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指数
一.CPI的定义:CPI (Consumer Price Index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指在反应一定时期内居民所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
通俗的讲,CPI就是市场上的货物价格增长百分比。
二. CPI的作用
◆反映通货膨胀状况
◆反映货币购买力变动
◆反映对职工实际工资的影响
三.居民消费价格调查
1.内容:衣、食、住、行、用、医疗、教育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划分为食品、烟酒、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等八大类
2.调查地点:CPI指数编制有调查商品确定、采价点的选择、调查员采价、数据上报、审核和最终汇总计算等程序。
选择的采价点,既有大中型商业企业,也有分散在居住集中地的市场、超市、小型商店,还有居民家庭或个人生活服务场所。
四.CPI 与GDP的关系
CPI反映消费价格变化情况,是一个相对数。
GDP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总量,是一个绝对数。
CPI的变动反映经济运行过程中物价变动情况,是观察通货膨胀程度的重要指标,CPI 的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GDP的变化则反映经济的增长情况。
CPI指数的升高实际上就是通货膨胀,引起通胀的因素很多,包括投资过热、流动性过剩、经济危机等.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存在以下四种情形:高增长低通胀,高增长高通胀,低增长低通胀,低增长高通胀。
分析:由图可以看出,CPI与GDP走势高低幅度大致方向一致,CPI可以反应GDP。
五.分析我国的CPI数据
图1
分析:一般收入家庭的支出大部分集中在食品和水电气等生活必需品上,而居住和交通等位居在食品之后,说明我国的大部分人生活水平未完全改善。
但是,近些年来,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的比重不断增加,更多的人有经济条件进行娱乐消费,这是种好现象。
图2
分析可得:2011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1%。
根据其他数据来源可知,其中城市上涨4.1%,农村上涨4.1%;食品价格上涨9.1%,非食品价格上涨1.9%;消费品价格上涨4.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0%。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3%。
其中,
城市上涨0.3%,农村上涨0.3%;食品价格上涨1.2%,非食品价格下降0.1%;消费品价格上涨0.5%,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2%。
2011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4%。
图3
下面是我国2000年到2010年的CPI涨降幅度情况。
数据显示,在2003年之后,我国的CPI涨降幅度很大,经济波动很大。
由2008年的5.9%到2009年的-0.7%可以看出是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居民消费也受到了影响。
下图分别是2011年与2010年10月到2012年3月的CPI指数走势:
图4
5
图
分析:2010年11月和12月CPI有下降趋势,但是到2011年CPI指数不断地微幅上涨。
2011年,我国CPI上涨率持续高位运行,2011年前三个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平均上涨5.6%,CPI涨幅在第四季度有所回落。
10月份,CPI从9月的6.1%下降到5.5%。
2012年物价总水平增长呈回落态势,二月和三月份一直在警戒线附近徘徊,趋向稳定。
上证指数
一.概况
1. 定义
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股价指数(简称上证指数、上证综指、上证综合、沪综指或沪指)是中国反映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股票总体走势的统计指标。
上证指数已发展成为包括综合股价指数、A股指数、B股指数、分类指数在内的股价指数系列。
上证指数最初是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根据上海股市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外股价指标的生成方法编制而成,于1991年7月15日公开发布,上证提数以"点"为单位, 基日定为1990年12月19日。
基日提数定为100点。
随着上海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 于1992年2月21日, 增设上证A股指数与上证B股指数, 以反映不同股票(A股、B股)的各自走势。
1993年6月1日, 又增设了上证分类指数,即工业类指数、商业类指数、地产业类指数、公用事业类指数、综合业类指数、以反映不同行业股票的各自走势。
一般情况80%以上的个股都跟随这上证指数波动而波动。
新上证综
中国证券市场由权威机构发布的反映股权分置改革实施后公司概况的指数,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推进,将不断有新的样本股加入新上证综指;在不远的将来,随着市场大部分上市公司完成股改,新上证综指将逐渐成为主导市场的核心指数。
新上证综指发布以2005年12月30日为基日,以当日所有样本股票的市价总值为基期,基点为1000点。
新上证综指简称“新综指”,指数代码为000017。
2. 内容
上证指数包括成分指数、综合指数、行业指数、风格指数、主题指数、基金指数、债券指数以及其他指数
二.上证指数数据分析
图一
上图是2001年到2010年的上证指数和基金指数折线图。
可以看出,两个指数的波动及走向趋势大致相同,两个指数是相互影响的。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2011年到2005年,上证指数一直是保持在1000点并持续5年;从2006年12月开始上涨飞快,上涨幅度为5000点,在2007年前后已经达到6000点;之后开始起伏,下跌后又上涨,在2009年后开始趋于稳定。
图二
此图用的是长期趋势中的直线趋势来分析日线上证指数和基金指数。
可以根据其趋势来预测之后的指数走势。
图三
2011年上半年,上证指数在上半年先涨后跌,截止到6月30日,上半年上证综合指数累计下跌1.64%;下半年也在不断地下滑,只在10月份有回涨但之后跌至2149.42。
图四
2012年7月30日,上证综指再次创出新低2107.63点,超百只ST股跌停,带动超30只非ST股跌停,市场恐慌,再现集体跌停潮。
收盘报2109.91点,收盘亦创出新低,下跌18.85点,跌幅0.89%。
2012年8月24日,两市股指早盘低开低走,午后继续震荡下行,沪指失守2100点关口。
2012年上证指数仍然不稳定,上半年一直在2200点之上,时高时低;下半年就下降到2200以下,下跌趋势明显;但是在11月份以后直涨到2200以上。
可以得知我国经济回升,指数不断上涨。
2013年上证指数则趋于稳定,走向平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