行业2014-2016理财产品发行情况 (7)表 2:基金公司成立年份及类型情况(2012-2016) (17)表 3:2015-2016年基金收益排行榜 (19)前言2012年第三季度开始,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分业经营壁垒被逐渐打破,由于监管的不断放开,资产管理行业进入进一步的竞争、创新、混业经营的阶段。
银行、券商、信托、基金、保险等机构的资管业务不断发展、丰富、成熟,泛资管时代正式来临。
然而五年之后,中国资管行业的风险与问题逐渐暴露,行业的发展又走到了十字路口。
2017年3月29日到4月12日,银监会罕见两周连发7文,主要整治“三违”“三套利”“四不当”等银行业市场乱象,旨在弥补监管短板,加强监管效能,督促银行业做好风险防控与管理。
银行业监管逐步收紧正在波及整个资管行业,各个资管机构应该重新思考资产管理的本质,整顿业务架构,不断转型,最终回归本质。
本文将重点分析资产管理行业的本质、当今资管机构与其本质的偏离、如何回归以及未来发展展望。
透析资产管理行业本质资产管理的本质就是管理资产,即“受人之托,代客理财”,而管理资产的核心是管理价值和风险。
管理价值就是使资产取得收益,保值增值;管理风险就是将资产的损失可能性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即资金所有者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资产管理的方式可以是资金的所有者自行进行管理,也可以是资金所有者基于委托代理或者信托的法律关系,将资金托付给专业机构进行管理。
这些专业机构,就是资产管理机构,机构的存在是为解决客户与市场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大部分的客户,对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了解远不及专业资管机构,于是他们将资金委托于资管机构,帮助他们实现收益;而资管机构通过专业的研发投资团队,帮助客户资产实现增值,同时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或者一定比例的收益分成。
所以综合来看,资产管理有以下几个特征:1.不刚性兑付,卖者有责,买者自负资产管理行业应该遵守“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契约精神,打破刚性兑付。
所谓“卖者有责”,是指资产管理的发行者应该通过合适的渠道向客户销售合适的产品,履行信息披露、充分告知风险、按合同约定的范围审慎投资等义务;而“买者自负”是指购买资产管理计划的客户要了解产品的收益特点和风险属性,合理投资,承担亏损或预期收益率不达标的风险。
2.低资本占用,低风险水平对于资产管理机构来说,资产管理业务一般是代客理财,用来投资的资金来源于客户,所以一般不占用机构的自有资本,这种低资本占用对各机构保持监管指标达标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由于投资的风险主要由客户承担,对机构来说,这种业务的风险水平是比较低的。
3.投资者,管理人,托管方互相制衡资产管理基于委托关系或者信托关系成立,投资者出让资金,管理人运用资金进行投资,托管方存放资金,监督资金运作是否合规。
在整个资管计划体系中,投资人、管理人、托管人三方相互制衡,促使资金投向更合理、资金运作更透明。
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现状分析之一——银行理财(一)银行理财基本状况从2004年光大银行发行我国第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后,银行理财一直在蓬勃发展。
到2013年,银行理财存续规模已到达10万亿,15年突破20万亿,14、15两年的增速在50%左右。
然而2016年,理财发展速度渐缓,增速为23.83%,远小于之前平均50%的水平。
图 1:银行理财余额(万亿)数据来源:Wind资讯,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2016年理财规模的这轮增速放缓主要是因为监管的不断严格:2016年7月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11月发布《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修订征求意见稿)》,16年年末有表外理财业务被正式纳入MPA体系的消息,整个理财业务体系都在经历着监管风暴,法规发布集中度高、内容力度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