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实验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解析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实验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解析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实验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1.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三次结束分裂局面、完成大一统是在隋朝,具体事件是()A.隋文帝建立隋朝B.杨坚夺取北周政权C.隋炀帝灭陈D.隋文帝灭陈2.在历史学习中,图片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

从下图“隋大运河示意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①它的中心C处是洛阳②它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③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④它有效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一位外国人曾描述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其长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观察上图可知,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分别应该是今天的()A.广州、北京B.北京、杭州C.杭州、北京D.广州、杭州4.以下属于隋朝灭亡的原因有()①隋炀帝的残暴骄奢②无休止的徭役和兵役③农民起义的打击④老天爷不助隋朝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5.唐朝建立的时间与建立者分别是()A.626年,李渊B.618年,李世民C.618年,李渊D.626年,李世民6.唐太宗曾说过:“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亡,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朕失一镜矣。

”被唐太宗比为“镜”的人是()A. 房玄龄B. 杜如晦C. 姚崇D. 魏征7.唐太宗多次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说明唐太宗()A. 认识到君与民是因果关系的B. 得到了人民的信任C. 代表人民群众利益D. 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8.“据唐太宗死后三年的统计,户口增加到380户。

贞观时期平均每年增长近七万户,是唐代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

”这一现象说明了()A. 大臣廉洁奉公B. 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C. 生产发展,人民生活安逸D. 人口多,粮食少,连年出现灾荒9.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10.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

若要为武则天的无字碑(下图)补题碑文,下列内容不能出现的是()A.进一步完善科举制B.注重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C.善于选拔并重用人才D.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基础11.对“开元盛世”的“盛”字解释最贴切的是()A.政治清明B.经济繁荣C.交通便利D.文化发达1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三者的治国措施的共同点是()A.戒奢从简B.重用人才C.重视地方吏治D.虚心纳谏13.唐朝先后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从这些盛世局面中得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B.统治者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C.劳动人民生活安定,没有剥削和压迫D.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14.“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

……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你知道唐代诗人柳宗元这首诗中所说的“天可汗”是指谁吗?()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15.下面是唐朝时期的艺术作品,如果为这些作品命名为一个主题,合适的一项是()A.开明的民族关系B.开放的社会风气C.繁荣的农业发展D.高超的艺术水平16.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被誉为“诗仙”,这位诗人是()A. 王维B. 贾岛C. 李白D. 孟浩然1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破坏的悲怆情怀,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他的诗被后人称为()A. 诗圣B. 诗狂C. 诗魔D. 诗史18.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

曾写下著名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白居易,他的诗具有的风格是()A.平易近人,通俗易懂B.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C.大气磅礴,意境开阔D.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19.苏轼在《东坡题跋》中写道:“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愈)退之,书至于颜(真卿)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以下属于“画至于吴道子”的是()A. 《步辇图》B. 《洛神赋图》C. 《送子天王图》D. 《辋川图》20.学习了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A. 文明初露曙光B. 分裂奔向统一C. 繁荣与开放D. 封建国家陷入危机二、综合题21.隋朝、唐朝是我国文化兴盛的朝代,社会逐渐形成了尊师重教,读书风气浓厚的现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部编七下历史教科书材料二:唐朝时,新罗、日本全面学习唐朝,都曾通过考试选官。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习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材料三:唐太宗看到新科进士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的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gòu比喻牢笼、范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材料四:武则天爱惜人才,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1)依据材料一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选拔看重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隋文帝和隋炀帝如何创立与前朝不同的选官制度?(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太宗为完善科举制做了什么贡献?(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则天为完善科举制做了什么贡献?(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科举制的创立有何积极作用?22.隋唐时期,科技、文化、重大工程等方面有重大成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程篇】材料一:开皇十七年(597年),“中外仓库,无不盈积”。

到隋文帝末年,“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工具篇】材料二: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

【瓷器篇】材料三:唐朝的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

【城市篇】材料四:下图是唐朝某座城市的平面图。

它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文化篇】材料五:(1)请说明大运河的开凿与材料一的关系。

从哪一年起陆续开凿大运河?(2)请依据图A和图B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中哪种瓷器因造型精美,色彩亮丽而闻名中外?(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它指唐朝哪座城市?(5)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唐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什么?答案解析部分一、选择题</b>1.【答案】D【考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小题考查的是隋朝的统一。

魏晋以来,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

581年,它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新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隋朝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

学生还要掌握隋朝建立、统一和灭亡的时间,隋朝是一个短命王朝。

2.【答案】A【考点】大运河的开通【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知,此河是隋朝大运河,它的中心C处是洛阳;它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题干图没有体现有效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④排除。

仔细审查①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知识,难度适中。

学生还需掌握大运河修建的时间、三点:中心-洛阳;北-涿郡(今北京);南-余杭(今浙江杭州)、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水: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北-南)。

3.【答案】C【考点】大运河的开通【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

涿郡即今天的北京,余杭即今天的杭州。

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

学生要掌握大运河的中心、南北端点,古今地名的变化。

4.【答案】D【考点】“贞观之治”【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王朝的建立史实的识记。

“隋炀帝继位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统一大业。

但因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由此可知④选项不是隋朝灭亡的原因,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隋朝灭亡的原因及唐王朝的建立史实的识记。

5.【答案】C【考点】唐朝的建立【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

学生还要掌握唐朝建立和灭亡的时间。

6.【答案】D【考点】“贞观之治”【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太宗时期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材料中引文主要强调的是唐太宗时期重贤纳谏的治国风范,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经常通过大臣的谏言进行自我对照,发现过失及时修正。

他的这种胸襟犹为可贵。

对于有时直言进谏到当众冒犯篾君的大臣魏征,唐太宗非但没有定他的罪,还非常器重他,材料就是魏征死后,唐太宗所说,D符合题意。

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太宗时期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

本题难度适中。

7.【答案】D【考点】“贞观之治”【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太宗李世民的认识,根据题目中的“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判断是烫台创造的贞观之治,说明了唐太宗把百姓比作水,把君主比作舟,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所以才励精图治,善于纳谏用人,轻徭薄赋,终于开创了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贞观之治。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学生对唐太宗李世民的认识。

8.【答案】C【考点】“贞观之治”【解析】【分析】据唐太宗死后三年的统计,户口增加到380户。

贞观时期平均每年增长近七万户,是唐代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

”这一现象说明了生产发展,人民生活安逸,因此选C。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9.【答案】B【考点】“贞观之治”【解析】【分析】分析题文的“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可以看出相权得到了分割,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

ACD和题文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题干材料的意思。

10.【答案】D【考点】女皇武则天【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国号为周,她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选拔人才;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