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性:指的是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市场价格以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的福利的情形,个人之经济抑或非经济行为会对其他人之境遇产生积极抑或消极的影响,并且该影响未通过任何明显的协议得到补偿投票悖论:没有一种提案能够赢得超过其他所有提案的多数票,这意味着简单多数票规则将无法得出明确的结果,即投票均衡不存在,这一现象称为投票悖论随着备选提案和投票人数的增加,出现投票悖论的概率会越来越高投票悖论的主要问题在于:投票的最终结果与投票顺序有关两难冲突:两种关系此消彼长的关系。
比如,你不可能既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
我们常说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等之间的矛盾,表达的就是这一意思什么是财政?什么是财政的本质?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收支活动,它是一国政府采取某种形式,以一部分国民收入为分配对象,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实施的分配活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主要体现为:一、个人与国家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分配关系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试述财政的公共性和利益集团性。
公共性:财政具有满足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的属性,它是不同社会形态下的财政具有的共性利益集团性:财政作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反映着参与财政分配活动的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互动关系竞争性:指一种产品让更多人消费会发生额外成本,某个人已经享用的给定数量的产品无法同时被其他人享用排他性:指个人只有在支付产品价格之后,才能获得消费这些产品的权利,因此存在将那些没有支付价格的人排除在消费之外的现实手段囚徒困境: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公共产品理论在回答一国“国防支出应当是多少”这一问题时有何局限性?从理论上说,一国国防支出的合理规模应当满足的条件是,公民对国防的边际支付意愿总和等于国防的边际成本。
那么,这一条件如何实现呢?或许,通过计算建造一架战机和裁剪一名军人的成本可以确定国防的边际成本,但是,我们应当如何让确定公众对国防的总边际支付意愿呢?且不说人们并没有真实反映他们对国防的真实边际支付意愿,即便有,现代国防高度的技术性本质也会使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产生怀疑。
要了解国防的重要性,需要掌握关于外来威胁、军事战略和武器系统等方面的知识,而一般的居民是缺乏这些知识的。
在很多时候,我们必须依赖转嫁做出判断。
但不幸的是,这些专家有时会以一些特殊的方式影响对这些问题的决策。
比如,各军区的将军们对国防知识很在行,但可能倾向于赞成在国防上的超过实际需要的支出;对来自一军事工业为经济基础的一些地区的议员来说可能也会如此。
瓦格纳法则指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即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相应提高。
非均衡增长理论/鲍莫尔法则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通过分析公共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状况对公共支出增长原因做出解释。
他将国民经济部门区分为生产率不断提高和生产率提高缓慢两大类别,前者被称为进步部门,后者被称为非进步部门。
两个部门的差异来自技术和劳动发挥的作用不同,在进步部门,技术起着决定作用;在非进步部门,劳动起着决定作用。
假设两个部门工资水平相同,且工资随着劳动生产率提高而上升。
由于劳动密集的公共部门是非进步部门,而该部门的工资率与进步部门的工资率呈同方向等速度变化,因此,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生产率偏低的公共部门的规模会随着进步部门工资率的增长而增长,换言之,政府部门的投资效率偏低导致政府支出规模不断扩大。
哪些制度安排可用于控制财政支出的增长?一、预算监管制度,通过对财政的审批与监管控制财政支出。
二、政府采购制度,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单位以公开招投标为主要方式,从国内外市场上购买商品劳务和工程的行为能够节省财政支出。
实物转移的经济效应政府在给予低收入者补助时,有时采取发放食品、衣物或其他基本生活用品的方式。
比如我国传统的救灾救济计划就主要采取实物转移的方式。
政府有时并不直接想低收入者分配分配物品,而是发行只能用来购买特定物品如食物的凭证,使低收入者有权借助该凭证每月购买一定数量的食物,这种凭证通常称为食品券。
与现金补助相比,实物转移可能会限制受补助者的自由选择权,从而相应降低其福利水平。
福利依赖长期依赖于领取补助金为生负所得税政府对于低收入者,按照其实际收入与维持一定社会生活水平需要的差额,运用税收形式,依率计算给予低收入者补助的一种方法。
其计算公式是:负所得税=收入保障数-个人实际收入×负所得税率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实际收入+负所得税现收现付制是一种以横向平衡原则为依据,以同一时期正在工作的所有人的缴费,来支付现在保险收益人的开支的制度。
完全积累制即完全用过去积累的缴款所挣取的利息收入提供保险金的制度。
具体说来,就是一个人在就业期间向政府管理的基金缴款,该基金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生息增值,当这个人退休后,其所获养老金来自于该基金的利息收入。
换句话说,也就是任何时点上累计的社会保险费总和连同其投资收益,能够以现值清偿未来的社会保险金给付需要。
部分积累制是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两种模式的结合。
在部分积累制情况下,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一部分来自于现收现付式的筹资方式,另一部分来自于完全积累式的筹资方式。
与完全基金制和现收现付制的两种方式相比,部分基金制既保持了现收现付制下的代际间的收入再分配功能,又能通过部分资金积累,降低现收现付制下当代人的负担与完全基金制下货币贬值的风险和资金保值增值的压力。
道德风险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成本-收益分析是指根据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详细列出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分析比较,从中选择出最优方案的分析方法。
影子价格区别于现行的市场价格而采用的能够反映其实际价值的一种价格。
净现值以项目寿命各个阶段预期现金流折现现值的加和减去初始投资支出。
