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教育简史

音乐教育简史

中国古代“史”的含义经历了史官、史书、史事、史学的发展过程。早在春秋 战国,孔子就已经开始进行历史学教育,创作《春秋》等著作。
“历史学”的意义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第五章 音乐教育简史
《音乐教育基础》
第一节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 第二节 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 第三节 当代国际音乐教育发展动向
2. 制礼作乐——“礼”与“乐”有机统一 乐者,德之华也 ——《乐记》


第五章 音乐教育简史
《音乐教育基础》
第一节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
一、先秦时期 (三)宫廷音乐教育机构——大司乐
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以乐德子庸孝友。 以乐语教国子兴道风渝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
——《周礼 · 春宫宗》
3 .金石之声,礼乐之邦
《音乐教育基础》
雅乐,是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雅 乐的体系在西周初年制定,与法律和礼 仪共同构成了治国的内外支柱
第五章 音乐教育简史
第一节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 一、先秦时期 (二)先秦“礼乐”并举的音乐教育
1. 教育体系中的“乐教”
《音乐教育基础》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 · 泰伯》
尾足投足以歌八阕。
——《吕氏春秋 .古乐》
《音乐教育基础》
第五章 音乐教育简史
《音乐教育基础》
第一节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 一、先秦时期 (一)先秦时期的文化特点
2. 六代乐舞 — 诗,乐,舞的合一综合艺术形态
六代之乐是指历代传下来的六部大型乐舞,这些乐舞主要用于 祭祀天地、山川、祖宗,特点是规模宏大而声调平淡、缓慢、给人
大司乐
最高宫廷乐官
礼乐教育
机构职能
王公贵族
教学对象
乐语、乐德、乐舞
教学内容
13~20岁
学习年限
第五章 音乐教育简史
第一节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
一、先秦时期 (四)音乐教育的思想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办私学) 教育原则:提倡“雅乐” 以礼制乐 教育内容:《诗经》 风、雅、颂
六代乐舞 教育目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社会功能: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 · 述尔》
第五章 音乐教育简史
第一节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 一、先秦时期 (二)先秦“礼乐”并举的音乐教育
1. 教育体系中的“乐教”
《音乐教育基础》


古代人才培养模式 “六 艺”


数 书
第五章 音乐教育简史
《音乐教育基础》
第一节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
一、先秦时期 (二)先秦“礼乐”并举的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基础》
第五章 音乐教育简史
谢嘉幸 中国音乐学院
2013.8.27
第五章 音乐教育简史
《音乐教育基础》
“历史学”的定义
英语中“历史学”和“历史”是同一个词:History。根据第四版《牛津高阶英 汉双解词典》,History第一义项即指“历史学”——对过去事件的研究;第二义项 才是“历史”——过去的事件,尤指从整体意义上来认识的过去事件;第三义项实 际上是从第一义项中引申出来的——对过去事件的系统叙述。
第五章 音乐教育简史
《音乐教育基础》
第一节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 一、先秦时期
根据甲骨文的考据,乐比礼出现得更早。《周礼 · 春宫宗伯》中记载:“大司乐掌 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 以乐语教国子兴道风渝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可见在周朝,音乐是教 育的一个基本内容。
以严肃静穆之感。
第五章 音乐教育简史
《音乐教育基础》
第一节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 一、先秦时期 (一)先秦时期的文化特点
2. 六代乐舞 —— 诗,乐,舞的合一综合艺术形态
图腾崇拜
歌功颂德
《云门》 《咸池》 《箫韶》
《大夏》 《大濩》 《大武》
第五章 音乐教育简史
第一节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 一、先秦时期 (一)先秦时期的文化特点
兴、观、群、怨 个人功能:以乐洗心 、以乐修身 政治功能: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音乐教育基础》
孔子总结了西周的 乐教思想,提倡礼乐并 重,并认为最终只有经 过“乐”才能达到人格 完成的境界,所以他提 出了“兴于诗、立于礼 、成于乐”的教育思想 。孔子对音乐的艺术价 值与教育价值的认识, 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
日本人江文在其《上代支那正乐考》中称“中国古代以音乐代表国家;音乐的发达 远较西洋为早。”即使在礼的观念正式形成以后,在西周的文献中,礼在人生教育 中所占的分量,也不能与乐所占的分量相比。
第五章 音乐教育简史
第一节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 一、先秦时期 (一)先秦时期的文化特点
1. 原始歌舞与巫术仪式相结合 昔葛天氏之乐 ,三人操牛
第五章 音乐教育简史
第一节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基础》
源远流长的中国音乐文化
贾湖骨笛的问世,鉴证了中国 音乐文化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 到 8000多年前。
第五章 音乐教育简史
《音乐教育基础》
第一节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
礼乐教育
我国古代的教育,常将“礼乐”并称,以此概括我国古代教育的内涵,“礼 教”相当于现代的“德育”,“乐教”相当于现代的“美育”。严格说来,中国 古代的乐教,并不完全指的是音乐教育(虽然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乐教确实以音 乐教育为主体),而是指包含诗、乐、舞以及文学在内的艺术教育。
因此汉代以后,音乐的教育功能渐渐淡化,但乐教(实质上已成为以诗歌为主 体的艺术教育)却一直与占绝对统治地位的礼教胶着在一起而贯穿在整个中国古代 教育之中。
第五章 音乐教育简史
《音乐教育基础》
第一节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 一、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 经 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它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 史阶段。在长达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中,中国各族人民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 史文明,其中夏商时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铜器,都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标志。这一 时期,也是音乐教育从源起、发展到初步形成规模和体系的历史过程。
第五章 音乐教育简史
《音乐教育基础》
第一节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
第五章 音乐教育简史
第一节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基础》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可考的音乐史有8000多年,从先民乐 舞开始就有了正式记载的中国音乐。中国的音乐教育传统也是源远流长 的。有着悠久的乐教传统,许多乐教思想至今仍有启迪意义。了解古代 的音乐教育,有助于今人“以史为鉴”,更加清醒的认识和反思我们今 天的音乐教育,更好的继承和弘扬我国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