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行为

浅析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行为

浅析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行为
刘玲陶春婷沈阳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摘要】本文希望通过对无意思联络共同侵权行为的探讨来加深对共同侵权制度更深的理解,并对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行为的责任认定提出建议,指出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行为的责任分担问题应该辩证的从正反两方面来看,不能简单的说侵害人要承担连带责任还是按份责任。

【关键词】无意思联络共同侵权行为连带责任按份责任
一、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行为概述无意思联络共同侵权行为是和有意思联络共同侵权行为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无意思联络共同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没有主观共同过错。

但其实施的加害行为造成了受害人不可分割的同一损害,行为人对损害承担共同侵权责任的情形。

法律特征在于:第一,侵权行为的主体须为二人以上。

各侵权行为人主观上无意思联络。

这也是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与一般共同侵权行为的区别所在。

第二,各行为人的行为偶然结合造成对受害人的同一损害。

数加害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所有侵权行为的必备要件。

第三,由于各行为人之间无共同过错,原则上不能使行为人共同负连带责任,而应依据各行为人的过错程度确定其各自所应负的责任。

数个侵权行为导致一个损害结果,是否构成共同侵权。

传统理论
主要有主观说和客观说。

主观说以意思联络作为其构成的必要要件。

如果只有行为的分担而没有意思联络则不能构成共同侵权行为。

客观说则认为,只要有共同加害的行为无论主观上是否联络,都可以构成共同侵权行为。

在实务中,无论采取主观说还是客观说,从保护受害人和平衡各方利益的角度出发,产生的效果几乎趋于一致。

二、无意思联络共同侵权行为的共同侵权责任承担1.连带责任。

连带责任包括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的关系。

连带责任只是对外连带(即共同的责任),对内则是按份责任(即分别的责任)。

从外部关系来看,各行为人都负有对损害进行全部赔偿的义务,充分保障了受害人的利益;从内部关系来看,各行为人还应该有内部的责任承担份额,并且行为人在承担全部赔偿后,有权就超过其应承担的份额向其他行为人追偿,这样也可以保护行为人的利益。

连带责任是一种法定责任,一旦共同侵权行为的认定成立,无论各加害人有无赔偿能力或其过错大小等因素均不影响各行为人对损害承担连带责任,受害人可以要求任何一个或数个行为人承担全部或部分损害赔偿。

2.按份责任。

王卫国先生认为:“共同侵权责任的形式可以是连带的、也可以是按份的”。

这也是目前共同侵权理论的新发展。

共同侵权责任一般形式是连带责任,但按份责任也是共同侵权责任的一种责任形式,共同侵权责任的最终责任形式都是各行为人对损害承担按份责任。

与连带责任相比,按份责任在理论上可能是一种更公正而有效率
的责任分配原则,其公正性在于侵权责任完全按照过错程度的大小来承担;其效率性在于同时对被告和原告都提供了谨慎行为的激励,从而最终实现风险管理策略。

3.无意思联络共同侵权行为责任承担。

对所有侵权行为的分析最终落脚点都在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承担上。

发展或偶然竞合,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其最大的特征在于各受害人之间无任何主观上的意思联络或通谋,各人的行为是独立发展的,因此无法从主观的角度将各致害人的行为凝结成一个整体。

依据侵害的是否为受害人的同一种类的权益,可以将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行为分成两类: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造成他人之不同的损害和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造成他人之同一损害。

3.1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造成他人之不同的损害。

对于此种情形,举例来说,甲、乙无意思联络于半夜侵入丙宅,甲窃取财物,乙杀伤丙,于此情形,甲侵犯的是丙的财产权,乙侵犯的是丙的人身权,两种民事权利在性质上是不同的,而且甲侵犯的财产权和乙侵犯的人身权是可分的,因此甲、乙应分别对他们的行为承担责任。

所以此种情况下。

应当根据自己责任的原则令各致害人承担各自的侵权责任。

3.2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造成他人之同一损害。

对于此种情形。

致害人应当如何承担民事责任,不能一概而论,应当依据损害是否可分来判定。

因此所谓损害的不可分,是指法律意义上的不可分。

具体而言,是指由于无法确定各行为造成的损害范围的大小,从而无法在各致害人之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建立对应的关系。

根据损害在法律上是否可分,我们可以将此种情形进一步区分为两种情形: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造成他人之同一损害并且损害在法律上可分的情形和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造成他人之同一损害并且损害在法律上不可分的情形:(1)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造成他人之同一损害并且损害在法律上可分的情形。

由于各致害人各自的损害范围是可以确定的,所以出于公平法律应当令各致害人对各自之损害分别承担责任,因此应令各致害人承担按份责任。

(2)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造成他人之同一损害并且损害在法律上不可分的情形。

各致害人各自的损害范围是无法确定的,属于损害在法律上不可分之情形。

致害人承担民事责任是毫无疑问的,但如何令各致害人承担责任呢?归纳起来,学术界主要有这样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共同侵权行为只适用于意思联络或者共同过错的情形,无意思联络的情况下数人侵权是偶然竞合,要求各致害人承担连带责任过于苛刻,对其来说不公平,所以这部分学者主张“由各致害人分别承担责任”,即按份责任模式;另一种观点认为,应当由各致害人承担连带责任,虽然结论一致,但论证过程各不相同。

有学者从客观说为基础的共同侵权行为出发,认为“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造成他人之同一损害并且损害在法律上不可分的情形天然就属于共同侵权行为的范畴,自应适用连带责任”;有学者从举证困难之补救出发,认为“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造成他人之同一损害并且损害在法
律上不可分的情形本质上与共同侵权行为不同,乃法律上之特别规定”;有学者则将此种情形与共同危险行为比较得出结论,我们称之为连带责任模式。

在按份责任模式下,各致害人单独地分别对受害人承担民事责任。

在连带责任模式下,各致害人首先对受害人承担连带责任,受害人可以对致害人中的一人、数人或者全体提出承担全部责任的要求,致害人为给付后于其内部成立求偿关系。

这种做法无疑是优位保护受害人的利益,因为受害人无须再证明致害人的过错大小,而且可就全部损失一并主张。

三、结语追求司法的统一性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

同样性质的案件,判决结果截然不同,势必导致当事人对法院判决的公正性和执法产生怀疑。

我们不能简单的说无意义联络的共同侵权行为的责任分担应该是连带责任还是按份责任,我们应当分情况对待最大限度的保护受害人的利益,从而真正的体现法律公正,这也是社会公平公正的体现。

参考文献:
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12):299.
王卫国.过错责任原则:第三次勃兴[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4):304.
马强.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王利明主编.民法典侵权责任法
研究[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
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一册:基本理论一般侵权行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作者简介:刘玲(1966-),女,满族,辽宁凤城人,沈阳工业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法。

陶春婷(1987-)。

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沈阳工业大学文法学院11级民商法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法。

248经济与法 __。

相关主题