B为某一期的收益,C为某一期的成本社会贴现现率政府在某一项目中所耗费资源的机会成本,它应当反映等值资源在各种私人用途中所获得的回报。
计算方式按照净现值计算拉弗曲线拉弗曲线略说明:(1)高税率不一定会促进经济增长,取得高收入,高收入也不一定需要高税率;(2)取得同样多的收入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税率;(3)税率和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最优结合虽然在实践上较为少见,但理论上是可能的财政收入结构财政收入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和各地区的比例和数量。
它主要包括财政收入的产业结构(或生产部门结构)、财政收入的所有制结构、财政收入的地区结构。
简述财政收入的经济来源以及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1、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2、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政府为了发展社会保险事业而设立的,向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征集取得的专项资金收入3、国有资产收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身份,以上交利润、股息、红利、产权转让等形式取得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和以资本占用费、租金、使用费等形式取得国有资源性资产的收入4、债务收入:国家或政府以债务人身份,采取信用的形式通过举债的方式,向国内外取得的债务所形成的收入5、非税收入:除税收、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国有资产收入、债务收入以外的其他收入,主要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彩票资金收入、行政事业性收入、罚没收入、其他收入等6、转移性收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上解制度下形成的下级、同级财政收入或上级财政收入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基础性的制约作用)(2)生产技术水平因素(3)经济结构因素(4)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因素(5)价格因素:一是价格总水平升降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二是现行财政收入制度。
简述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
在正常情况下,生产发展的速度越快,经济效益越高,那么财政分配的数量增长也越快二、经济结构决定财政收入结构。
三、财政收入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
一方面,财政所能集中的财力大小,直接决定了财政宏观调控能力的强弱,进而间接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我国长期面临着基础产业、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重点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如果有充足的财力作保障,财政就会加大对这些领域的投资,从而优化我国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合理调制财政收入规模(?)1、适度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2、将财政收入规模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上。
3、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关键在于调节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和增长边际倾向。
财政收入弹性系数=财政收入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财政收入边际倾向=财政收入增加额/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4、坚决取缔乱收费,继续税费改革,控制预算外收入增长。
5、对现行税制和税收政策继续进行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
6、兼顾“以收定支”和“以支定收”方针,规范政府与市场关系,确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合理区间。
税收效率原则以尽量小的税收成本取得尽量大的税收收益,它通过税收成本与税收收益的比较得以衡量。
主要包括税收的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率。
税负转嫁纳税人通过购买或卖出商品价格,将全部或部分税收转嫁给他人负担的过程。
税制结构指由若干个不同性质和作用的税种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税收体系。
税收资本化是后转嫁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是指纳税人在购买不动产或有价证券时,将以后应纳的税款在买价中预先扣除,以后虽然名义上是买方在按期缴纳税款,但实际上是由卖方负担。
税负转嫁有哪些类型?税负转嫁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理解税负转嫁对微观经济主体实际税收负担的影响?1、前转(顺转)。
纳税人在进行交易时,按课税商品的流转方向,用提高价格的办法,把所有纳税款向前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或消费者。
2、后转(逆转)。
纳税人用压低价格的办法把税款向后转嫁给货物或劳务的供应者。
3、混转(散转)。
对一个纳税人而言,前转和后转可以兼而有之,也就是将税款一部分向前转嫁给商品购买者,另一部分转嫁给商品供给者。
4、税收资本化。
是后转嫁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是指纳税人在购买不动产或有价证券时,将以后应纳的税款在买价中预先扣除,以后虽然名义上是买方在按期缴纳税款,但实际上是由卖方负担。
5、消转(转化)。
纳税人用降低课税品成本的办法使税负从新增利润中得到抵补。
实际上不转嫁,由纳税人自己承担。
税负转嫁的影响因素:市场状况、供需弹性、成本变化、税收种类、有无未实现盈利以及政治管辖范围等因素。
税负转嫁对微观经济主体实际税收负担的影响:一般地说,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大,需求量对价格变动越敏感,通过提高卖价把税负向前转嫁给消费者越困难;相反,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小,需求对价格变动越不敏感,通过提高价格把税负向前转嫁给消费者就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