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第一章绪论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第一章绪论


第三节 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要求
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
一.选择性
指保护装置动作时,仅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 中切除,使停电范围尽量缩小,以保证系统中的 无故障部分仍然能继续安全运行。 ▪ 含义一:仅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停 电范围最小。 ▪ 含义二:上级保护对下一级有后备保护作用。
选择性说明
电流保护、距离保护、高频保护、差动保护等。 2. 保护配置:
10KV、35KV、110KV、220KV、500KV等 线路保护的配置; 变压器、发电机、母线、电容器、电动机等 元件保护的配置。 3. 计算机保护的构成、设计、应用等。 4. 计算机保护的算法、滤波、抗干扰等。
三.课程要求:
1.掌握各种保护原理、特点、应用场所。 2.掌握各种等级电压线路和不同元件的保护配
1。继电保护的作用与任务 2。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及组成 3。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要求 4。继电保护的发展
第一节 继电保护的作用与任务
一.电力系统故障
正常运行状态 状态 故障状态
不正常运行状态 1.故障原因: ▪ 外部原因: (如雷击、污闪等) ▪ 内部原因: (如绝缘老化、损坏等) ▪ 误操作: (运行时)
置。 3.熟悉计算机综合保护的特点、构成、各部分
的功能及工作过程。 4.了解各种计算机继电保护算法的原理、应用
及抗干扰措施。
五、教学方式与考核
1. 课程总计48学时,其中教学40学时,实验 8学时。
2. 课程考核: 平时成绩(20%)+ 实验成绩(20%)+ 考试成绩(60%)=100分
第一章.绪论
指能反映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发生故
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 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
3。一次系统: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电器主接线,是 由高压电器设备通过连接线组成的系统统 称为一次系统。
一次设备对于运行可靠及检修方便要 求甚高。
主要包括生产和转换电能的设备,接 通或断开电路的设备,限制故障电流和防 御过电压的电器,接地装置和载流导体5 部分。
计算机综合保护原理Hale Waihona Puke 应用中国矿业大学电气工程系
陈奎
2005.10
E-mail:jdbh2001@ TEL:83884437 高压实验室
绪论
掌握: 1.电网对继电保护的要求。 2.继电保护的作用。 3.继电保护的构成。 了解: 1.继电保护的发展史。
前言
一、课程特点 二、课程内容 三、课程要求 四、参考文献 五、教学方式与考核
二 .速动性
▪ 指快速地切除故障以提高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 定性,减少用户在电压降低的情况下工作的时间, 以及缩小故障元件的损坏程度。
▪ 好处:1.有利于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2.减少用户低电压运行的时间; 3.减少设备的损坏程度; 4.避免事故进一步扩大:
如:接地故障 短路故障 瞬间性故障 永久性故障
4.利用非电气量 ▪ 瓦斯、温度、行波等
***可利用任何故障与正常运行状态下 有区别的信号来实现保护
二.继电保护的构成
输入信号 测量部分
逻辑部分
输出信号 执行部分
整定量
三.保护分类
1.按被保护设备分类: 1)线路保护:
<=35KV : 电流保护、电流电压保护 110KV:
距离保护和零序电流电压保护 >=220KV: 高频保护或行波保护
第二节.基本原理及组成
一.基本原理
1.利用基本电气量的变化 ▪ 电流保护 ▪ 低电压保护 ▪ 距离保护 2.利用线路两侧的电流差或相位差构成:内外部
故障时,两侧电流、相位的差别。 ▪ (1) 纵差保护 ▪ (2) 横差保护等
3.利用序分量构成 ▪ 接地故障:零序电压、零序电流保护 ▪ 不对称相间故障:负序电流保护
2.故障及不正常运行状态类型
▪ 故障: (1)短路:三相短路 (5%)
(纵)两相短路 (10%) 两相短路接地 (20%) 单相接地 (65% ~ 80%)
( 2)断线:(横)
(继电保护动作于断路器跳闸)
▪ 不正常运行: (1)过负荷 (2)频率下降(如功率缺额大) (3)过电压(如突然甩负荷) (4)振荡(如不同步运行) (继电保护动作于发信号)
2)元件保护: ▪ 变压器保护:差动保护、瓦斯保护、过流保护等。
▪ 发电机保护:纵差、横差保护、接地保护、负序 过流保护等。
▪ 母线保护:完全电流差动母线保护、电流比相母 线保护等。
▪ 电动机保护:相敏保护、电流保护、断线保护 等。 2.按保护装置的构成分类:
电磁型、晶体管型、集成电路型、微机型。
一.课程特点:
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综合性专业课
1。专业课程:电力系统组成
先修课程: 电路、电机、电磁、电能系统、微机原理、 二次接线等课程 2。综合性科学:
电子、计算机、微机、通讯等多学科。 3。理论与实践性并重:
实验、故障分析、误动、拒动等分析。
二.课程内容:
1. 保护原理、特点、应用: 各种保护原理,如:
可靠性主要指保护装置本身的质量和运行维 护水平而言。
▪ 1.不误动;
▪ 2.不拒动。
五. 四者的关系
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 之间的关系
六.几个基本概念
1。继电保护:(在电力行业)泛指继电保

技术或由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组
成的继电保护系统。
2。继电保护装置:指各种具体的装置。
(单个继电器或继电器与其附属设备构成, 电子元件,计算机)
三.灵敏性
▪ 指对于其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及不正常运 行状态的反应能力。
▪ 通常用灵敏系数来衡量,它主要决定于被 保护元件和电力系统的参数、运行方式。
四.可靠性
▪ 指在该保护装置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了 它应该动作的故障时,它不应该拒绝动作, 而在任何其他该保护不应该动作的情况下, 则不应该误动作。
二.故障后果
(1)损坏设备、缩短设备使用寿命。 (2)破坏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3)用户电压下降;破坏工作稳定,影响
产品质量。 (4)供电质量:电压、频率、谐波。
三.作用与任务
1. 发生故障时,自动、迅速、有选择性的切 除故障,使非故障部分继续运行。
2. 对不正常运行状态发信号通知值班人员进 行处理。
4。二次系统:
二次系统是由二次设备组成的系统。凡监 视,控制,测量,以及起保护作用的设备, 如测量表计,继电保护,控制和信号装置 等,皆属于二次设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